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文化旅游 力推乡村振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发展文化旅游对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1)是有效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會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求来看,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提升为“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态环境的需要即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前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文化旅游为特色助推乡村旅游,带动农村产业全面发展,实现以产业扶贫反哺乡村,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是产业转型期生产结构调整期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在内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期间,各产业生产成本飙高,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资金成本等方面。以往长时期形成了三大经济结构,以投资为主的需求驱动结构在缺资金、缺金融人才的内地难以长期维持,以重化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也难以满足新时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产业是当今世界大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旅游景点还在以单纯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已不能形成优势,利用文创产业来修饰文化、历史这样的内在因素,通过科技和互联网的创新,一定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途径。
  (3)未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将是大势所趋。文化滋养身心,旅游开阔视野,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文化旅游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学习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技巧,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交互,激发自身主动性,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进一步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独有的记忆标杆,产生长久的回头率。这样一来文创产业结合乡村旅游,将在带动乡村振兴,助推产业扶贫上大有用武之地,产业实践者们大有施展空间。
  二、某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
  (1)资源足。某市文化资源丰厚。国务院近日批复将某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某市历史名人众多,地方文化丰富。此外,某市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某市拥有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7个。
  (2)项目多。某市文化产业项目众多。具体情况如下:入围全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名录4个,入围全省特色文化产业项目3个。
  (3)投入大。某市文化产业投资资金多,投入力度大。政府不仅大力拓宽了投资来源,还加大了政府投入力度,仅四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政府投资额就高达6.1亿,古城项目政府与民营资本投资总额达到70亿,景区改造政府投入3亿多元。目前许多景点、项目招商引资也在规划进行中。
  三、某市发展文化旅游的短板
  (1)品牌定位不明确。某市有丰厚的人文资源,同时也有一定的自然生态资源,品牌定位在人文与生态之间徘徊,各个景点各唱各调,缺少品牌线路、精品线路,对于品牌推广非常不利。此外,品牌定位不明确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定位不明确,二者都削弱了品牌的识别能力与传播能力,对品牌产生了弱化作用。
  (2)没有形成完整文旅线路。集成度不高、向心力不够,各自为政。景点与景点之间交通不便利,地区与地区之间壁垒任然存在,没有形成特定的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景点内设施不全,部分景点还处在规划建设中。
  (3)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开发深度不足。某市得天独厚的资源大多“养在深闺”,对外交通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机场航班过少,基本定位为中转站。高铁线路不足,很多站点需要中转,某市境内高铁速度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4)文化产业链不完整,盈利模式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衍生产业,从而造成了投入产出比偏低。旅游业主要表现在以收取门票获利,服务业没有围绕旅游业来发展,服务业中的餐饮、住宿表现在各景点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5)人力资源属于短板。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某市3.2万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仅6.9%,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管理和经营人才相对缺乏,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培养不出”。
  四、对某市发展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建议
  (1)打造品牌,挖掘文化产业,培养特色文化。某市有着文化优势,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只要确保了品牌定位与传播的统一性,各个景点再凸显差异,形成品牌传播的合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2)加强城市联动,打破地域壁垒,制定经典路线。某市有13个县区(场),每个区域各有其特色,可以对区域旅游产业加强统筹协调,联合旅游、文化、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专门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吸纳各方意见,加强各区联动,打造通畅的、有主题特色的旅游线路。
  某市既有代表性的农耕文化,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保留和传承,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人文优势明显,可以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需求,制定不同的旅游线路。
  (3)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大力推动高铁建设。政府制定好完善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用好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4)主业和副业相结合,做强产业链。文化产业需要要足够长的产业链来确保盈利。文化产业的主业依然体现在文化自身,利用主业来创立品牌,吸引消费者。同时,发展好文创等衍生行业,做强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上下游良性互动,实现文化产业化发展。
  (5)营造创新氛围,培养高素质人才。吸引人才,盘活资本,大力营造创新氛围,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尤其是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加强教育,成立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产业扶贫、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6)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发挥文创推动作用。与外部智囊和营销资源机构积极合作,缔结友好交流地区,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文化艺术产业的吸引力,打造旅游地标,例如邀请名家设计建造著名建筑及景观、在文学电影戏剧等文学艺术领域培养新文化势力、本地区著名人物的影响力等,以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和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