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国际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以及新的国际金融格局的演变,当前金融格局出现了一系列阻碍国际金融稳步发展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时下国际金融格局演变趋势的分析,围绕其中“金融自由化”对全球经济的作用及其相关组合模式展开探讨,并借此针对上海自贸区现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模式选择提出相关建议,以供业界交流参考。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上海自贸区;国际金融格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OI] 10.13939/j.cnki.zgsc.2015.30.012
  1 时下国际金融格局的演变趋势
  1.1 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出不合理的格局
  汇率安排仅由浮动汇率安排和固定汇率安排组成,然而,这两种汇率制度由于缺乏弹性,将难以调节当前国际收支现状。可以说,这种汇率格局也是显然不利于国际金融有序发展的。
  1.2 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监管
  当下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资本市场仍存在许多结构性缺陷,缺乏有效的监理。比如,在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向方面,经常出现“饱饥综合征”,即当某些国家出现经济增长、且具发展前景时,国际资本就会“集体”流人;而当这些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现象时,国际资本就会“集体”流出。如是往复,将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对内、对外经济,造成经济失调,进而促使国际金融市场金融波动,继而引发金融危机。
  1.3 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功能存在严重缺陷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宣告结束,对各国汇率安排再无约束力。国际上迫切需要新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
  1.4 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作成效甚微
  当前,通过全球首脑会议进行全球货币金融合作。整体而言,这一协调机制没有什么突破性的内容,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际的东西。近年来,“IMF”和“BIS”两大组织尽管持续努力,但所获成效甚微,并没有对世界各个国家形成有效的制约。
  2 金融自由化对全球经济的作用
  一是对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稳定和促进作用。由于“金融自由化”的推行,必将导致国外金融机构快速涌入发展中国家寻求发展,进而加剧发展中国家国内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而迫于市场竞争压力,这些境内已存的金融机构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从多方面降低资金成本,积极开展金融创新研究。换言之,这一压力从而在某一程度上对境内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助益。同时,在逐步解除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管制的背景下,广大金融企业也能够更为有效地在资本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上寻求平衡点,从而扭转境内部分金融机构两难的局面,使得其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对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显著提高。在“金融自由化”条件下,汇率和利率得以实现市场化,市场资金供求状态得以准确的反映出来,从而形成更为科学的生产要素价格体系。这种情况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抑制境内国市场的通货膨胀,保障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够全面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为境内国产业升级注入大量价格低廉的资金,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淘汰掉一批“僵尸”企业,并最终助力于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
  3 金融自由化相关组合模式
  3.1 准备充分的“渐进式自由化与激进式自由化”模式
  以美国纽约自贸区为例,由于纽约在“一战”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使之逐渐成为美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美国政府于1934年宣布纽约白贸区正式成立,并且在短短半年内深入贯彻了取消保护性关税、外资自由投资、外汇自由兑换、放宽金融监管、其他税收减免等内容,从而实现了纽约地区每年超过20%的GDP增速,并为美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纽约白贸区的巨大成功,也预示了其自由化模式的选择极其正确,顺利实现了该区域的经济腾飞和民主法制的完善。究其模式的实质含义,可扼要归结为:择其模式的地区必须具备下述要件,即政治环境稳定、经济较为发达,同时具有完善的金融经贸法律法规,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以最短、最快的速度开放境内全体金融业,能最大限度消除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市场准入、金融监管、业务范围、业务内容上的歧视性管制。
  3.2 准备不充分的“渐进式自由化与激进式自由化”模式
  这一模式的典型,可参考泰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历程。1980年之前的泰国,都是长期执行极其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导致国内经济一度跌至谷底,萧条不已。后于1991年,因其当时执政政府迫于经济增长压力,故在各项基础要件、核心要素等准备均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快速地展开了一系列的针对外汇金融市场的改革,虽然拉动了当时经济在五年内即得到了将近十倍的经济增长额,但其后果也是预料之中的。缺乏准备和规划的改革,对泰国国内经济的重创,使得“金融自由化”模式改革之路甲-甲-“夭折”之余,也使其国内市场长时间持续着通货膨胀。针对这一模式的实质所在,可扼要归结为:择其模式的地区存在下述情况:地区政局动荡、经济水平低下、金融监管能力落后、贸易逆差严重;即便存在上述消极负面的问题,但此地区的政府仍然渴望采取高强度的“休克疗法”,激进式的对外采取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然而,这种模式在理论上虽具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在实际上选择性地忽略了其源于海外游资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对本国政治执行力度的重大影响,一味选择这类模式,很可能出现有如泰国那般“夭折”的际遇,情况严重的甚至还将对本就脆弱的本国金融体系造成致命打击。
  4 推动上海自贸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相关建议
  4.1 选择“准备充分的渐进式”的自由化模式将与国情更为契合
  上海作为清末民初的列强租界,白新中国成立后就被列入经济改革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更是深得党中央重视,将其划为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区域,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得到了政府来自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以及汇兑政策上各方各面的支持。这一迅猛的发展势头使之在其内发展上市的企业股票市值也随之水涨船高。据上一年度国家经贸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总量已跻身世界前三。其中,上海地区所创造的生产与经济总值即已超过两万亿元,加之国家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支持,上海自贸区的经济条件完全达到了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要求。单凭这一点,便可看出不仅是政府,连公众也对上海自贸区的支持与期望重大。不仅是政策扶持的力度史无前例,相关立法规制也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提供了强大支撑力。基于对上述举措的分析,笔者认为上海白贸区践行“金融自由化”模式的条件已然是相当充足的。但是,受制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较大,境内储蓄率较高等因素的影响,准备充分的渐进式自由化模式或将更与我国国情相契合、贴近,更“接地气”。
  4.2 形成当地人民币金融中心,为境外人民币顺利实现回流创造条件
  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良好开端。该自贸区最大特点便是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自由兑换人民币、金融业对外开放和离岸金融中心的设立。由此,在对其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过程中,不仅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推行金融市场改革和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将国内通行的人民币债券扩展到在上海的自由贸易区进行流通,为离岸人民币准备了丰富的投资标的;准许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建设国际性的贸易平台,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人民币的跨境业务,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在投资和贸易资金之间的自由兑换。同时,还要将其作为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总部的这一显著优势最大限度地展现于国际舞台之上,促使自由贸易区充分发挥其离岸市场的作用,形成当地的人民币金融中心,为境外的人民币顺利实现回流创造条件,增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使用的能力。
  4.3 构建国际金融话语权,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国际金融话语权,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国际金融事业的发展,所以,在上海白贸区践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之举时,构建国际金融话语权也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建议,在此过程中应从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改革人手,破而后立,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大力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借此提升我国金融产品定价权和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增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联系,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序放宽利率管制和信贷配额管制,从而实现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双重汇率和汇市分割等内容的改革,实现汇率市场化;全面开放可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从货币互换、离岸金融和贸易结算等方面人手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进行改革。
  5 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自由化”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也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焦点。在对其金融自由化模式改革进程中必须坚持宏观审慎、循序渐进地开展金融自由化相关内容改革,使之成长为我国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增长的新助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721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