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稳中有变 变中有新交通高质量发展扬帆起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2018年交通运输运行情况及特点
  2018年,我国交通运输总体呈现“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在经历了年中的负增长后于9月逐步企稳,维持高位运行;营业性客运量下降态势趋缓,市场结构趋向稳定;全社会货运稳步增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与此同时,引导交通投资、客货运输市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动能不断显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基础。
  (一)固定资产投资“先抑后扬”,有力支撑经济稳增长部署
  快报数据(下同)显示,2018年铁公水航合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55亿元,同比下降0.7%,与年中7、8月份下降态势相比,逐步企稳。其中,铁路投资完成8028亿元,同比增长0.2%,成为投资企稳重要“稳定器”;公路、水路和民航投资分别完成21164亿元、1153亿元和810亿元,同比下降0.4%、6.9%和6.7%。从全年看,交通投资“先抑后扬”。自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稳投资”安排部署以来,铁路累计投资增速转正并持续维持正增长;公路投资在经历7、8月负增长后加快发力,9—11月投资同比均出现增长,二者共同支撑经济“稳增长”部署。
  从投资结构变化和支撑投资的新动能来看,一方面,高铁等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需求的高等级设施建设投资增加。2018年铁路投产新线4683公里,其中高铁4100公里,占比达到87.6%,较2017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国省干道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2018年中西部地区完成铁路基建投资3714亿元,占全国铁路的66.7%;新开工项目16个,占比也超过60%。公路方面,预计新增通车里程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仅6000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万公里。此外,部分运输方式内部投资结构也有所调整,如水运领域内河投资增加,新增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700公里,而沿海投资减少。
  (二)营业性客运量下降态势趋缓,结构持续优化且趋于稳定
  2018年,全社会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79.2亿人,同比下降3.1%;旅客周转量3.4万亿人公里,同比增长4.4%。从趋势看,营业性客运量下降态势进一步趋缓,降幅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收窄1.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客运量降幅收窄明显,全年下降6.3%,与上半年相比,收窄超过1.3个百分点。铁路、航空客运量维持高增长态势,全年同比分别增长9.4%和10.9%。
  从客运市场结构优化的方向和支撑客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看,一方面,高铁、民航、小汽车等高品质客运占比仍不断提高。全年动车组发送旅客20.01亿人次,占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比重超过60%;占营业性客运量比重达11.2%,较上半年增加超过2个百分点。1—11月,以商务和私家车出行为主的高速公路7座及以下小客车流量136.6亿辆次,增长9.6%。另一方面,随着公路营业性客运降幅收窄,總体市场结构正逐步趋于稳定。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是随着过去几年高铁、民航等高品质服务大规模供给,前期诱增需求已得到快速释放,增速放缓。实际上,铁路客运年均增速已由2013—2016年间连续超过10%开始下降,2017年以来连续两年低于10%。二是公路主动适应高铁等快速发展,及时调整策略做好旅客联运服务,加快拓展共享巴士、定制巴士、旅游包车等新市场,在新格局下寻找到特有发展空间。
  (三)全社会货运稳步增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新动能促进行业提质增效
  2018年,全社会完成营业性货运量(不含管道)506.1亿吨,同比增长7.1%;货物周转量20.0万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7%。货运量持续稳步增长,增速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加快0.2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各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9.1%、7.4%、4.7%和4.6%。
  从货运市场结构变化以及支撑货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看,一方面,运输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自9月份以来,铁路货运量增速连续超过公路。2018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40.2亿吨,占营业性货运量(不含管道)比重超过7.9%,同比较2017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年铁路增量超过3.3亿吨,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加快向铁路转移。另一方面,代表生产、生活消费升级性需求的快递、集装箱多式联运、中欧班列等高速发展,成为货运服务新增量来源。2018年,快递业务量完成505亿件,增长26%。4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累计完成多式联运量330万标箱(TEU),7个主要集装箱港口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25%。中欧班列共开行6300列、同比增长72%。与此同时,以无车承运人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发展,无人仓、无人码头、无人机、无人卡车、物流机器人、现代供应链等新技术、新模式赋能商贸、制造等领域,这些发展新动能正推动行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提升和提质增效。以无车承运人试点为例,提升车辆利用率50%。
  (四)港口货运总量增长明显,但货运价格指数年末走低需引起重视
  2018年,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完成133.2亿吨,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0.3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亿标箱(TEU),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减少0.2个百分点和增加0.3个百分点。总体看,港口货运总量增长明显。但是,12月主要货运价格指数均存在走低现象。其中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长江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环比上月分别下降0.5%、8.6%、1.7%和0.1%。虽然波罗的海指数较上月环比有所增长,但自12月中旬以来,指数也持续走低。
  从港口货运的结构变化和方向看,主要受外贸进出口结构及方向变化影响。传统市场中,东盟成为新支撑点,带动相关运量增加。1—11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5万亿元,增长12.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7%。新兴市场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加带来相应货量及流向的改变。1—11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62万亿元,增长14.4%,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3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27.3%,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   二、2019年交通运输运行形势研判
  展望2019年,交通运输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基调,主动承担逆周期宏观调控重要责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化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发挥经济“稳增长”作用,延续逆周期调控下的较高景气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加大交通投资力度成为逆周期调控的关键点。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进形成强大國内市场”要求,加大城际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望发挥交通投资关键作用。但是,“稳投资”并非“大水漫灌”。实际上,随着我国综合交通网日益完善,新增交通骨干路网投资逐步减少,总量规模增量有限,因此交通投资将由线网投资向线网和节点枢纽投资并重方向发展,更多设施投资则将聚焦“补短板”(如城市轨道)、脱贫攻坚(农村基础设施)以及交通服务提升(国家物流枢纽等)等领域。结合交通运输部、中铁总等部署安排,考虑部分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顺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客观需要,预计2019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超过32000亿元。
  (二)运输市场结构逐步优化,进入结构调整关键期
  虽然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使得客货运输市场在需求上承压,但是结合我国的市场规模看,规模化、网络化等企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市场结构调整仍是2019年的关键。
  客运方面,考虑到高铁、民航替代公路边际效应递减以及公路在短途客运和联程联运“最后一公里”等方面比较优势的存在,预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降幅进一步收窄,总体结构进一步稳定。从优化调整的方向看,随着铁路复兴号品牌战略、民航提升质量、小汽车消费等政策的实施,高铁、民航、小汽车等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出行方式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预计2019年,高铁、民航、高速公路7座及以下小客车出行增速均将维持在10%左右;铁路动车出行占比仍将超过60%。
  货运方面,2019年是实施《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关键年。聚焦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港口等重要枢纽节点,推进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开展多式联运示范试点,将成为全年调结构重要方向。此外,以国家物流枢纽为牵引,推进枢纽间铁路、航运、航空等干线运输及枢纽本身区域分拨和城市配送发展,建设“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也为运输结构调整带来新契机。实际上,通过现代物流、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动能培育,加快嵌入制造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产品辐射能级,促进延伸产业链、创造价值链、打造产业集群,建设制造强国。
  (三)以铁路改革为代表的体制机制改革开启新征程
  股份制改造是2019年中铁总拟集中全力办好的两件大事之一。一方面,需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铁路行业特点,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提出中国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改造系统建议方案。另一方面,从市场化改革内涵和铁路在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定位看,也需要中铁总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服务创新为牵引,引导铁路客货运输改革。此外,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平衡“防风险”和“稳投资”,确保交通设施完成建设任务,需要加大投融资改革力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条件,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另一方面,加快投融资渠道市场化改革。鼓励和支持通过多种融资渠道筹措交通建设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加快铁路、高速等企业IPO步伐,扩大债券发行、股票市场融资规模。对于部分不具备完全市场化运作收回成本的项目,探索设施建设与沿线站点或区域土地开发相结合模式,或者收益高与收益相对较低项目捆绑等模式,增加项目盈利预期,增强对社会资本吸引力。
  (四)交通全方位对外开放进入设施联通与服务创新并重发展的下半场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加快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铁路、公路、港口、民航、管道等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了全球一体联通。2019年,适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求,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将进入设施联通与服务创新并重发展的下半场。
  一方面,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我国在交通设施技术、基建等方面优势,推动交通设施从融资、规划、设计、施工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试营运、运营管理、设备维护等全产业链“走出去”,夯实设施互联互通基础。另一方面,依托已形成的联通设施,密切国际交流合作,聚焦重点服务领域,进一步增强我国交通运输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重点沿“一带一路”方向,陆向方面,依托规模化开行的中欧班列,探索以我国签发的国际多式联运提单为牵引的国际陆路贸易新规则,打造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海向方面,重点按照“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框架,聚焦主要航运线路和核心枢纽,构建全球“枢纽+通道”物流网络,推动交通运输与贸易、产业、金融等产业融合,创新“设施建设+通道运营+网络组织+金融+产业+贸易”发展模式。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21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