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345高效课堂”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水

  【摘 要】高效优质课堂是教育工作者进行课堂改革、创新教育模式的必然追求。而“345高效课堂”模式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教育心理和教学目标应运而生的一种模式与方法。文章以“345高效课堂”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345高效课堂”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345高效课堂”模式 三知 四学 五问题
  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与选择,必须紧密围绕课改要求以及外在教育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的课堂实践和调整的过程中,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345高效课堂”模式。本文将对其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论述。
  一、“345高效课堂”模式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课堂作为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效益的高低与最终学生接受知识并加以运用效果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关系。换言之,没有深入教学本质的课堂形式,没有基于学生发展现状的教学策略改革和与时俱进的调整行为,就不存在有效课堂。所谓教学过程也难免流于形式,难以生成价值。因此,出于规范办学,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的需求,传统教育行业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理解和学习知识的传授过程入手,用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去思考和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
  鉴于此,笔者在近年传统“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知四学五问题”的模式。该模式一来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的状况,二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师的授课观念,逐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优化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345高效课堂”模式的主要内容
  笔者在本文中所要论述的“345高效课堂”有别于传统概念中的“三步四环节五课型”之说,而是指“三知四学五问题”。其中,“三知”指的是感知、探知和拓知;“四学”指的是自学、互学、帮学和导学;“五问题”指的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虽说不同学科对于知识把握和传授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同课程对于知识生成环节以及教学问题内化和解决的过程却是共性的。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性,“345高效课堂”模式才有实现和推广的可能。
  (一)三知
  1.感知
  (1)感知的概念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感知是一种通过人体感官接受知识、接受信息的过程,它既是客观信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形成的直观性反映,也是一种通过主体感觉对存在状态及形式进行描述的能力与过程。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感知
  客观存在或既定的知识内容都需要感知。
  (3)怎样去感知
  为了使感知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感知或者学生自主感知时,首先应保障自身拥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保障感知材料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其次应拥有积极的观察态度,以积极的思维去感知对象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感知事物之前,应具备充分的知识准备,保证对事物的一般了解。
  2.探知
  (1)探知的概念
  探知即探索事物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和潜在逻辑,探究现象生成的原因以及探索问题潜在逻辑关系的行为。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探知
  就课堂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探知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现象类、问题类。
  (3)怎样探知
  首先,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构建情趣化课堂等方式,引发学生愿意探知、主动探知的心理;其次,当学生产生探知心理时,教师应对其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采用任务实践式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自觉的探究;最后,在学生不断对知识进行探知,发现新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学生在有所收获的过程中,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以便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所调整和改进。
  3.拓知
  (1)拓知的概念
  所谓拓知,指的是对原有知识结构、体系和内容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延伸,也是对原有知识的加深和升华。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拓知
  由于课堂教学知识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凡是处在这种关系网络中的知识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一方面便于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知识网络,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其原有的知识容量。
  (3)怎样去拓知
  加强和引导学生的拓知能力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角度来展开。首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前预习,让学生在主动接触新知识和感受新内容的过程中,率先进行知识内容的拓展;其次,教师积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话与交流,拓展课堂教学知识生成的渠道;最后,课后在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补充知识内容和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拓展。
  (二)四学
  1.自学
  (1)自学的概念
  自学指的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和引导的环境下,自主进行知识学习,掌握某种技能的过程与状态。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自学
  概念类、记忆类知识,教材当中的案例等,都可以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来进行。
  (3)怎样去自学
  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学的引导和要求,主要从课前和课堂两个方面来体现。课前是教学的预习阶段,要让学生对课堂上将要涉及的内容、需要记忆的部分以及教材案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提前感知知识接收中的困难,以便在后期寻求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而课堂上的自学过程,也就是教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理解和自主消化,系统整理和归纳的过程。   2.互学
  (1)互学的概念
  互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指的是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学生,互相汲取对方的知识学习方法和知识内容。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互学
  需要以表达、口述的方式展开记忆的知识内容都可以以互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3)怎样去互学
  互学的前提是学生彼此之间都愿意分享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所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对于知识表达的距离感和恐惧感,然后要让学生在共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表达内心所想的过程中达成互学的目的。
  3.帮学
  (1)帮学的概念
  帮学与互学的概念类似,指的是在展开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对方给予知识和学习方法上的帮助的学习模式。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帮学
  帮学的前提是帮学与被帮学者之间存在对知识接受程度上的差异,主要指的是一方接受程度较之另一方存在较大差距的知识内容。
  (3)怎样去帮学
  在帮学过程中除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外,教师也要有效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问题进行反思,实现对知识拓展的过程。
  4.导学
  (1)导学的概念
  导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从旁进行引导辅助的教学方式。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导学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理解和接受上有一定难度的部分知识,需要教师介入,展开导学。
  (3)怎样去导学
  在进行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学生面对问题和生成问题的过程中,不能直接点破问题和告之解决方法,而是引导其形成自主解题的思路。
  (三)五问题
  1.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的概念
  指的是在展开具体的课程前自主设疑的过程,尝试将不同层面的知识转化为一个个问题的策略。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提出问题
  凡是教材当中已经形成的,拥有固定知识模块部分的内容都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设问和提问的过程中,反思知识的生成过程。
  (3)怎样去提出问题
  主动对知识进行“问题”包装,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的兴趣,间接提升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有气势、开放性、情境性的设问,更会激发学生接下来主动探知问题的动力和兴趣。
  2.分析问题
  (1)分析问题的概念
  所谓的分析问题,就是学生在未曾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尝试着对问题进行揣摩和解决的过程。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分析问题
  可以进行问题分析的知识,也就是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的内容。
  (3)怎样去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最为关键的就是教师有效设置解题的台阶,让学生在清晰的层次感觉中,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走出思维的困境。
  3.探究问题
  (1)探究问题的概念
  指的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挖掘出个人在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探究问题
  需要学生进行探知的内容与知识,是与学生基本认知和固有知识储备之间具有较强贴近性,即学生通过探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还具有部分疑问的知识内容。
  (3)怎样去探究问题
  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介入,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教师在这其中需要把握“三不讲”原则――不会的、已经学会的、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都不需要讲。
  4.生成问题
  (1)生成问题的概念
  学生发现自身学习知识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时,通过有效方式将问题提出,将个性问题生成为共性问题的过程。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生成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后仍然无法理解或完全消化的知识内容就是要生成的问题。
  (3)怎样去生成问题
  首先,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地提问,无论是表达能力欠佳还是学习状态较为优秀的学生,都有提问的权利。其次,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引领和鼓励学生提问。最后,帮助学生掌握生成问题的方法,让其对问题的把握程度精准而到位。
  5.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的概念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中所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将教学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疑难解答,总结解题规律,点拨学习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2)什么样的知识需要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漏点。
  (3)怎样去解决问题
  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解决发展区内的问题后,针对学生所普遍生成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帮助学生规划思路,确立解决问题的方向,并有效展开与既定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构筑稳定的知识学习网络。
  三、“345高效课堂”模式的效能
  “三知四学五问题”并不是教学模式当中的三个流程或三个阶段。换言之,其彼此之间并不独立。相反,还存在相互协作、相互生成的关联性。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传统知识生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可以采用的方法、举措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与阐释,对于学生巩固学习基础,寻求学习帮助,攻破学习难点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总而言之,“345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课堂内知识单向流动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有关信息认知、知识学习以及发现和探索问题、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想中的高效课堂必然是教师全方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思维,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更为有效地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齐营营,刘先志.“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05):121.
  [2]吉临荣,钱文波.“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诠释[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26-28.
  [3]牟元忠,孙德兵,冯希莲.新课改下“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05):86.
  [4]邱国庆.“345”优质高效课堂的落实及深化[J].商情,2012(12):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665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