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的加拿大亲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青溪

  加拿大人和中国人在待人接物上最大区别在于,加人比较尊重对方的意思,绝不勉强。我和他们打交道也算日久年深,却还未曾遇到过盛情难却的场面。相反,常看到这种文化习惯衍生出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现象。但甄尼斯女士是个例外。我常用来形容她的英文谚语,叫做“把自己放在对方的鞋子里”,翻成中文就是: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朋友们都认为我会做糕点,可我心里清楚,要是跟甄尼斯一比,就不只是“小巫见大巫”了。别说人家做的点心之高难复杂程度我望尘莫及,就是同一款点心,她烤出来的味道也是高出好几个台阶。所以每次聚会,只要她做什么好吃的,我家孩子一定大加捧场。
  有一次聚会快结束大家就要互相道别时,甄尼斯随口对我说道:“你知道吗?其实我有时会到你家那一带,不知道临时给你送上几个蛋糕,会不会打扰你?”我住在市中心,她到我家附近办事几率大,这我是相信的。可我不好意思麻烦她,便客气地说:“没关系,别放心上。”她看我婉拒,进而解释道:“当然,我不会进屋,只说声'嗨'就走。”我想,她可能还不知道,按我们华人的礼仪,别说送东西,就是空手来坐坐,她也会大受欢迎。
  然而,按照我对老外的了解,大部分时候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句客套话而已。没想到,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大约7点半左右,刚吃饭收拾停当的我,就听见门铃响了。原来甄尼斯果然如约“路过我家”。她捧着一盘巧克力马芬,笑眯眯站在门口:“听说你孩子喜欢巧克力口味。”我还没顾上纳闷她什么时候从哪里得到的情报,只知道赶快请她进屋说话。这一聊,天南地北甚是高兴,等送走她时,发现已近10点钟。
  虽然,一般情况下老外之间不会不预约就登门拜访,但甄尼斯和我一来二往,关系日渐密切起来,她家就住在去海边必经的路上,而海边则是我们家最爱散步去的地方。所以,每次路过我都会下意识往她家里探个头,若她有空,我们就一起去。不像其他加拿大人,甄尼斯的家好像随时为朋友们打开。有时我们临时路过,她还会留我们用个便饭。她说,她的冰箱里至少任何时候都有一些点心。
  前年暑假,女儿参加政府组织的语言交换生活动,去了魁北克,寄宿在那里一个法语家庭,并把那家的小男孩换到我家来。其他都好办,只是我担心自己做的菜不合法语文化背景孩子的口味。甄尼斯知道后,就在孩子到来的第二天,邀请我们全家带孩子前往做客。
  那天,她的菜做得比平时更丰盛,主食有三道肉类、两道烹制蔬菜、一道色拉,除了她自己烤的面包外,还特意做了一个很营养的藜麦色拉(可代替大米,老外很喜欢),饮料是鲜榨西瓜汁和各种水果混合果汁,都是她自己现做的,餐后甜点是巧克力蛋糕和芒果布丁,本来要做更好吃的奶酪蛋糕,但那孩子对奶制品过敏,就改做个普通蛋糕。我发现她这次用的餐具桌布都是配套的,我还注意到她没用平时普通的白色餐巾纸,而是特意买了应景图画的。
  那一餐,这个来自魁省的孩子胃口比我带他去餐厅吃比萨饼时大多了。于是,我知道他的饮食爱好,以后的饭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尽管甄尼斯的岁数可以当我长辈了,可我们未感到年龄在我们友谊之间设置了什么障碍。而且这种年龄上的差距还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我孩子缺失的来自祖父母的爱。虽然,这里人与人之间称谓习惯是直呼对方大名,我儿子也这样子直呼甄尼斯其名,但甄尼斯拿我儿当孙子,事实上,她的确是7个孙儿的奶奶,其中最大的比我儿子还大呢。而我儿子也拿她当外婆,他俩有时可以单独玩上半天。和甄尼斯相处时,我们已经看不见彼此不同的肤色和背景,我们仿佛就是一家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697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