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信息公开与管理创新的采购招投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虽然在将近二十年的采购招投标实践过程中,相关领域的资源浪费和权利滥用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采购项目从立项到审核通过、再到具体的招投标操作的过程当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项目的审核、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单位信息的管理以及评标体制等环节依然存在明显的人为干扰因素,参与各项工作的人员的个人主观因素或者客观专业技术素养时常影响采购招投标过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其次,招投标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透明度也与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应探究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采购招投标工作的管理创新,基于信息公开与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原则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全面提升采购招投标工作的效率和监管质量。
  关键词:采购招投标;信息公开;管理创新;网络平台;全程监控
  采购招投标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旨在规范采购流程中的企事业单位与个人行为,引入竞价机制和构建公开、公正的采购市场环境,遏制采购过程中的各种不正当获利行为并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但是现行的管理模式下采购招投标代理机构和个人依然存在较大的裁量权,尤其是在评标环节的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评标专家组的选择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监督体制。另外在邀请竞标的情况下对参与竞标的企业的评选过程缺乏信息的透明化。使得监管部门无法对采购招投标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影响了采购招投标过程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不利于形成有效的联合竞价机制和通过招投标选择最优化的采购方案。
  一、现行采购招投标基本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
  (一)现行采购招投标过程基本工作流程
  采购招投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首先,采购招投标前的准备,在这个环节招标代理机构或企事业单位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根据相关规定拟定采购物资或服务的数量和品质、主要的合同内容、竞标与评标规则和标准以及对参与竞标的企业的资质要求等技术与法律文件,并且在政府指定的合法合规的媒体平台公开发布相关信息。其次,就是对参与竞标的企业报送的投标文件进行初步审核并且在截止时间之后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进行开标、评标。其中通过初步审核首先需要根据规定将不符合资质要求和未按照招标文件进行投标的企业淘汰,再由专家组依据对企业的资信状况、生产规模、技术实力以及以往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等信息的综合评价,从剩余的企业中根据规定规则择优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参与最后的评标。在最终的开标和评标工作当中主要由专家小组针对对各企业的标书根据评标规则进行评分,根据得分确定最终的中标企业。最后,在确定中标企业之后的订单与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在这个阶段需要重点跟踪管理合同和订单的执行情况,监督中标企业履行其合同约定的义务并防控财务支付风险。
  (二)现行采购招投标过程的管理
  对招投标过程的管理是一项需要处理很多复杂的信息和不断的沟通的过程。首先,管理从始至终都离不开对拟采购物资或服务相关企业的信息的采集、分析和验证。既要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又要对其技术与生产实力和相关的行业资信进行调查审核。其次,需要对相关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并有针对性的编制采购申请材料、审核招投标技术文件以及制定评标规则。这部分工作对招投标工作能否最终有效实现采购方案的优化非常关键。并且根据需要与参与竞标的企业之间就采购招投标要求进行有效的沟通联络,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并对企业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因此招投标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处理和评估的信息量大,而且需要精通法律、经济、管理、财务与相关行业市场方面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广泛参与,才能确保采购招投标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目前采购招投标领领域信息公开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采购招投标信息公开度与流程的透明度问题
  虽然目前采购招标文件都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在指定媒体平台公开发布,让有意竞标的企业和监管部门能够看到相关内容。但是在信息的公开和过程的透明度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不足。首先,对应参与竞标的企业来说,无法提前了解其它企业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合理的竞标策略。其次,招投标进行的过程当中的信息沟通不够透明,除了招标文件公开发布之外,其它的工作环节的相关信息渠道单一且大多是单线联系。不利于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价机制和监管部门的实时监督。
  (二)采购招投标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由于涉及到对大量信息的处理与沟通联络问题,采购招投标的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工作效率低和管理资源的浪费问题。首先,对相关企业的信息采集、分析和考核就因行业市场格局的频繁变化而非常复杂和繁重。其次,在招投标的进行过程中又面临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核工作,既要确保相关文件与合同的内容严谨和科学,又要对相关企业的资信进行调查和审核,还要确保专家小组及评标规则的科学与公正,尽量排除个人意志与某些机构利益的干扰。因此当前招投标的管理工作效率亟待提高。
  三、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实现全程信息公开与管理创新
  (一)实现采购招投标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的构想
  提高采购招投标工作的管理效率和实现招投标信息的公开应探索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效仿目前企业管理领域的普遍做法。利用计算机、数据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搭建硬件管理系统,并且根据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应用特点开发相应的软件应用系统。在系统当中设置不同工作流程的管理模块并通过授权供相关管理人员登录使用。其中具体可设置用于采集和管理相关信息的企业管理模块、实现招投标过程信息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数据信息处理的模块以及采购合同与订单的智能化跟踪管理模块。鉴于信息化与网络化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并且已经有很多已经投放市场的管理软件系統,可参照其进行系统开发或向相关企业咨询购买其成熟的产品解决软件问题。
  (二)信息化与智能化对实现采购招投标信息公开的意义
  通过建立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可以让采购方、招标代理机构、竞标企业及监管部门依据各自的网络权限全天候远程登录网络平台,获取动态实时更新的信息资源并利用相应模块的智能化功能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分析结果辅助决策,极大的提高了信息的公开度和信息的时效性。其次通过网络平台能够让各方建立实时的双向联系和沟通机制,通过网络远程传递信息和就招投标有关问题进行实时沟通。了解参与评标的专家的工作背景资料,让竞标过程更加公平和公正。最后参与竞标的企业不仅能够看到公开发布的招标文件内容,还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信息实时了解招投标工作的进展情况,查询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各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更加有利于优化采购方案的竞标环境。
  (三)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对采购招投标管理意义
  首先,实现招投标全程的网络平台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极大的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通过相关智能化管理模块能够对企业信息、市场信息、合同及招投标计划书等文件的编制及各工作流程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根据管理人员的设置自动生成所需的文件或报表,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确保了数据资料的科学性和精确度。其次,在目前网络信息资源及其丰富的情况下,可以非常便捷的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对采购招投标项目涉及的企业及其市场信息进行采集利用,提高了信息资源的价值和质量。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确保招投标管理工作质量的大幅提升。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采购招投标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招投标过程的公开,相关主管部门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招投标过程实施全程监控。从项目申请到最终合同与订单的执行都能够通过网络查询进行监督和审核。并且通过平台发布的相关企业、招标代理机构以及参与评标工作的专家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评估,对失信人员建立信息管理档案并进行跟踪管理,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的措施追究其责任。
  四、结束语
  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工作流程的透明规范是其达到预期目的的保证,而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管理创新,对全面实现招投标信息公开和提高操作过程的透明度具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并且由于信息资源全程实现网络化传输与交流,可以尽最大可能排除人为失误对招投标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减少因个人主观意志和专业技术原因造成的招投标过程的不公平。有利于建立采购招投标全面有效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焱炎.基于信息公开与管理创新的招投标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4).
  [2]邵毅飞.以信息公开和管理创新提升招投标的公信力[J].低碳世界,2016(31).
  [3]向军.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研究[C].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16.
  (作者单位: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70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