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水质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1)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可持续发展不光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还要发展环境,环境保护的一方面就是对水资源进行保护,而提高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可以使我们能够针对不同的水污染程度及污染区域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在的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水质的变化趋势,保证水质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对我们今后能够更好的管理使用和保护水环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
  
  环境的好坏与水质的优劣有很大的关系,环境周围水质的变化会恶化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进行水质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用水保障,也是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根据。
  一、提高水质检测水平的意义
  由于受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饮用水源水质受不同程度污染,有下降趋势,对供水安全造成威胁;水质性缺水,咸潮侵袭影响供水;中小企业检测设备和工艺落后,达不到国家要求;部分水厂供水设施改造、扩建工作迫在眼前;部分管网陈旧,漏损严重,水质降低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水质检测方面,虽然建设部定期公布的36个大城市的自来水合格率都在98%以上,但这仅仅是针对原来35项水质标准中几项主要指标的报告,而且这些数据绝大部分是出自自来水公司的自检自测,可靠性令人怀疑;另一方面,其取样检测的大部分是水厂的出水水质,而不是老百姓所使用的终端水质。提高水质检测水平,增强加强城镇供水水质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供水水质督察管理机制,有效地加强城镇供水水质管理工作,确保全市安全供水,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二、影响水质检测的因素分析
  能够影响水质监测的诱因大致分为类别因素和来源因素。首先,负责检验水质的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水质,采取不同的水质监测方法。比如地面水质监测方法与地下水质监测方法就大有不同。地面水质的收集可以通过对水体的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并实施监测。但是地下水质的采集则是根据水质区域内的城市发展、工业分布、土地利用,尤其是要对地下工程的应用来了解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等情况来进行水样收集。如果不能正确区别各类水质的差别,也是影响水质监测的因素之一。其次是来源因素,来源因素是指进行水质监测的工作人员如果混淆了被监测的水质来源,也可能导致无法正确提供解决水质问题的方式方法。如果某个地区的水质如果受到污染,大体上来源可以分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
  三、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措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我们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水质检测的结果的正确性。
  (一)检测点
  污水渗透容易造成地下水的块状污染,在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尤其严重,这时候的水质检测点不但要设在水流的垂直方向上还应该在水流的平行方向上也设置检测点。这样就能够防止污染物在两个方向上的扩散程度。对与渗透度比较小的蓄水层及渗井、渗坑等地区我们的检测点应该设置在距离他们比较近的地方,这样就不容易造成污染。在检测水体的时候,我们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分布和扩散形式,根据地质条件、水源开采情况以及水化学特征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水质检测点。这就是根据污染源的物理位置来进行水质检测点的选择。
  (二)管理方法
  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在对传统的水质检测的方法使用的同时,我们要想保证正确的水质检测结果,应该大量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仪器。现在的设备仪器功能强大,不但能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还能够实现快速检測的目的,可以大大节省取样、化验时间,大大提高水质检测的效率。同时,仪器设备特有的稳定性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用仪器设备检测简单易行,不需要一般方法中的配制试剂、更换试纸等繁琐步骤,大大简化了检测的操作复杂性,同时也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三)采样频率
  在水质检测过程中通过有规律的水样采集,可以增加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在每年的多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样测定,或者在每年的四季分别采样测定。在有些地方则建立长期检测点,按月对水质进行检测。在一个采样期内采样1次。在检测饮用水时,要增加检测频率,即一个采样期间两次,其间隔至少10天以上。遇有异常情况时,更应当适当增加采样检测频率的次数。
  四、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里,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水资源的条件状况,充分调研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水资源的发展规划相挂钩,具体到某个地区其产业布局的分布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环境来进行综合考虑,把水资源的分布规划作为经济发展的导向标,高耗水工业项目就不能建立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排污量大的工业项目不能选址在江河上游,这些都是从水资源及环境污染的方面考虑问题,同时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水环境的容量不足时,就不能在河段内审批排污量大的项目。
  参考文献:
  [1]姜双林.可持续的水质管理政策——交易的作用[M].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9).
  [2]张礼杰,殷建军,项祖丰,等.多传感器集成水质检测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7(1).
  [3]苏慧,周红,赖先志.水质快速检测方法与国标法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9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