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输血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对输血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住院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的输血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进行调查。结果:120例患者中24例患者输血,剩余96例患者均未输血,输血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6.7%,未输血患者为6.2%,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大大增加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但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唯一途径,患者输血次数越多,其HB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几率就越高。结论:输血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大大增加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率,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输血;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3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2-0026-01
  我国较为多发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且均有感染率高、流行面广、传播途径多等特点,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临床疗效较好的治疗措施,病情记忆发展成肝癌、肝硬化,已得到全世界人民的重视。丙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很大不同,早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待患者出现明显的腹胀等临床症状时,患者病情已发展为肝硬化或是肝癌,丙型肝炎病毒的发展与恶性程度均高于乙型肝炎病毒。笔者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治疗的120例住院患者,对患者的输血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输血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救治的120例住院患者,包括骨外科、普外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等多个科室,其中75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是10-76岁,平均是(45.6±4.4)岁。120例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患者的输血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1.2.2试验方法
  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通过ELISA法对患者血液中的免疫标志物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与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仪器设备与试剂
  使用型号为DENIEY DRAGON MK2型酶标仪(美国)与5700荧光定量PCR仪(美国PE公司)等进行检测,试剂均是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3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判定标准
  1.3.1乙型肝炎
  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检测中除HbsAb阳性与五项检测全阴性外,其他检测结果均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1.3.2丙型肝炎
  利用ELISA法与HCV-RNA同时进行检测,若是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说明感染丙型肝炎。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for Windows Release 1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X±s)形式进行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使用x2,P<0.05表示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输血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我院救治的120例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120例患者中24例患者输血,剩余患者均未输血,输血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未输血患者,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大大增加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详细情况见表一:
  2.2输血次数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输血次数严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且各个输血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血次数越多,其HBV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几率就越高,详细情况见表二: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且多数患者属于慢性感染,10%的患者会发展成肝癌与肝硬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为慢性化,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慢性肝病、肝细胞癌、肝硬化等疾病。一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是丙型肝炎病毒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日常工作、学习的过程中可将病毒传染给别人或是下一代。在控制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方法是切断传染途径,在临床治疗中,输血与血制品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存在很高的风险。
  输血大大增加了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几率,因此需对由输血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有效控制,并重视血源区的治理。我国的输血机构均在输血前对血液进行大量检测,以降低血源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从而降低由输血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率。同时,医务人员在采血过程中提高对献血人员的筛检工作,以有效避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血源进入血库。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住院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输血情况进行调查。120例患者中24例患者输血,剩余96例患者均未输血,输血患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6.7%,未输血患者为6.2%,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大大增加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但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唯一途径。输血次数严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且各个输血次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胡秀伟等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输血大大增加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因此需要血源源头进行有效控制,以切断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传播的途径,降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患病率,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9993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