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百货经营的先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福利公司的创始
  福利公司最初由英商霍尔创立于1843年(或说1848年),以个人姓氏命名,经营百货店、兼营船具业。1854年,霍尔茨加入,中文名称为“福利”。先后在福州路及南京路四川路口营业,陆续添营面包及服装制作加工等业务。1883年1月改组为公司,先后增设机器锯木厂及家具厂。
  在1884年的《字林西报・行名簿》中出现了“福利公司”的中文名称,而在这之前一直称为“福利”。1886年兼并埃凡馒头店所属酒厂“厌拜巴了华利”。当年6月26日的《申报》有篇《游福利公司记》,其中提到:“本埠福利公司,其初为福利洋行,自改为公司以来于今三年矣。其章程之妥善、资本之殷实、办理之认真、获利之丰美,固为欧洲各国中数一数二者,无庸更为赘言。而其存储货物尤属美不胜收,平时无论中西诸人,均可入内游览,以广见闻。虽非买客,亦不拦阻,且有人为之一一指示,极尽殷勤之意。”1892年按香港公司注册章程注册为公众性有限公司,启用“HalI & Holtz,Ltd.”新西名。1893年有个清理重组的过程,时与英商的泰兴公司、惠罗公司、汇司公司一起称为早期南京路的“四大公司”。
  福利公司的经营
  福利公司的经营是比较成功的,由一个小洋行发展到著名的大公司,沪上百货零售业中的佼佼者。不仅在上海发展良好,陆续在天津、汉口及伦敦也设立了分号。经营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上海自设工厂和加工厂,除了苏州河畔的馒头生产厂,虹口熙华德路(今长治路)设有家具加工厂、啤酒制造厂、汽水工厂、面包制造与销售店。自设工厂及加工厂的好处,既有产品成本上的优势,还有最快的调整优势,能够及时地生产人们需要的物件。至于面包、馒头类,那就更需要本地的生产工厂或工场。
  福利公司另一个特点是经营范围很广,除了经营男女服饰用品、呢绒绸布、女帽头饰、五金工具、服装加工、设备装修、家具、室内装饰、酒食杂货等,还承包海军及商船供应业务。甚至为工部局提供火油存储、弹药存储的业务。
  多元的经营通常需要较细的管理,福利公司就是这样,除了伦敦与外埠有专人管理外,上海本部设有时装部、裁缝部、商品部、供应部、帐幔布料部、女帽部、缝纫部、家具部等。这样的管理好处在于能提供很好的竞争能力,缺陷在于这些部门如果独立性太强,往往就会缺乏协调,以致在产生问题后,无法及时解决。
  福利公司曾在1879年通过竞标,获得了为向万国商团炮兵队供应每套15元制服的合同。在1886年的时候,万国商团司令官毛礼逊少校写信给工部局董事会,信中称:“福利公司根据其与工部局所签合同向商团供应的制服,在很多方面都不合乎要求,布料质量很次,裁剪很不合身,肩部衬垫五花八门。他建议工部局应有一套制服样品作为标准,并坚持该公司所承制的所有制服,质量上应与此相同,而且在各方面要绝对一致。”董事会认为,这事情应该由商团自行与福利公司商洽;同时把这信抄送一份给了福利公司。
  一年后,毛礼逊少校再次写信给董事会,告知董事们,很多人向他抱怨为商团承制制服的福利洋行执行合同的态度。许多军官建议,请其他商业投标,因为目前的制服所用的料子太差,裁剪得不很合身,而且也没有及时交货,尤其是在训练季节。
  董事会在将来信副本送交福利公司后,福利公司对该行为商团定制制服所受到的指责作了辩解。来信对有人指责该行制作的制服的料子和做工一事,表示遗憾。他们随信附来了料子的样品,说他们一直是用这种料子做步兵制服的。制服由鲍曼先生裁剪和缝纫,做工是尽量考究的,交货则尽可能迅速。
  自从他们接受合同之后,对镶边等从未改动过。然而:“毛礼逊少校拿出了两件上衣给董事们看,并指出,最近交货的那一件上衣料子的质量远不如几年前交货的那一件,肩饰也差了。他还指出,这两件上衣长度相差6英寸,实际上是不该如此的。”会议就制服交货脱期一事又进行了讨论。然后决定,商团制服,今后将招标承包。并告知福利公司,工部局与该公司的现行合同执行至1888年12月31日终止。
  总体而言,公司业务还是在很好地发展。1914年7月31日从英法公司买下南京路四川路东南转角的2.327亩地皮,设立了福利公司分店;1929年左右又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75号设立支店。1934年5月,将1914年买进的2亩多地皮卖给了立实哈同。卖掉这个分店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了静安寺路那里的商机,随即在静安寺路190号-208号间购地建造新屋。1935年7月落成,此后该处成为总店(现南京西路黄河路转角,上海工艺美术商厦),原南京路处改为分店。
  福利公司的老大楼
  从1872年开始出版的《字林西报・行名簿》看,那时已经在南京路四川路口了。房屋为两层结构,主要用来摆设商品。1879年9月,福利公司就“南京路上伸出人行道的招牌”问题,写信给董事会,“如果给他们25两以补偿他们因摘下招牌带来的麻烦,他们愿意按董事会的要求将他们的招牌摘下。”
  在那样的房屋中经营那么长的时间,真有点不可思议,兴许房屋的维修工作做得不错吧。然而不幸终究降临,1898年11月26日和1904年2月11日,福利公司两次发生火灾。后一次的火灾使得福利公司不得不建造新楼,而且看来是花了一些本钱。
  新楼由英商爱尔德洋行设计,楼高四层(假五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建筑面积5685平方米,属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商店中,货物陈列到三楼,底楼东半部分为帽子部,并在内中设立了制造所;二楼为衣饰及化妆品部,三楼陈列木制家常用具,不过这些有时会调整。据称:商品的价格虽然比别的商店稍微贵些,但是“货色”都选自英美各国的上品之物。新楼初开张时,华洋办事人员一百多人,初期每年进出款项四五百万。“无论华洋体面人,往该公司以现钱购货,可索回一九五圆回扣。凡上海各洋货铺所无之物,可于福利购得”。
  1920年,男女职员已达到300多人。大楼外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二层至四层以白灰勾缝的青砖墙面,配以红色的木窗。在二层的窗框处为红砖,三层青砖平弧框,四层灰白色半圆拱券,每层的窗户前设计有装饰性石护栏。在檐口上面,面向南京东路有七扇比较高些的屋顶窗,带有明显的巴洛克艺术风格,连同转角一扇,四川中路三扇,成为大楼最引人注目的装饰。但是这个并不是1906年落成时的式样,从当年的照片和《图画日报》中的绘画中均可看到这点。而且大楼的规模,在南京路这边也比以前扩大了一些。这个大楼的改建是在解放后,现在的面貌极可能是上世纪90年代所留下。比之初始,建筑本身到也显得漂亮许多。1999年9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
  栏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910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