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低碳经济的快递包装物物流回收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电商的发展催生了网购的热潮,快递包装物的浪费也愈加严重。大学生大多喜欢进行网络购物,大学校园中产生大量的快递包装物。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网络购物产生的大量快递包装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旦不能合理处理快递包装物,则会引起大面积的环境污染。文章在分析低碳经济内容的同时,指出了快递包装物回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松江大学快递包装物回收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快递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大学城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5161
  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避免发生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磕碰损坏的问题,会将商品经由塑料袋、泡沫防震层、编织袋、塑料泡沫、瓦楞纸箱、包装胶带等包装物打包封装,以降低商品破损的可能性。
  随着网购消费占据个人消费的比重不断升高,以及物流网络的迅速发散,每人每天收到的快递包裹数量也在逐步增长。但由于缺乏有效处理快递包装物的途径,快递纸箱、塑料包装袋、减震层等包装材料被作为垃圾直接丢弃。再加之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形势严峻,快递包装物的急剧增加无疑是对我国环境治理又一个不小的考验。
  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关注快递包装材料合理回收的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快递包装“轻松上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快绿色快递治理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亟须破解的难题。
  1样本对象的选取
  笔者在研究中主要结合大学生网络购物情况,提出了大学校园内快递包装物回收合理做法,主要包括下面这些因素。
  第一,大学生普遍喜欢网络购物。当代大学生是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喜欢网络购物。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每周会网络购物一次,平均每月网络购物一次的大学生占7%,每年网络购物一次的大学生占3%。由此推动了高校快递业的迅猛发展,如桃李苑的菜鸟驿站、京东自提点、东门的EMS快递代理点等,每天中午或下午在大学生下课期间都会有大量大学生前来取快递,因此校园中涌现出大量废弃快递包装物。
  第二,大学生是年轻人群,他们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而且学习能力较强,本身也拥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不具备合理的快递包装物回收制度,假如建立一个完善的快递包装物回收措施,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快递包装物回收活动,必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大学中人员密集,有利于开展宣传工作。当前大学生活区人员集中,大量快递包装物聚集在一起,有利于回收与处理。同时,高校也具有完善的生活区管理制度,大学生宣传教育可以及时到位,这是开展快递包装物回收的有利之处。
  2快递包装物回收现状
  当前大多快递包装纸盒不能回收再利用,在快递包装外面会应用大量胶带,其主要成为是PVC,如果采取深埋的方法处理短期内不会降解。有数据显示,2017年“双11”期间出现了15亿以上的快递包装。假如平均每个包装的重量为02公斤,那么15億快递则会产生30万吨以上的废弃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存在以下难点。
  21快递包装缺乏行业标准约束
  据统计,高校学生网购比重占每年快递数量是最多的,由此带来的包装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快递包装内的填充物大多都是大量含聚乙烯的空气囊、泡沫垫等不可降解制品,外包装基本都是纸箱和塑料袋。并且据了解中通、圆通、天天、韵达这四家快递公司并没有采用新型的环保包装,例如可降解的内外包装等,都是用常见的纸箱或塑料袋。
  22回收再利用的主体责任不明确
  在整个快递流通过程中,商家、快递公司、消费和政府到底谁对包裹负有回收责任。虽然时下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垃圾的分类回收,但一直处于推广试验阶段,距离全面实行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快递公司这个行业,由于每个公司都是自家理自家事、各自为政,没法形成固定回收方式,同时每个快递公司都是把快递包装当作一次性的商品投入,在没有政策要求的条件下不愿重新回收,因为回收对于他们来说增加的利益远远少于其回收的资本投入。而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在没有引导和回收装置的设置的条件下,也很难做到统一回收,基本上都随手扔入垃圾桶中。
  23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包装物料的使用
  由于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快递包装行业许多小型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从化工垃圾、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料生产快递包装塑料袋,而这种塑料袋一般含有超标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和细菌病毒等致病体。纸包装中,则往往使用过量的填充物以提高纸张克重,使用劣质油墨进行印刷,这导致纸包装上残留的有害有机物超标。大学城人口流量较大,作为生活区,学生等相关人员都有极大可能接触到这些相关有毒有害物质。
  24快递包装的一次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参与调查问卷的共有107人。大学生们拆完快递后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有86%的大学生拆开快递后会随手扔掉包装,表明快递包装袋只能使用一次;只有14%的大学生会二次使用快递包装袋。表明大量快递包装袋被任意丢弃,进入快递收件点前或在大学生宿舍的楼道内随处可见包装袋,导致环境卫生状况受到了较大威胁。
  (2)针对拆开快递后随手扔掉包装袋的大学生,询问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有1963%(21人)认为包装袋表面肮脏,会第一时间选择拆了扔掉。
  有3738%(40人)认为包装的外观设计不够美观以及其包装方式不够完美,再加上已经拆破,即使留下来也无用途,除了垃圾箱无其他去处。此想法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没有可供回收的站点设立,学生们没有选择的空间。
  其余4299%(46人)则未多加思考,直接扔入垃圾箱内。我们认为这主要因为快递包装污染是环境污染新话题,大多数学生实际对其并不了解,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快递拆了便扔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却不知其不知不觉中也会导致严峻的后果。   3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模式
  当前大量快递包装物不能回收,原因在于:第一,不具备完善的回收制度,而且回收过程中也不具备合理的标准,不能对包装物进行分类,包装物回收需要支出大量资金;第二,涉及人群环保意识不强,对于电商与大学生来说,均要积极参与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工作。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快递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的做法,实现快递公司、电商、政府、大学师生的全覆盖,鼓励上述各个领域的人群积极参与垃圾回收活动。可以有效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充分应用当前资源、减少企业运行成本,利用快递包装物的回收再利用,能够使快递包装物的二次使用自大学生开始,产生逆向流动。对于上述问题,大致讨论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31政府方面
  加大监管力度,针对快递包装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将快递包装列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强制回收目录;同时,贯彻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修订完善《快递封装用品国家标准》,并将其调整为强制性标准,为了保证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帮助快递业选择最为合理的包装材料,要求其尽量不使用不易降解的包装物,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包装物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惩罚,支持快递包装物的二次使用,欢迎大学生相互监督。
  32快递公司方面
  快递包装引入新材料,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快递公司引入新型包装材料,尽量以能够二次使用或多次使用的包装物为主;快递公司也要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应用共享快递盒,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此材料能够循环使用,并引入合理的快递包装物回收制度。
  共享快递盒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拆开后可以折叠,从而减小了存放空间,回收后可以保存于仓库当中,遇到合适情况时能够二次使用。 一个共享快递盒需要投入25元成本,每周内可以循环使用6次以上,每个共享快递盒可以使用1000次以上,平均每次成本投入只有0025元。假如共享快递盒普遍应用于快递业当中,一年将可节约大量的木材。
  33企业方面
  通过政策引导,加快构建包含企业回收激励机制。制訂严格的包装废弃物回收标准,在全面衡量快递公司回收利用情况的前提下可以减免一定数量的税收。
  34学校方面
  针对大学城各宿舍公寓,可建立专门的快递包装回收站点,如每栋公寓的一楼和快递点附近同步设置包装材料回收网点,引导学生将快递包装垃圾按照相应的标识分类投放到回收箱,由统一的收运系统回收、中转至处理中心进行再循环处理,可根据投放物材料及数量对消费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来既能有效地垃圾分类,也能减少清洁人员的工作量。
  35个人方面
  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学生拆开快递后主动将包装物交回快递点,也可以留给自己二次使用,要积极领会学校的思想,防止产生大量废弃包装物。
  4结论
  总之,大学校园中存在着大量快递包装物,在大学中建立快递包装物回收点能够及时收回大量包装物,笔者提出的快递包装物回收方法可以达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希望能够推动各个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创建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方法只是保护环境模式中的一种,我国快递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体系的创建还需吸引大量人群、引入先进的回收技术、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夕 低碳经济下快递包装物回收再利用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 2016, 47(3):81-81.
  [2] 连泽杰, 丁红娜, 李梓茗,等 循环经济下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模式及其技术可行性的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J].经贸实践, 2017(1).
  [3] 安美清, 向万里 低碳经济下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分析[J].综合运输, 2012(9):43-45.
  [4] 王岩松, 王雅璇, 郑展智,等 高校快递包装物回收利用新模式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物流技术, 2018(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9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