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的转型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学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系统的主要内容,它既为学生学习各种专业技能提供了身体素质保障,同时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和集体意识。另外,为了切实推动学生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学校体育教学中还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来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快新课改的进程。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的转型。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 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 转型
  
  大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终点站,因此,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高校进行教改的关键一环,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因此,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健康为主体,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并基于体育教学的开展提高他们的终生锻炼意识。
  一、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仍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包括大学体育教学,以此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体育教学活动除了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还应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非只是教和学的关系。
  (二)缺乏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
  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主要是根据项目的技术特点,以职业体育培养为方向,按部就班地将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了学生,虽然教学对学生的兴趣进行了考虑,但是关键问题并不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而是教学目标的构建。然而,理论脱离实践,未对基本运动技术的运用和提升引起重视以及以职业化培养为导向,恰恰体现出了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的不明确。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缺乏多样化
  一直以来,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均类似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并未将其自身具有的特点与优势体现出来。另外,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未呈现出层次性与发展性。这样学生不仅无法感受到运动的充实感,而且还难以体会到提升技能与学习知识的快乐,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体育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学内容还主要以培养学生的竞技运动能力为主,采用统一的考核标准等。进而无法有针对性地评价生与生之间在生理机能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一定会增加学生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压力,从而打消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四)师资结构缺乏合理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现如今,大学体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知识陈旧、年龄老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另外,由于体育师资未构建学术梯队,因此,导致了大学体育师资队伍难以适应其需要完成的教学科研任务。除此之外,体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方说,示范、讲解和利用挂图等,尽管有所创新,但是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课程的转型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开展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从而既难以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不能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另外,学生也无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良好发展,因此,造成了学生的潜能很难得到充分挖掘,进而阻碍了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评价机制也过于单一,从而对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自身效用的发挥造成了影响。为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而且高校体育改革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获得全面发展,加强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精神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二)课程目标统领课程要素
  大学体育教学应该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课程目标,推动每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教育中的其它课程也应该以这一课程目标为核心对课程要素进行统领,全部课程要素的创建均要以促进此课程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并对新课改应该实现的目标加以充分掌握,构建出实现此目标的有效手段。另外,大学体育教师还应该按照课程要求与具体内容对教学观念加以改进,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建立健全体育课程体系以及课堂实施方法,构建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以此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育与人才观念
  长久以来,高校体育教学只是缓解学生繁重学习压力的一门课程,并未充分地发挥出强健体魄以及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素质的有效作用。为此,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出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以及社会性和人文性等方面的有效作用,重点对体育的人文性与健全性引起重视,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亲自示范,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身心健康在人才培养期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大力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
  大学体育教学要想达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除了要依靠体育课,还应该大力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因此,大学应该将课外体育俱乐部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教学工作来抓。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对体育课的拓展,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体育健身、运动竞赛、知识讲座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身心特点自由选取体育锻炼项目、内容与方法,自主构建锻炼方案,从而将自己在体育教学中掌握的各项技能和锻炼方法灵活地应用在实际的体育锻炼当中,从而既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同时还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了他们的运动健身热情,培养了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充分掌握了体育锻炼方法,学会了如何做人和健康地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门主要课程,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推动他们的智力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另外,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一定要將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目标,积极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拥有健康体魄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蓉.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选择[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12):150-150.
  [2]岳伟 , 孙晓辉.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