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高等教育特色图形图像软件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一线教学的视角切入,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类课程的个案分析,针对现存弊端,结合当前如火如荼的在线教育市场发展现状,提出“线上通识+线下专题辅导”的全新教学模式设计方案。并论证了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试图推进在全国范围内,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线上通识;线下专题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2-0035-03
  1 中国此类课程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高校相关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Adobe公司推出PhotoShop2.0版本时,开始引入高校课堂教学。从前期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到时代发展计算机技术进步和普及后,推广至与图形图像相关的教学领域。由专业精英化,开始转变为大众普及化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一般包括PhotoShop、3DMAX、CoreIDRAW、Illustrator、Auto CAD、Flash、Premiere Pro、AfterEffects、Maya等。此类课程属于技术应用型,与中級、高级职业技术类院校和培训机构相区别的是:高等本科院校此类课程的教学大纲,系统性地梳理了基础知识线索,同时与例证应用相结合。大多数院校课堂教学,以讲解基础知识和上机演示实例为两条线索,相互穿插和交织。以完成效果图例,为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践环节。上机操作考试,也是以完成指定图例的最终效果,为主要评分依据的。
  课程的名称设置和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以软件名称直接命名或分阶段命名(如3DMAX l、Ⅱ、Ⅲ),课程大纲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专业重点,系统地讲解此软件的应用技术。西北师范大学,属于此类情况。
  另一种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相对范围更大的名称命名课程。这种命名方式的优点是:考虑到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与教学大纲制定和使用周期可能出现的相对不匹配状况,命名更加灵活。教师上课内容也可依据时代发展,做个性化地调整。缺点是:考核标准不能完全统一,不同教师相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与评分标准,在评分环节,欠缺公平性的标准依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相关专业属于此类情况。
  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类教材,也是遵循基础知识和上机实例的两条线索,以软件的名字为命名关键词,书名分为两类,例如:《PhotoShop CS6从入门到精通》;《PhotoShop CS6效果图1 08例》等。
  如果大学软件类课程是按照单个软件的学习,来设置的教学计划。那么,大学课堂的教学安排的周期,是不可能时时追赶上,更新日益加快的图形图像软件应用市场的变革周期的。而且,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应用类软件是不可能被学习完整和充分的。作为应用软件的追随者,即使疲于奔命,也会应接不暇。另外,解决实际的设计应用问题,往往需要同时在多个软件之间,运用各个软件最长处的功能,在软件中穿梭应用,来得出最佳图形图像效果。即使精通单个,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也可能四处碰壁。
  2 个案的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与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同,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基础知识、上机演示实例和辅导学生上机练习。以学生完成所要求的效果图例,作为学生理解知识的实践环节及上机操作考评依据。这种教师课堂机房PPT界面讲解、软件操作界面切换示范,和要求学生当堂或课后举一反三巩固练习的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的突出弊端是:学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吸收速度及认知程度不同,学习效果参差不齐。这种情况虽然是各个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普遍状况,但是在计算机软件实际操作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在前一阶段的知识点未掌握清楚,那么后阶段的知识则会完全听不懂,很难再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本科的专业小型课程24-35人,专业大型课程60-70人。软件课程教学内容,又是大部分同学在入校前从未接触过的零基础新知识,学生个人的实际理解与动作操作能力,在此种情况下更为突出。在专业小型课堂里,大多数同学会因无法向后推进,要求老师再讲一遍或再讲几遍。任课教师一般情况下,不会放着学生课堂所提出的问题,不管不顾,而是极其耐心地讲解到他们都弄懂为止。这样,课堂中的教学进度,在专业小班的情况下,会直接取决于吸收最慢的同学的进度。那么,班级中多数同学,在课堂中反而是“吃不饱”的情况。“吃不饱”与“跟不上”并存,“吃不饱”要迁就“跟不上”,整体教学效果相对低下。以本人十年一线教学中的经验为例,我经常会在备课时,一个知识点的不同方面各准备上1-2个例子,可实际上课中,我只讲到了知识点三个方向的两个方面,每个方面还只讲了一个例子,这样另一个方面,就要留到下节课再继续了。作为教师,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要全部讲解到,那么,只能采用压缩举例说明部分的教学方法了。
  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样,在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类课程教学中,有一些基础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讲解的部分。一位任课教师在每年、每班讲解的这部分内容,均是相同的。几位平行班教学的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这部分基础知识内容,每位教师讲解的内容也是大致相同的。不同的部分是“因材施教”的辅导部分,根据学生的吸收程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微调。如果,可以简化重复性的劳动内容,会极大地节约教学课时量,以将有限的课时,调配至“不能统一答复和处理”的因材施教部分。
  3 此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策略
  1)依据课程难易分阶设置课程,将原先较大的课程包,打散为相对小阶的课程。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效果和应用需求,选择阶段性课程。这样,可解决课堂进度被动退后的实际问题。如:《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l》、《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Ⅱ》、《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Ⅲ》……。   欧美院校普遍采用学分制体系,将课程分为基础、中级、高级等阶段,如果基础阶段的课程没有修完,是无法选修中级阶段的课程的,以此类推。我们虽然是学年制,但能否借鉴此种方法,将课程更为细化。例如,《3DS MAX》课程可以分为初级建模、中级建模、高级建模、材质、灯光、摄影机、渲染、动画等八个学习阶段。非设计专业的同学可以依据兴趣选修前两个阶段的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只需学习前七个阶段,就可以完成专业学习要求;而三维动画的同学,要学满八个阶段的内容。
  2)以实际应用设置辅助性专题课程,解决学院派教学中偏重“概念化设计”,较少触及“现实实用化设计”的弊端,为学生就业增加提前演练的机会。
  学院派的设计经常以“概念型”为主,“现实型”为辅。形成此种状况的特殊原因之一是:学院的教学硬件条件有限,导致产学研结合弱。例如,《模型制作》课程,学院没有加工精确材料的大型机械,学生加工模型构建仍然依靠手工作业。学生没有资金,将自己的设计图纸,送件到专业的模型公司加工。因此,模型材质,要考虑缺乏工具和经费的情况,必须便切、便剪、便粘贴,学生会选择KT版、硬纸版、牙签、筷子等材料。亚克力等实际设计中的材料,很难进入课堂。
  3)积极利用计算机图像图像专业软件丰富的社会团体及网络视频教学资源,由相对“甄别型”、“对抗”式的“重复劳动”,转变为有效“统筹”与“利用”,转“堵”为“通”。反思社会化软件教学的优势,并积极学习与吸收营养。
  除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开设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类课程之外,Adobe、Auto desk、Wacom等软件、硬件生产公司,水晶石、火星时代等设计公司,均开设盈利性质的软件类相关课程培训。还有网友自发上传的学习体验。网络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软件类教学讲座视频,水平参差不齐的资源,随时随处可供播放和下载。
  一些高校教师,怕学生受质量低下视频的误导,不能静下心来,认真摸透基础知识。采用“一棍子打死”的粗暴办法,劝说学生,不看网络视频。这种“清高”的堵截做法,不理智、不可取。“英雄不问出处”,大可放低“象牙塔”和“天之骄子”的身段与架势,针对“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有分辨地学习“他人之长处”。作为教师,可以凭借专业的眼光,审视着这些非专业的教学视频,花费些时间与精力,辨别其良莠。再将优秀的视频推荐给学生,以作为自身的“教学补充”。
  4)针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模拟学生实际工作的模式。
  提高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性,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而且迅速地投入到方案的执行与实验中去。给学生提供全盘思考和尝试错误方案的机会,杜绝一味的课堂知识“灌输”。高校的课程设置均是环环相扣的,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学生能够利用逐步积累的知识和增长的技能,综合应用,完成目标项目,呈现全面的表达。
  以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虽然课程设置全面,且课时量较大。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还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图形图像软件科学的发展、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调整。教师教学很认真和辛苦;可许多学生反馈的信息,依旧觉得所学知识较为零散,具体应用的时候想不起来,该用哪些知识点,去处理哪些具体问题。综合学生所反映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系统地理清所学知识,难以做到“活学活用”。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是,倡导劳动实践中出真知。需要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实练机会,引导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同时依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解放教师脑中“系统传授一门知识与技能”的“华山一条路”思维定式,转变思维角度。计算机软件只是一个工具,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运用工具。教会学生综合应用软件的方法。在专业培养方面,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艺术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并不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知识的讲授教师,没必要要求学生,每一个软件知识点都“面面俱到”地掌握,只需涵盖在一定时间阈值内的实践所需技能即可。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其驾驭此图形图像软件和同类型软件的方法。教师的职能也不仅仅是受之以“鱼”,更重要的予以“渔”。使其能“灵活捕鱼”,并不断自我更新“渔”之方法。给予学生实际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可忽视并要积极培育学生的自学、自醒、自悟、自束、自更之能力。信息化社会,海量的知识和获取的便利性,教师的职能要随发展而转变。
  5)线上解决基础知识的讲解部分+线下实验课程进行具体的上机辅导。
  学习尔雅课程、教师发展在线网络课程等慕课的教学形式,将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的基础教学讲解内容,直接上传至院内、校内小范围的平台系统,供学生在阶段时间内,自己灵活开展视频学习。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理解程度,个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通过反复多次地点击视频,达到反复聆听直至完全弄懂、掌握的学习目的。这种“线上视频”资源的讲解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工作量。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在“线下”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中,辅导线上解决不了、个性化的具体问题。
  这种方法的另一项优势是:学生对于“线上视频”的自行学习,是在“面對面”线下辅导之前进行的,是一种变相的强制“自学”。如果学生在“线上”时偷懒,那么参加“线下”课程时,将无法提出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这种方法将更好地整合利用现有精品课程之类的网络资源,增多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互长的机会,更方便相关的教学研究和数据统计。
  ①在教学平台中,将计算机图形图像课程的“通识线上视频+线下课堂专题辅导”的综合新形式建立起来。充分利用尔雅、教师培训网、精品课程等网络视频教学资源,提升已有资源的被利用率。
  ②减去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验课时,建立系统的、固定化的课堂辅导专题竞赛的模式。
  ③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类实验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目标明确地,带着实际问题,进行操作实验。将学生跟随老师模式,转变为老师协助学生模式,转化课堂教学的中心。   ④建立此类课程的理论视频教学库,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增加资源的被利用率,有效整合。
  6)课堂的具体设置:以问题设置为线索引导,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位置,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话语权。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部分教学组织与管理、学习成果集中讨论与评定。
  ①教师在针对学生情况的教学设计具体课程规划中,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之上,由浅入深地设计若干课程阶段性任务环节,环环相扣、层层引导,将繁杂的课程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必经步骤中,引导学生选择多样的、有效地途径,运用已有旧知识,发现新知识、新技能,并迅速用以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样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循序渐进的、间接式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②用设计师完成室内设计项目的方式,给学生创造概念项目的完成氛围。让全班同学通过自由组合搭配,划分3-4名同学为一个竞项组,全班划分为若干个竞项组,统一竞争一个模拟项目。教师在提出相应竞标要求后,让各组组员之间自行分配任务、协调、管理和控制完成进度。教师在其间观察、指导、调节各组之间的竞争关系,增强各组之间的多渠道信息联系和比较。注意课堂环境的搭配,调整部分课桌椅形式,以激发学生创意思维的头脑风暴。
  ③课堂模拟甲乙双方,阶段性的虚拟竞标截止日期之后,先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做竞标的PPT演示,总结完成模拟任务的方式方法、所用知识,讲解本组的竞标优势。再进行同学集体评论和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得竞争组之间通过比较与讨论,取长补短、全方位地增进技艺。教师将集体竞标结果公布后再进行总结,特别强调优弱点的分析与改进的建议。
  ④竞标得胜组的方案经改良后,再次进行全班集体头脑风暴的讨论,以此方案为基础,全班同学再次整合队伍,特别强调明确个人在方案组中的分工,继续深入细化地完成最终方案。
  ⑤教师深入细致地总结每位学生的工作成果和课程阶段性的知识点,掌控课程进度。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置下一阶段性课程任务。
  4“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此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设计,打破了我国近二十年固定的计算机图形图像软件“基础知识讲解+例子”的课堂双线索教学模式,为实现“美育普及+专业化”的双向目标,首次提出“线上+线下”模式。它适应了信息化背景的教学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需求。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知识的融汇与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竞争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学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口头和图形思维表达能力、人员调配和组织能力等。合理调整并提高了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及学生满意度,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从而促进就业和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成立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通知[EB/OL].http://www.mfa.edu.cn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 [2007-04-05].http://www.moe.ed u.cn/edoas/website1 8/infol 31 00.htm
  [3]周星撰,关于艺术硕士培养问题的思考.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 (6):9-12.
  [4](法)米歇尔福柯著.词与物,莫伟民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80-81.
  [5]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刘晓灵撰.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课程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载《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7):190-192.
  [7]孔宪君,李海兰,刘利志撰.平面图形图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载《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167-173.
  [8]李晓成,陈佑玲撰,利用photoshop合成图像教学设计.载《现代教育技术》,2009 (13):138139.
  [9]陈琦,张建伟撰.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 (1):155-158.
  [10]賈磊磊著,《影像的传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3页。
  [11]冯杨撰,高等院校软件学院图形图像教学改革探索.载《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21).
  [12]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 Jung C.G.J."The concept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iousness”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Vol.9 Part.l. London: Routledge,1968: 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47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