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市政道路节点交通的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道路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城市交通的设计主要是方便市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市政道路建设是我国道路规划建设的重点。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节点交通的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研究
  引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拥挤不堪,已经成为典型的“城市病”,加上近年来的私家车严重超出城市的路网承载能力,造成道路交通的严重困扰。虽然各城市都加紧对旧城的改造,但是改造的工程并没有进行长远规划和科学设计,使得目前的各个交通节点的失衡情况非常严重。在市政道路节点交通的设计中,要兼顾城市周边的设施及其需求,解决人流和车流的问题,从而确保城市道路的畅通。
  1、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重要表现
  市政道路节点交通的设计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城市发展规划的依据,而且是增加城市经济的有效动力。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主要是为了经济的增长和城市综合功能的提高,同时为人们的生产和社会生活而服务,推动城市卫生、交通、文化等其他事业协调发展。市政道路的良好功能可以给城市综合评定加分,使得城市在综合实力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文明的进程影响非常大,交通制约着城市的发展进度。对城市道路节点交通进行科学设计,也是对城市的综合交通情况进行梳理和规划。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大量私家车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一些重要的道路出现了严重的拥堵,给市民的上下班和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城市的道路压力越来越大。市政道路的节点交通设计能够对城市的整体交通具有完善和发展作用。
  2、市政道路交点的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在交点交通的设计要兼顾许多方面。例如对信号灯的设计问题,在设计信号灯时,要根据对行人的警示要求,在交叉路的特殊性进行科学标识。交叉路口的交通是一个立体的拓展空间,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整体的框架,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然后对交叉口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分配,使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所提高。交通节点处要注意车流和人流情况,通过交通信号的控制以及交通渠化,实现两方面的合理配合。
  通常在市政道路交点的设计理念中,要先对道路交通渠化进行设计,然后再对信号控制进行合理设计。所以,要在组织渠化设计时需要全面的考虑,并为下一步的信号控制设计留出一些空间和时间。例如,在道路交通的左转方向节点设计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些左转的专用相位设计,同时此要求的前提也就是在进行交通渠化的前期要开设左转的专用车道。当然,对于右转车道的相位如果实际情况比较突出,要先进行了解和分析两个车道的相位以及车辆的情况,若有不同的情况,可以专门开设一条右转的车道。
  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掉头车道的设置应加强分析,并进行周详的考虑,如果目前的车道无法满足掉头车辆的通行要求,那么设计人员要按照一般驾驶员的习惯,在道路的中心线旁开设专用掉头车道,并进行醒目的标识提醒,从而防止出现车流和直行车流发生冲突,降低交通安全隐患。
  3、对市政道路节点的交叉口设计分析
  在对市政道路节点的交叉口设计时,要根据平面设计的要求,对路口视距三角形有一个科学的设计理念,即停车视距以及引道视距和交叉路口安全停车视距必须适用于道路的平面交叉设计要求。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根据车道障碍物接近前所作出的反应,然后再进行制动停车的最小距离,这个距离分为驾驶员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个部分。而引道视距是指在平交路口进行引道上的停车视距,这个距离和停车视距是一样的。而交叉路口的安全停车视距主要由主线车辆在几秒钟之内行驶距离以及在停车视距这两个距离共同组成。行车速度为20km/h时,停车视距为20m,安全停车视距为35m,行车的速度在40km/h,其停车视距为40m,安全停车视距为70m,行车速度在120km/h,停车视距为210m,安全停车视距为330m。平面交叉口的行车方向中,其车辆的停车视距要形成一个视距三角形,在这个距离和范围内要做到通视要求,特别是路面0.9m~3.0m内严禁有杂物和障碍物出现,避免驾驶员的行车视线被遮挡。
  对交叉口的转角缘石半径设计的问题上,要根据右转行驶的要求,对其进行多种方式的设计。可供选择的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右转线性设计很多,例如可以设计为单圆或双圆、三园等曲线,当然可以设计成缓和的圆曲线。设计时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例如在设计成三圆形式时,其曲线的半径比例应设在R1:R2:R3=1.5:2.5:4.0,比例一定要精确设计。对交叉口缘石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中,右转车道的行车速度在30km/h,其交叉口缘石曲线的最小半径应在30m~40m之间,其右转车道的行车速度在25km/h,交叉口缘石曲线的最小半径设计应为20m~30m,右转车道行车速度在20km/h,交叉口缘石曲线最小半径则为10m~20m。
  对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有几种,主要是凹形设计、凸形设计、谷线形设计、分水线形设计和鞍形设计、斜坡形设计等。凹形设计的缺点是容易引起排水的阻塞,使地表的给水向交叉口集中,在实际的设计中不建议用这种设计方式。如果是特殊需要这种设计方式,应该在设计中多增加排水口,避免雨水汇集到交叉口,影响行人和车辆的出行而造成不便。对凸形设计中,可以利用自然斜坡的方式进行排水。谷线形设计方式主要是先设计一条谷线,然后再进行交叉口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保证了排水的畅通,但是对车辆的行驶造成一些不便。分水线形的设计要把雨水井设置到人行横道,这样才能够保证排水能够畅通,且道路的路脊线有三个方向,对每条道路其横坡是不变的。对鞍形设计中要求市政道路交叉口横坡以及纵坡都要合理的调整,一般情况下会在纵坡交叉口两旁进行布设雨水井,从而使排水畅通。对斜坡形的设计基本上和超高过渡设计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设计人员要按照设计的理念,要按照每条道路的斜坡保证不变,然后设计时要把两条相邻的道路横坡趋于交叉口处进行过渡,最后让横坡方向调整到纵坡方向,从而使交叉口相邻的两条道路成为单向斜面。为了保证排水需求,应在纵坡交叉口中的人行道外设置水井排水。
  结语:
  城市道路是城市中供行人和车辆行驶的交通设施,它以网络的形式分布于城市区域内。由于各向道路同处于一个地面体系,纵横交错的道路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交叉和进行必要的连接,不同的交叉和连接方式,对交通流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何进行城市道路间的交叉和连接就是本文研究的中心内容。针对市政道路节点交通的设计,本文进行了详细分析,在保证车辆安全通过的同时,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得到了增强,使市政道路的交通得到有效的缓解,满足正常的行车要求,使竖向的设计趋科学合理,并且保证了转弯车辆的安全。另外,对排水的设计符合实际要求,充分保证市政道路的交通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臧如意. 关于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18):163-164.
  [2]沈思建. 市政道路节点交通设计分析[J]. 江西建材, 2014, (6):123-124.
  [3]郑云液. 泉州市临漳门路口节点交通组织规划[J]. 市政技术, 2013, 31(4):23-26.
  [4]蒋大鹏, 张玉轻. 地面轨道交通区内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探讨[J]. 市政技术, 2010, 28(1):26-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0085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