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已成为一大趋势,其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文献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探究跨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提升跨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我国的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快速发展。
  关键词:跨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5-0012-02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的新的发展观,是人们对传统的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开创一条生产力发展、生活富裕、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企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经济单位和微观主体,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筑业是资源需求量大的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建筑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饱和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跨国建筑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责任的承担,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综述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生态学,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个定义涉及了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和动态性的概念,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影响、不可分离的理念[1]。
  目前,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表述,因为可持续性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概念,但是它被普遍接受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
  二、跨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社会方面,包括跨国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社会关系网络、本地化程度、跨国化程度等因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9];对于跨国建筑企业,在进行国际工程时,社会关系网络是其获取社会资本的媒介,实施本地化和跨国化的策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回馈社会,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方面,包括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因素。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获取经济利益,要想不断成长与扩张,必须提升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对于跨国建筑企业的海外经营,经济管理是重中之重。跨国建筑企业具有外来者劣势,对企业绩效有很大影响[10]。提升跨国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海外资本安全,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3.环境方面,包括能源消耗水平、环保投资、废气排放、环保技术等因素。建筑业作为资源和能源消耗量较大的产业,对环境影响较大。跨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承包工程时,应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污染,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取得当地公众的支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
  4.企业治理方面,包括掌握核心技术、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企业文化多元性、企业形象等因素。跨国建筑企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受到文化、宗教、法律等诸多影响,使企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这要求企业既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又要快速适应周围的环境,这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进行文化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求同存异,共同发展[11]。
  (二)外部因素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影响跨国建筑企业的投资潜力和利润水平,因此要求跨国建筑企业预先对东道国的经济状况有整体的了解,包括当地的通货膨胀率、货币的稳定性、政府支出、关税等。通过认真考察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经营策略,获取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
  2.文化环境。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广阔,覆盖到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地区与我国的文化差异较大。相关研究表明,失败的跨国经营活动中,70%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风度习惯,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若不能处理好文化冲突,会给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困难[12]。
  3.法律环境。在进行国际工程时,面临着新的法律环境,对跨国建筑企业的行为进行了诸多限制。比如一些发达国家比较严格的环保法律,对跨国建筑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环保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东道国的法律各异,法律差异的影响会发生在投标阶段、合同签订阶段、合同履行阶段等项目的全过程中,这就要求企业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承担法律责任[13]。
  4.技术环境。对于跨国建筑企业,正确理解技术文件,有充足的技术实施经验非常重要。在合同文件中采用哪个国家的标准影响了项目进行的效率,按照国内熟悉的方式可以减少带给承包商的风险。国际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对商务与技术进行有机配合,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使企业获取利益[14]。
  三、建议
  第一,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跨国建筑企业要全面提升工程承包的能力,加快与国际管理模式的接轨,正确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在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更要体现在企业坚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愿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决心。
  第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跨国建筑企业的科技水平較高,研发热情浓厚。例如高铁技术,高铁承包商往往面对一些特殊而复杂的施工环境,这种环境正是高铁项目的特点,因此拥有一个竞争对手无法匹敌的技术解决方案将有助于企业获得优势地位。尤其适用于发达地区的工程招投标,最新的和最好的技术是获得竞争优势最有效的武器。   第三,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管理也是企业的一种生产力。跨国建筑企业要根据东道国的环境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精简管理层次,认真做好生产经营和成本控制。项目管理也要强化管理职责,建立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有效做好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四,打造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跨国建筑企业应以其高质量的工程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企业的资质和水平,拓展企业承担业务的范围,增强总承包能力。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通过建立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更具发展潜力,建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四、结语
  本文通过进行文献综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并探索了影响跨国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提升跨国建筑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企业可以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姝.论跨国公司和可持续发展[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2]  刘力钢.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2-15.
  [3]  刘帮成,姜太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管理科学,2000,(4):2-5.
  [4]  向志强,许学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股权激励[J].生产力研究,2002,(6):200-202.
  [5]  Veleva V.,Ellenbecker M.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production: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1,(6):519-549.
  [6]  Bi Z.Revisiting System Paradigms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nufacturing Sustainability[J].Sustainability,2011,(9):1323-1340.
  [7]  Epstein M.Making Innovation Work:How to Manage It,Measure It,and Profit from It,Updated Edition[J].Pearson Schweiz Ag,013.
  [8]  Lozano R.,Nummert B.,Ceulemans K.Elucid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and Organis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25):168-188.
  [9]  辛杰,廖小平.论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7-80.
  [10]  陈岩,李毅.外来者劣势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绩效?[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12-118.
  [11]  冯颖馨.探讨我国企业国际商务经营及跨国管理[J].中国市场,2017,(13):184-185.
  [12]  郑后建.正视文化差异发展文化认同——跨国公司全球经营中的文化思维[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1):45-49.
  [13]  朱绍勤,陶玲.国际工程承包法律风险分析与应对[J].交通企业管理,2014,(5):67-69.
  [14]  Edmundas Kazimieras Zavadskas,ZenonasTurskis,JolantaTamo?aitiene.Risk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J].Statyba,2010,(1):33-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