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20例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民

  摘要: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在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医院诊治的20例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试验组平均缓解时间为(25±3)d,显著短于对照组(35±7)d(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 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化疗;NPM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在临床及细胞遗传学上均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综合征,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遗传引起的造血干、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异常。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情况和多参数指标均有密切关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和分子基因的异常对预后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已经把FLT3基因突变作为评判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危险分层的重要指标。NPM1基因突变是近年来发现的AML中最为常见的II类基因突变,其发病率高达25%~35%,在正常核型AML中发生率达到55%~65%。目前,NPM1基因已成为具有评估预后价值的分子标记物,特别是其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的意义,已得到公认。临床上对于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更多的以化疗为主,该方法虽然能缓解临床症状,但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在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为了探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在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医院诊治的20例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医院诊治的20例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5~69岁,平均(42.5±25.5)岁,病程1~10月,平均(4.2±3.4)月;对照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15~69岁,平均(36.5±20.5)岁,病程1~10月,平均(3.2±1.9)月。入选患者均符合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对诊断方法、试验方案等具有知情同意权,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给予成分输液、补充血小板、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年龄情况,一般体能状况分层按CAMLG2010和CAMLE2010方案实施标准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方法:自化疗当日起加口服10 mg全反式维甲酸1 次/8h,连续治疗14 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根据患者肝功能变化、外周血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
  1.3疗效标准 完全缓解(CR):患者临床体征消失,外周血常规恢复正常,骨髓形态原始细胞比例<5%;部分缓解(PR):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他实验室指标一定程度好转,骨髓形态原始细胞比例≥5%且≤25%,比治疗前下降60%以上;未缓解(NR):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者进展加重,骨髓形态原始细胞比例>25%,骨髓形态原始细胞比例下降不明显或者超过治疗前水平。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平均缓解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分析 采集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9例CR,1例PR,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例CR,2例PR,2例NR,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70.0%(P<0.05)。试验组平均缓解时间为(25±3)d,显著短于对照组(35±7)d(P<0.05)。试验组治疗后1例出现较轻胃肠道反应,2例合并较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例出现较重的肺部感染,2例出现肠道出血并感染,1例多部位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60.0%(P<0.05)。
  3讨论
  NPM1基因突变早在2008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中将其纳入AM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中,用于临床分类。NPM1突变主要在正常核型中,另有11%~15%NPM1突变发生在除核型正常以外的患者,同时合并各种细胞遗传学异常改变,但其在遗传核型的发生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因此,临床上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正常核型NPM1突变的AML中。2011年美国NCCN指南根据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表现将AML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个亚群,其中NPM1阳性伴正常核型的AML列为低危组,我们国内在AML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相对滞后,近年来一直沿用NCCN指南标准对AML进行分层诊疗;临床上按患者年龄及体能状况进行分组治疗,对于NPM1阳性正常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更多的以多疗程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化疗为主,该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是化疗骨髓抑制时间长,并发症多,病人耐受性差,死亡率较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近年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在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试验组平均缓解时间为(25±3)d,显著短于对照组(35±7)d(P<0.05)。全反式维甲酸是临床上价格低廉的治疗药物,该药物能有效地逆转NPM1基因突变,从而能根本上清除髓系干细胞的异常恶性克隆增殖。同时,全反式维甲酸的应用毒副作用相对较低,并不会产生交叉耐药,能促进原、早幼粒细胞细胞增殖、分化、成熟,从而能使AML患者病情好转加速,提高患者缓解率,缩短缓解时间。临床上,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效果理想,能发挥不同治疗方案优势,且药物的联合使用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反而减少化疗并发症,促进机体早期恢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增强。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减少明显,很容易被患者接受,系提高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及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NPM1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效果理想,临床运用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红.两种诱导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
  [2]章志学,肖牛明.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4).编辑/丁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566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