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铃薯贮藏及保鲜技术贾利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陕北榆林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万亩,鲜薯总产量接近300万吨,折粮总产量近50万吨,已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马铃薯生产大市。马铃薯在陕北已成为饭桌上的主食,近年来随着榆林市寒冷天气的变化,马铃薯贮藏保存技术十分重要。马铃薯薯块是活的有机体,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贮藏期间,病害还会感染块茎或者在薯块中传播,这些都会造成薯块失重以及大量碳水化合物和丰富的矿质元素损失。通过分析适合该区的马铃薯防腐保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确保马铃薯营养价值。
  关键词:马铃薯; 营养;保鲜;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2.067
  陕北冬季气候比较寒冷,马铃薯含水量大、运输和长期贮藏十分困难,为做好马铃薯贮藏越冬措施,几乎每家每户都修建了马铃薯贮藏地窖,实施反季节销售,以增加马铃薯的产值。马铃薯的块茎已成该区主食,马铃薯的块茎含有大量淀粉民、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更具有健脾和胃,抗衰老、益气调中等功效。
  1 贮藏特性
  马铃薯富含淀粉、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贮藏期间淀粉与糖能够相互转化。当温度降至0℃时,淀粉水解活性增高,薯块内单糖积累,薯块变甜,食用品质不佳,加工品褐變。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0℃时,薯心容易变黑。因此,马铃薯在冬季贮藏期间对温度、湿度和空气有严格的要求。
  2 收获技术与贮藏条件
  2.1 收获技术
  马铃薯成熟后的症状:变现为植株茎叶由绿色并逐渐退成黄色,最后茎叶失水变为褐色,这时茎叶已失去水分和养分,停止向块茎输送营养,块茎表面形成较厚的木栓层,块茎停止生长发育,即可收获。对于下湿地块,应提前割除秧苗,便于土壤水分蒸发,以免马铃薯带病传播。收获时,应注意马铃薯块茎不受人为砍伤及机械损伤,避免块茎在太阳下曝晒,以免引起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增加,降低食用和种用品质。
  2.2 贮藏条件
  马铃薯贮藏保鲜的温度应稳定字3℃~5℃,但用于加工的马铃薯食材,应贮藏于10℃~13℃之内为宜,在此范围的马铃薯呼吸微弱,块茎不发芽,营养成分损失减少。马铃薯贮藏窖的湿度应保持在80%~90%,湿度高于适宜范围,薯块容易腐烂,湿度过于低失水量增大,薯块变软、缩水,失去营养品质。光照能使马铃薯块变绿,发芽,形成龙葵素,对人体和牲畜有害,容易引起中毒。所以,修建马铃薯窖应保持窖内黑暗无光、便于通风和换气,以调节窖内温度和湿度,减轻病害。
  3 贮藏方法
  3.1创造马铃薯贮藏窖的环境和材料
  随着马铃薯窖的修建和改造结构经验的积累,逐步利用强制通风、换气工具,加强马铃薯窖自然通风和换气调节温度和湿度。可以人为使用改造保湿材料,将薯窖下沉式地窖改为半地下式。
  3.2 地下窖贮藏的条件与分类
  包括冬季和夏季地下窖贮藏两种。冬天贮藏窖应选在地势高、排水好、避风向阳处。陕北冬季寒冷挖深2m以上,宽80~100cm的地下窖。薯块的堆放厚度以40~50cm为宜。薯块入窖初期,一般不封土,暂用草苫或玉米秸等覆盖,以利薯块进入后熟期和休眠期,同时,可避免薯块因温度高、湿度大而腐烂。以后随着天气变冷再逐渐盖土。覆土厚度可达到30~35cm,使窖项呈拱圆形。
  3.2.1井窖 应修建在土质坚硬厚实的地方。可选择地理位置较高,通风良好、气候干燥、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地点挖窖。窖洞深2.5m,宽6m ,长30m以上,地上窖顶留40cm的通风换气口,窖内不适宜贮藏环境时,可人为从窖内向外用风机通风换气,以保持窖内适宜马铃薯贮藏的温度、湿度和空气。
  3.2.2窑洞窖 适宜该区南部山区或土丘的地方修建,挖窖底宽1.5~2m,高2.5~3m,长15m以上,顶部成弓形。窖门为0.8m,门高1.6m,窖底留有地沟,窖顶端留通风孔,窖门内侧安装通风机,窖内通过管道通风换气,由里向外送风。
  4 管理技术
  入窖初期马铃薯处于呼吸旺盛期,块茎出现高温高湿现象,这时应打开窖门和通气孔,利用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换气,来调节窖内适宜贮藏环境。当外界温度较低时,应注意调节通风口大小角度。
  入窖中期马铃薯已进入越冬时间段,这期间应以防冻保温为主。当气温降低-8℃时,应关闭窖门和通风口,在窖顶部覆盖棉毡或柴草,增加保温防寒措施。当外界阳光充足的时候,适当打开通风孔进行通风换气。
  入窖贮藏后期马铃薯进入防热时期,随着天气转暖,外界温度上升,马铃薯块茎容易发芽,这个时期管理主要以降温换气为主。中午气温高的时候,避免打开窖门和通风孔,应在早晨和傍晚温度低的时候,适当进行通风换气。
  参考文献
  [1]马绍利,黄冲平,沈伟桥.研究型大学农业生物科学实验基地建设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7):21-24.
  [2]宋国安.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河北工业.
  [3]黄冲平,马绍利,沈伟桥.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9(01):206-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06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