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澜沧县生态茶园病虫草害防控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文丽

  [摘 要]2010―2013年澜沧县掀起生态茶园建设高潮,全部茶园已建设成生态茶园,为了更好的开展茶园技术服务,对生态茶园建设病虫草害防控提出本人见解。
  [关键词]生态茶园 茶树病虫害 防控 探讨
  中图分类号:S4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29-01
  澜沧位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发祥地,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史籍记载,解放后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茶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到2015年我县茶叶总面积达3.04万hm2,其中现代茶叶面积2.37万hm2,野生茶树群落面积7866.7 hm2,栽培型古茶园面积1600 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667 hm2,原产大叶群体种茶园面积15440 hm2。茶叶总产量14406万t,其中普洱茶产量4048t,加工各种名优绿茶1849t,红茶3t,茶叶总产量5900t。茶叶总产值76143.37万元。涉茶农户6.8万户,涉茶农28万人,茶农人均收入515元。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138个,茶叶精加工企业5个,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澜沧县积极响应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的号召,从2010年开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发动群众,层层落实,各乡镇及茶区农民积极投入到生态茶园建设中,到2015年澜沧县全部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2.37万hm?。
  1.茶叶病虫害防控存在的问题
  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必然会受到病、虫、草的危害,但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对农药的残留要求十分严格,茶叶消费国均不断地修订,降低允许农药残留的标准,对茶叶生产者提出更加严峻的要求,生态茶园建设就是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尽量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一但发生首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最后才采用药防治,必须精准使用农药,把农药残留和危害降到最低。
  1.1 农药使用泛滥
  我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茶农是文盲和半文盲,文化素质较低,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盲目使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至使茶叶农残超标。
  1.2 农药使用不合理
  茶农没有因虫和病合理使用农药,茶农对茶树病害和虫害的认识不足,见虫就打杀虫剂,见病就打杀菌剂,不但没有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还造成了新的农药残留。
  1.3 用药的时期不合理
  茶农不清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病害、虫害生育周期和规律,虽然防治,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1.4 用药的方法不合理
  茶农用药通常使用超标,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欲速而不达,不但花钱多、残留高,防治效果差;也有茶农用药时间掌握不好,如在阴天或烈日下喷药,造成农药流失或挥发,得不偿失。
  2.使用农药带来的危害
  使用化学农药是双刃剑,化学农药以高效、速效、特效获得广泛使用,为世界的绿色革命奠定坚实基础,但由于存在使用技术等问题,化学农药使用起来容易失控,且人们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只重视有利的一面,而忽视有害的一面,如“3R”的问题,影响整个农林生态系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从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氨基甲酸酯到拟除虫菌酯,从杀虫、杀菌到除草,农药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病虫草产生抗药性和天敌杀灭致生态失衡,病虫草害非但未除,反而逐年加重。农药使用后只有小部分附着在农作物上,大部分随着空气飘移,或落在地面,或进入水体。
  3.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探讨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在其栽培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病虫为害最为普遍而严重,是茶叶发展的最大障碍,茶叶病虫害防控任重而道远,必须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在茶树病虫草害防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最大优点是紧密结合生产操作进行,各项措施的本身就是增产的手段,既经济又有长期控制的作用。
  3.1.1中耕除草
  除草尽量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除草,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地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可以清除很多病虫的发源地或潜伏场所。
  3.1.2分批及时多次采摘
  根据茶叶采摘标准要求,分批及时采收,是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郊方法,如茶蚜、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危害嫩芽,并产卵于新梢之内,因此分批及时采摘可逐批地消灭此类害虫的幼虫或卵;有的病害如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都危害茶芽新梢,及时分批采摘,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减少病害的发生。
  3.1.3修剪、台刈
  修剪、台刈是茶树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亦有极为重要作用,根据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轻修剪或深修剪,适时剪除病虫枝。
  3.2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如捕杀或摘除、诱集或诱杀等。
  3.2.1捕杀或摘除
  徒手或利用简单器械捕杀害虫和清除发病部分,一般虫体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易于捕捉或具有群集的害虫,如茶毛虫、茶蚕等均可采用人工捕杀的办法,许多病害可摘除病叶,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
  3.2.2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的趋性及生活习性,在茶园中布置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诱杀害虫。根据害虫发生的规律和发生虫口的密度,合理掌握布置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的时间及数量。
  诱杀防治成本高,害虫、益虫也一并诱杀,存在一定的避端,各茶区和产家,根据害虫的种类和经济条件来确定防治方法。
  3.3 生物防治
  应用有益生物来防治病虫害有很多优越性,具有安全、持久、经济、有效的特点,近年来化学农药大量施用,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残留“公害”和引起害虫再增、猖獗为害的情况下,生物防治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广泛。尤其应用新的防虫技术,如利用昆虫不育性及昆虫激素来防治害虫,使生物防治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研究员,培育出全新的转基因作物,这种作物可释放出一些能吸引益虫的复杂挥发性物质,通过把害虫的天敌吸引过来而杀灭害虫,培育这种全新转基因作物的方法,可能为植物病虫害防治找到新方法。
  3.4 化学防治
  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预防或直接消灭病虫害,化学防治最突出的优点是作用迅速,见效快,防治效果高。但农药有毒,污染环境,伤害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使用不当,会使作物产生药害,防治病虫要多次施药,成本较高。
  化学施药是一个系统工程,农药使用基本过程可归纳为:预防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需要使用农药→选择药剂→备齐和标定农药使用设备→确定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科学配方→划定用药区域→农药施用→防治效果查寻→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价。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要不断研究农药使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满足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农药品种正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与环境相容的方向发展,如开发与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所以在使用方法上,农药喷雾技术、喷雾器械及农药剂型正向着精准、低量、高浓度、对靶性、自动化方向发展,即农药使用技术有以人为本、环境相容、精准对靶方向发展。
  总之,在生态茶园病虫草害防控中,必须充分考虑茶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积极推广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尽量避免药剂使用,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郑加强,周宏平,徐幼林.《农药的精准使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3-125.
  [2]江西省委源茶叶学校、安徽省屯溪茶叶学校主编.《茶树病虫害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7547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