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1世纪以来,设计界就一直有人尝试对设计提出更加符合时代大方向发展的新思想。世界设计史也留下了许多的思想和经验,未来的设计更加充满了挑战与荆棘,通过对马克思文艺理论的学习,对正在学习的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产生了许多共鸣与启发。通过马克思文艺理论多方面视角,主要从“文艺创作论”和“文艺批评论”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更深一步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理解中国传统艺术设计。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文艺创作论;文艺批评论;艺术形式;艺术语言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089-02
  在年湮代远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功能性实用并栩栩如生的传统艺术设计作品,从早期社会的昭然若揭,到近代奴隶时代的文艺初开,再到昌盛封建社会的能工巧匠,几乎无不受到良金美玉般的艺术设计作品的熏陶与动人心弦。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未来的路上必当暑雨祁寒,而在如今被大量西化的艺术作品,必然需要学会如何站在马克思文艺理论思想的角度去探析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设计。
  1 文艺创作论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艺术设计
  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种类颇多,不但我国的传统艺术遗产不可胜举并且百卉干葩,其中有传统民间工艺品、传统民间绘画艺术、中国民间民俗、中国民间影视艺术、中国民间建筑园林设计、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中国传统服饰设计、中国民间饰品等。而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深受百姓爱戴,具有简朴艺术性的民间设计美术比如:砖刻、玩具、雕塑、雕刻、国画、变脸、陶瓷等,这些艺术也深刻地反映出了群众的足智多才。
  那么,从马克思文艺创作论的角度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按照了人们的力学笃行和艺术实践,认为众多艺术具有三种社会功能:认识、教育与审美。与此相应,在艺术中同样具有三种特质或品格:写实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艺术的这些功能和品格,一般说来,在艺术设计中体现得最充类至尽、最淋漓尽致。它们不是互相分离的,而是紧密地连珠合璧,构成一个四角俱全的艺术整体。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艺术形式中,在繁多艺术设计成果整体之中,讲究的是自然与人的同声相应,透渗着丰厚的生命象征意义和伦理价值理念,讲究人和、天时、地利,因势利导,因材施艺,而这恰如其分的设计原则,就跟马克思的文艺创作论达到了同出一辙的共鸣,因为在客观世界中,我国传统艺术设计的写实性做到了真知灼见,思想性通过实用功能大鸣大放,艺术性也被千秋万代的子子辈辈所旁引曲证。而天冠地屦的是,文艺论向设计师们传达了一个信息,设计需要更加强调科学研究精神,更加突出个性与吐故立新,更注重曲尽其妙的思路与分析,更擅长玩转技术精湛的技术,更加强调对于客观世界因自身个体化如同出门应辙般的需求而不断扩大随之应运而生的创造力和助成。话有干言,我国追求的艺术设计为尊重自然发展之规律,与客观世界恰如其分,而马克思恩格斯向往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数见不鲜的创造性。而艺术语言方面来说,由于设计作品的艺术语言与文学语言大相径庭,在我国日久岁深的传统设计发展长河、苞笼万象的艺术设计种类海洋中,存在着名目繁多的设计大师,必然也存在着万象包罗的艺术情感与艺术语言,那么就造成了在选择艺术语言上的截然不同,固然孕育而出了种类繁多的艺术流派。同样,在马克斯恩格斯眼中,艺术语言作为一种自出机杼的精神生产而来的艺术产品,存在于意识形态的区间范畴内,作为特定的客观物质存在,是在艺术创作主体大脑里迸发而出的产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同时感知着客观物质世界和作为“下蛋鸡”的自己的存在,伴随着艺术创造过程和艺术审美感受的进行;两者就宫移羽换般的结合成了一种协调舒适的境界。
  如今,我国的传统艺术设计发展至今已然是个多元的多样体。我国的传统艺术设计其实是牢牢根植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形成的,这可以说明艺术设计是客观世界在物质的基础之上所体现的意境融彻的境界,而这自始至终都归根于我国广大人民。其实为,老百姓作为客观存在的、与现实相联系的富有血肉的力量与自我主观意识存在于艺术生产之中,与客观物质世界产生化学反应。这种关系的核心就在于主观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然后进行主观的艺术再创造和革故鼎新,融会贯通了艺术创造主体的感情、品格、想象等主观思想,将最终创造而成的艺术作品简化为了自身主观思维的一个具象物。艺术家们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理想对社会现象作出审美评价。他们在作品中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引起人们的共鸣,激发人们的爱憎,采取一定的审美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这就是艺术的教育作用。这种作用和单纯的说教不同,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此相应,艺术必定具有一定的主观偏向,不如此,艺术设计作品就等同于只有躯干而无核心。
  艺术作品是一个严整的艺术体,它的各个部位都要各得其所,这样才能做到天衣无缝。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中,艺术家的主观才能、理想和想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主观世界观在文艺创作上则是起着指导的作用。他们要求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人,都应无条件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世界观。这一点对艺术家们说来,也是完全适用的。他们认为,画家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刻画等等,都与他们的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他们又指出,艺术家的世界观的因素同現实主义的创作内容是有矛盾的。他们一方面指出世界观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又不忽视现实主义方法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在分析世界观对创作的影响时,要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和创作内容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切忌把世界观看成铁板一块,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当然,更要反对那种轻视世界观指导作用的观点。
  2 文艺批评论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艺术设计
  首先,艺术美学的匠心和艺术历史的观点被看作为艺术批评的标准线,即一种方法论和原则,仔细分析的话,是因为它既反应了艺术设计作为主观意识形态的司空见惯,又体现了艺术设计主观的这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即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其次,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艺术实践,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的。以美学的角度而看,在评价我们传统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艺术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形式美规则和遵循凿凿可据的美学形式美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为可观的审美价值。例如,马克思在批评拉萨尔的悲剧作品《济金根》中:“席勒式地反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中:“为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土比亚”,正是因为拉萨尔违反艺术创作理论上应该从客观生活出发而不能从概念出发的美学原则。   3 基于传统艺术作品市场分析我国艺术设计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有一点提到,在文艺创造论中,文艺是一种民安物阜,是一种通过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影射现实客观物质世界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一种感受客观物质生活中崎嵌历落的渠道。而它奇特之处在于,艺术作品通过艺术革放鼎新的创造力,用博关经典的手法,将客观世界赋予成栩栩欲活并妙能曲尽的重现于世人面前。中国五千年传承而至的文化,是人类历史经历沧桑之变而聚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样貌的民族形态.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文韬武略、博大精深的总体特征.饱含了璀璨民族特征的、年深岁久、内涵泛浩摩苍、传统踵事增华的文化,有着孕大含深的广博性,或时移俗易、或如同薪尽火传般的传承性,电照风行的感染性,是老百姓通往现代化所依靠的撑门柱。换句话说,传统文化已然日渐月染着大家生活并存在的方方面面。就连对我国设计行业的繁荣富强也带来了柴天改物般的变化,并且传统艺术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蹈机握杼的发展也与孕育她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性质分不开。
  从我国的传统艺术作品的性来分析。为什么要把市场性是当前我国传统艺术设计批评的标杆呢?这是它的自律的特征和我国目前的传统设计现状所决定。市场性对于知章知微,尤其传统设计其市场性更为突出。在传统艺术设计中,检验设计的成功与否之玉尺量才是市场,如果传统设计的产品在市场中口碑载道,就说明设计成果显著,若是设计产品供不应求,这就说明设计是百举百捷,否则我们很难说设计是成功的。市场是设计的PH数值,如果我们不遵循这个特点去从事设计,我们的传统设计就会日暮途穷。市场对传统设计来说,这是个硬道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传统设计必须面对市场,发展设计。当代世界各国将设计看作为生产力,发展设计也间接的发展了生产力。在20世纪里,发达的国家都是是在致力发展市场,来发展设计,同时各国政府也是这样,尽力调整市场与设计的关系,通过设计来发展,让传统设计迎合市场,发达的国家由于走这样的设计道路,这样使得他们走向了发达的阳关大道。这几年我国的设计行业相对发展趋势比较好,侧面反映出我国的传统艺术设计是受到大众的认可的。
  从中国近几年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状况来看,艺术市场的莺歌燕舞和商业形式的急于星火导致相当一部分平庸之作问世,其对于国外某种流行“艺术语言”进行大量移花接木和偷龙转凤。这种“重复”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获得短期的艺术效应,部分艺术家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而如痴如醉于对形式与技法等视觉冲击的追求,我国颇多的艺术设计作品追随国际潮流之后,走别人已走过的路而乐此不疲,“照猫画虎”,硬生生地设计出一批“国际主义”的死沉沉的面孔,用国际风格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和个性,而走向了另一个倒悬之急。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艺术设计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师的创造力是艺术设计内在的发展动力,而设计师的创造源泉更多地取决于自身在信息和文化大背景下接收与转换艺术资源的能力。
  4 结论
  中国的艺术设计从1980年引入后,已经有了昭然若揭的飛跃,但从全世界来看,中国的艺术设计还处于“西方出思想,中国跟作品”的状况,很难培养出我们自身的欹嵌历落,更没有世界级的传奇大师出现。客观来看,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轨道。前二十年我国经济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艺术设计没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发展暮暮朝朝。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转,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依附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424.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2:488.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8:2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47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