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失业保险运行效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运用DEA模型,对我国 31 个省(市、区)的失业保险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失业保险仅纯技术效率值达到1.000,而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仅为0.382,处于DEA无效状态,说明我国失业保险整体运行效率不高。从各地区来看,仅0.3%的省(市、区)属于DEA有效,而99.7%的省(市、区)处于DEA 无效状态且规模效益递减。对此,应通过扩展失业保险保障功能、增加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探索失业保险发展新模式、科学投资运作失业保险基金等措施来提升我国失业保险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DEA;失业保险;运行效率
  2016年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8088.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总人数有230.4万人之多,基金收入1228.9亿元,基金支出976.1亿元,基金累计结余5333.3亿元。可见我国在失业保险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失业保险实际保障范围小、计发办法公平性缺失、基金结余连年增长等。本文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搜集《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失业保险相关数据,对我国失业保险运行效率进行分析,以此提出对策建议。
  一、指标选取
  本文通过对诸多失业保险指标进行筛选,最终选取失业保险参保人数、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收入以及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项指标如表1所示,对我国失业保险运行效率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我国失业保险运行效率分析
  运用DEA对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失业保险运行效率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及特征,如表2所示。
  1. 综合效率分析
  从全国来看,综合效率值达0.382,说明2016年全国仅38.2%的失业保险资源投入得以有效利用,近62%的资源被浪费,对产出没有贡献,处于无效利用状态。具体来看,各地区综合效率普遍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其中,山西、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9个地区低于全国水平,占29%;仅西藏综合效率值为1,达到DEA有效状态,该地失业保险资源实现了技术、规模的最优利用,而比例仅为0.3%;其余地区综合效率值均处于0.384~0.764之间,失业保险运行处于DEA无效状态,比重高达97%。我国除西藏以外,其它地区失业保险资源投入未有效利用,表明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失业保险运行效率低下,存在资源浪费、基金利用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失业保险事业亟待提升实效,各地失业保险还需加强改进与完善,全力实现失业保险资源技术和规模的有效利用。
  2. 纯技术效率分析
  如表2所示,全国纯技术效率值为1.000,表明我国失业保险的整体运行效率处于最佳状态,各项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利用效率较高,在一定的资源投入下,整体能达到最大产出。北京、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江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14个地区纯技术效率值也达到1.000,占总体比重45.2%,说明这些地区失业保险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都表现较好,对基金的利用以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均具备技术有效性。在其它地区中,天津、河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青海、新疆13个地区纯技术效率值在0.7000~0.960之间,比例为41.9%,其中天津纯技术效率最低,为0.734,新疆纯技术效率为0.952,处于领先位置,这表明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在失业保险管理运行方面尚有较良好的机制保障,基金管理能确保良好收效。同时,应注意个别地区失业保险纯技术效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如吉林纯技术效率为0.100,海南、重庆、宁夏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437、0.587、0.693,这说明以上地区未能有效利用资源,对失业保险的管理运行存在一定误区,缺乏技术有效性。
  3. 规模效益分析
  如表2所示,我国失业保险规模效率为0.382,且规模效益递减,说明当前整体运行缓慢,仍需较长时间才能实现规模最优。数据显示,当前阶段仅西藏地区规模效益是1.000,且规模收益不变,说明该地失业保险理论上实现了资源最优配置,并且失业保险运行平稳、规模适当,资源投入与产出所得能保持合理比重。其余30个地区规模效率均小于1.000,规模效率值范围处在0.197~0.764之间,且规模效益均呈递减状态,各地失业保险正处在缓慢发展阶段,究其原因,并非参保人员数量少、保险基金不足,而是失业保险基金和参保人数没有得到有效合理配置。理论上讲,可以减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降低失业保险参保基金,但从产出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应调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享受失业保险金人数和基金支出之间的比例,在一定资源输入的前提下最大化输出量。在以上地区中,四川规模效益值达0.764,天津规模效益值达0.676,上海规模效益值达0.621,青海和新疆规模效益值分别为0.681、0.623,规模效益递減,但没有DEA严重无效,这就表明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可以改变这种规模效益递减状态。
  (二)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
  运用DEA模型,对我国非DEA有效的30个省(市、区)的失业保险输入与输出实际值、目标值进行分析,计算输入指标冗余、输出指标不足的数值,得出相关结果。
  1. 投入冗余分析
  从计算结果得知,在非DEA有效的30个地区中,天津、河北、吉林、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青海、宁夏、新疆15个地区投入冗余,占比达50.0%。其中,福建、河南参与失业保险人数有冗余,表明当前技术水平下减少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也并不会导致产出降低。吉林、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青海、宁夏11个地区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上存在冗余,表明即使在保持当前技术条件下减少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也并不会导致产出降低。天津、河北、广西、贵州、青海、新疆6个地区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方面存在冗余现象,说明失业保险基金尚未达到充分利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   2. 产出不足分析
  非DEA有效的30个地区,除青海之外,失业保险基金收入尚未有产出不足,这表明绝大多数地区失业保险基金征收工作比较到位,已能确保失业保险基金有效合理征收。仍有10个地区存在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产出不足问题:吉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海南、重庆和宁夏,这说明我国失业保险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依然存在可提升空间,应当加强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不足,可能与相关制度不严格执行有关,这要求相关部门、机构要结合各地“失业实情”,合理调整失业人员资格、领取失业保险金资格,确保失业保险制度的有效性。
  三、结论及建议
  (一)基本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失业保险仅纯技术效率值达到1.000,总体处于DEA无效状态,失业保险整体运行效率偏低。从各地来看,仅西藏失业保险运行属于DEA有效,而96.8%的地区均为DEA无效状态,资源利用未达最优,规模效益递减。在非DEA有效的地区中,50.0%的地区存在投入冗余现象,该地为能有效利用基金;33.3%的地区在基金累计结余上出现产出不足,这些地区可能存有制度设计不科学合理、执行不严格等问题。
  (二)相关建议
  失业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力市场有序秩序的重要“保护屏障”。失业保险运行效率低下则表明了失业保险制度有失有效性,失业保险政策缺乏公平性、灵活性及人性化,覆盖范围狭小,将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许多风险。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调整失业保险政策,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职能。对失业保险费用缴纳办法和失业保险金的计发办法做出调整,让失业保险金与失业保险缴费率挂钩,避免因单纯与标准工资挂钩而造成失业保险的公平性缺失,从而影响失业者重返劳动力市场的积极性;2. 增设失业保险个人账户,化解缴费与受益不对称的矛盾建立失业保险名义个人账户,有助于根本改变一些参保人“贡献不受益”的错误观念,进而消除社会普遍“轻失业”的做法,有助建立失业保险征缴长效激励机制;3. 增加“促进就业、预防失业”支出项目,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规模。增加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补贴项目和预防失业支出项目,并且都应面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两个方面;4. 尝试发展失业保险跨地区接续模式,保证劳动者自由流动。实现失业保险的跨地区转移接续,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失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性质,为劳动力的合理自由流动起到促进作用;5. 规划失业保险基金投资方案,夯实运行的物质基础 。由省级部门负责合理规划失业保险基金投资方案,保证投资的稳健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确保失业保险基金保值继而实现增值,为失业保险的有效运行做好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中国失业保险基金增长原因分析及其政策选择——从中外比较的角度兼论投资体制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52).
  [2]孙洁,高博.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J].科学通报,2000(17).
  [4]马迪.大连市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5]孫敏.现收现付制下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6]陈天红.中国失业保险基金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6YJCZH043);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计划项目(16ZR1414000);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201671);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重点资助项目(17692109200)。17KY0333上海市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E3-0903-17-01165)。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3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