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生职业素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生是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大量高级技术人才的现实而大力培养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对象。要培育合格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离不开职业素养及其提升。文章首先深入探讨了职业素养的内涵,然后从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高职生个人发展3个维度对职业素养的功能进行分析,并对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养;价值;分析
  【作者简介】马翠凤,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讲师,硕士,广西 南宁 53002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2-0133-03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并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高职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适应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大量高级技术人才的现实应运而生的。作为面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可或缺。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occupational quality)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职业意识、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等集成,是个体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的一整套包涵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和职业行为的稳定合成型职业品质,是一个人职业素质的集合展现和内化升华。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维度:
  (一)职业意识和态度
  职业意识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意识。简单地讲,它就是职业人对“我为什么工作、为谁工作、该如何工作”等问题的认识。正确的职业意识就是一种职业“主人翁”意识,表现为工作认真积极、富有责任心。
  职业态度是个体对职业所持的观念和心理倾向。它决定人们的职业性向及对职业的认可、接纳和喜爱程度。具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什么样的职业行为。
  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都是职业认知层面的内容,在职业素养中处于先导和领袖地位。众所周知,有什么样的职业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和行为表现;有什么样的职业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认同和责任。
  (二)职业道德与作风
  职业道德是人们为了行业发展而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它包括对思想认识的要求和对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一般包括认真负责、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内容,不同的职业略有差别。
  职业作风是人们在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表现出稳定的态度和行为特征,是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个体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决定厂其在职业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处事特点。可以说,职业道德是通过长期的职业教育和自我塑造逐渐内化形成,其外在表现就是职业作风。
  (三)职业知识与技能
  职业知识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具有的知识体系,包括职业背景、行业规范、职业理论、职业要求等方面的各类认知经验。
  职业技能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智力和行动能力。个体职业技能的水平体现出鲜明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依靠一定的职业实践和岗位训练逐步形成,受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和职业环境的影响。
  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特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职业技术人才而言,必须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了解行业特点和规范,并且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职业行为与习惯
  个体经过系统的职业训练,就会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稳定的行为习惯。职业行为是职业思维框架下的外显动作。并随着职业环境的熟悉而逐渐固化从而形成习惯。
  职业行为与习惯的培育往往要通过创设职业环境、模拟工作情景、强化专业技能等方式,使受教育者充分了解行业特点和工作规范,乐于接受并主动掌握专业技能,最终内化为思维习惯。从而表现出严谨扎实的职业行为。
  (五)职业规划与创新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对自我和职业世界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兴趣、爱好、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做出方向性选择,并制订出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实施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条件,能够激发职业理想、激励职业奋斗、激荡职业品性,对一个人的职业成功至关重要。
  创新是对旧有框架和既定模式的突破,显示了跨越式的进步。创新是一个民族活力所在和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21世纪信息化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
  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能力本质上是内在联系的。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必定拥有科学明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善于把握时机,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举一反三,实现经验迁移,从而突破框架,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六)就业与创业能力
  就业是个体获取社会身份和职业角色的过程,是一个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的必然环节。通俗地讲,就业就是找到一份社会工作,通过发挥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创造社会资源,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创业是特殊的就业方式,是个体通过运用各种综合能力和资源创造独特的社会存在方式。自主创业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定义工作内容,创造社会产品和服务,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价值。创业既能带来个人职业理想和价值快速实现,也能带动经济社会飞跃发展,具有“加速剂”的重要作用。
  二、职业素养的功能
  高职生作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有效培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及高职生个人成才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和历史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加工制造业聚集在东南沿海一带,除了政策优惠便利和地理位置优越的原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积聚了大量素质较高的手工艺者。以服装鞋帽和玩具类订单为例,熟练且具有相应职业素养的工人可以按照设计图纸和加工要求准确无误地制作出成品,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即使拥有丰富的劳动资源并创造了成熟的生产条件。但工厂却生产效率低下甚至于因操作不当导致产品瑕疵而返工。2013年4月份,有报道指出富士康的苹果电子加工产品因不合格而遭退货,这与富士康工厂迁移内陆颇有关联。   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性。纵观世界经济发展,高素质劳动者提供的智力支持使很多地区经济起步腾飞,美国硅谷就是很好的例证。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效实施,民族地区均制定了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依靠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来推进社会发展。
  (二)职业素养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职业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端职业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进行职业素养培育。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人才就失去了鲜明的特色。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一所高职院校中,都必须把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实现。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打开校门,大力开展课程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及开设校办企业,就是在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新途径,积极落实和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三)职业素养有效培育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就业作为热点、难点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就业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并积极解决。对高职院校而言,要实现较高的就业率,必须加强社会研究,按照企业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为此,有效加强职业素养培育是唯一的出路。当然,就业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每一个求职者的自身积极努力。通过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培育提升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有助于其顺利就业。高职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前景,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高职院校的认同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从而带动高职院校生源的增加。由此良性循环,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四)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指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高等技术型人才,这是一类特殊的职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衡量其顺利成长、成才的关键指标就是是否具有扎实可靠的职业素养。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职业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动力和契机。为了让广大高职毕业生能迅速适应职业环境,顺利顶岗工作。做到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无缝衔接,必须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充分培育。可以说,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哪怕是有一丁点儿瑕疵或纰漏,我们的高职教育就没有秉承其初衷,就没有显示出其特色,就没有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恪尽职守。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把隐性的职业道德等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紧密结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理念,提升职业素养。从学生自身发展来看,由于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迅速成长为训练有素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今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五)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高职毕业生顺利适应社会职场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社会上关于大学生“空有知识缺乏实践”的非议颇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高等教育一直推崇的“学院式”人才模式已经很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至今天,大家都认可高等教育必须履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但如何去实现值得我们深思。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经济基础尚非优厚,这就决定了经济模式以劳动力资源型产业为主,也就是要依靠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挑战与危机日益紧迫,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时不我待”,急需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大中专毕业生勇挑重担,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中流砥柱。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突破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毕业生适应职场环境这个环节放在学校教育而不是像原来一样推向社会,这就为毕业生未来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扫清了障碍。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喜获用人单位青睐和好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不遗余力地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使他们成为“行业熟手”。
  三、职业素养的培育
  美国一位学者提出“素质冰山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个职业人就好像是漂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水上露出来1/8的部分是行为、知识和技能等,这代表的是表面的特征,是显性的: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则是由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形成的基石,这是隐性的,而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构成了其全部职业化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职业素质冰山”下7/8的隐性职业素质支撑了从业者的显性素质。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员工职业化的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也决定了员工自身的成功与发展的可能。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职业素养特别是隐形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开发。
  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包括精神领域、道德意识和实践行为等层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精神道德与思想意识的内化过程远比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更花费时间,难度更大。同时,职业素养的培养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联动,它是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影响以及自我感悟教育等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只有全方位为其营造职业氛围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职业素养的培育应该是职业教育一贯秉承的核心教育议题。只有使受教育者充分掌握专业技能、训练有素,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才能在就业过程中更加具备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被企业接纳和认可。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级职业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在提升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业精于勤,荒于嬉。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为高职生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培养其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内外兼优的职业形象、踏实认真的职业态度、操作娴熟的职业技能、积极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使他们成为炙手可热的高端职业精英,将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8458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