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乡村振兴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优化整合,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在分析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意义的基础上,指出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精准选择培训对象、实施产教融合的多样培训方式、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加强师资的遴选与教学资源建设、完善跟踪服务措施等五个方面,提出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的措施,从而为探索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与素质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高职教育;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8~2019年度科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XH2018035);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ZY1812)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20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又是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高职教育对于培养服务农村和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人才,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有着一定的优势。
   一、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增强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高职教育对接农村服务乡村振兴,可以设置农村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技术、休闲农业等培训方向,教学内容与乡村振兴建设关系紧密,并依托学校实训教学的优势,及时为农民提供实践平台,巩固所学的知识体系;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地方乡村发展的需要,设置如富硒水稻种植技术,葡萄规模生产与果园经营、茶叶的种植与管理等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培训方向,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成为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从而带动区域农业的发展,增强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二)推动高职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乡村振兴的实施在于农民生产生活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于农民职业技能和文明素质的综合提升,这就要求培训教师不断深入农村实地考察,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以有效地满足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方向、课程体系等方面出现的新要求。
   二、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
   (一)具有政策保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随后教育部、农业部等陆续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农业部启动“2018年农业质量年工作”,要求各地扎实部署质量兴农科技支撑等行动;教育部则将“制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地指导意见”列入2018年度工作要点。
   (二)有参照与借鉴的平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包括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程;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等。这些都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重大课题,不少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为高职教育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个参照与借鉴的平台。
   三、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中青年培养对象偏少。根据我们的调研考察,目前,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人群,年龄以50岁以上的人偏多,这主要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在居住环境、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方面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造成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而城镇居民不愿意到农村就业,这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中青年的减少。
   (二)培养体系不成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政策引导、业务培训、从业扶持、权益保护、环境营造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系统的规划。而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环节上,在市场服务、加工生产、互联网应用等方面较为缺乏,同时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手把手地进行示范教学和生产现场的技术指导较少。培养体系机制有待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需要教育、人社、金融等多部门的合力推进。但目前的培养工作并没有完全实现多部门之间联动。
   (三)农民创业激情不高。农民创业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种植、养殖都是一項技术性强的工作,许多人缺乏系统的种植、养殖经验,且农业规模小,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降低农业创业的风险,同时因农村交通、用电、用水、通信、物流等配套设施不足,生活环境较差,对务工人员缺乏吸引力,造成农民创业激情不高。
   四、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的措施
   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
   (一)精准选择培训对象。高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乡村振兴,应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实地调查,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象的选拔。选择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民参加,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示范户、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大学生农村创业者等,同时,对有一定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的农村妇女、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等予以倾斜。
   (二)实施产教融合的多样培训方式。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环境、基层组织等方面振兴。具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历的高职院校,应积极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围绕粮油、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水果、农机等产业发展,实施产教融合,完善培训体系。通过中短期培训、进村宣传、实地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出乡村振兴所需的乡村管理人才、文科人才和商科人才等,以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公共组织机构,通过与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力量联动、典型示范引领以及创业实践,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师资是培训质量优良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资库,遴选一批农技推广服务、产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优秀老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师资库,同时建立师资库管理制度,如使用管理制度、资源配置和考核机制等,對入库师资要严格把关,实行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及时清退不合格师资。
   (四)构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乡村振兴是以生态、产业、建设、发展为内容,遵循产业发展逻辑,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宜居生态乡村,实现田园乡居生活。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包括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学历教育培训等。围绕当前农业发展新技术安排培养内容,培养农民的创新意识、法律与诚信意识、科技与文化素质,突出职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设置培养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要按照分层开发、择优选用的原则,丰富教材和课程资源,通用教材原则上从农业部统一开发的教材中选用,内容适合的专修课程教材优先从农业部发布的推荐教材或规划教材目录中选用。各地要积极开发编写具有当地特色的职业农民培养教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培养教材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成效,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表1)
   (五)完善跟踪服务措施。高职院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根据培训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跟踪服务计划,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信息登记管理,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档案与培养平台,完善跟踪服务通讯录,通过培训教师、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入户指导、电话咨询、信息反馈等形式,与培养的农民保持经常性联系和交流。根据不同产业的培训班,建立学习微信群,不定期地向培养的农民推送农业相关信息及生产技术,为他们以后的生产发展提供政策信息及技术支撑,而且可以让他们在群里相互交流生产与技术信息,为他们发展主导产业出谋划策;提供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开展示范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培训教师与农业技术专家要深入田间,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切实提高跟踪服务的效果。
   五、结语
   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应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完善培养制度,强化体系建设,让经过培养农民在生产上有能力、在经营上有办法、在精神上有追求,成为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从而促进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新型职业农民[EB/OL].百度百科,2017.
  [2]王琼娟.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研[J].当代职业教育,2018.5.
  [3]顾媛.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挑战与建议[EB/OL].中国农业新闻网,2018.1.17.
  [4]刘敦楼.职业教育该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甘肃教育,2018.7.
  [5]何国伟.高职院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之困境及路径选择[J].成人教育,2016.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