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影视IP开发中的书籍装帧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IP图书是当前纸质书籍发展的新方向,影视IP图书占据了IP出版的主流。梳理了影视IP图书出版现状,分析了作为IP全产业链开发的组成部分,影视IP书籍装帧设计具有融合性、体验性和艺术化的特征,进而从版面元素、结构、材料和总体风格方面,探究了影视IP书籍装帧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IP;影视;书籍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7-0068-02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缩写,在当下中国语境中,IP被赋予的涵义与知识产权相关,但又不能简单地解释为知识产权,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将IP定义为“那些具有高专注度、大影响力并且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IP热首先在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剧的大潮中发生,而后又扩展到涉及经典名著、歌曲、动漫等的广大领域中,大到已有相当规模粉丝基础的小说、影视剧,小到一个具有一定认可度的卡通形象,都可以被称作是一个IP。在国内外,改编自小说、漫画的热门影视剧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冠以IP的说法之后,这些作品被赋予了互联网时代的融合属性,衍生发展为文化娱乐全产业链形态,拓展至主题公园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商业广告宣传等多维、跨界的领域。在数字阅读危及纸质读物生存的出版业困境中,IP图书因与当前泛IP化热潮紧密结合,作为IP全产业链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纸质书籍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空间。在方兴未艾的IP图书市场中,由影视IP衍生开发的书籍品种较多、销量可观,并表现出了区别于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新特征,启发了书籍装帧设计的新思路。
  1 影视IP图书出版现状
  传统出版业务分为学术出版、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三类[1],目前影视IP图书出版主要集中在大众出版和教育出版的领域。
  在大众出版领域,由影视I尸开发的图书涉及到对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动画等各影视形态的改编和深化。事实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并非凭空出世,早已风靡全球的超级IP《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均出版了同名的立体书,作为周边产品供影迷收藏,但纸质书籍成为IP开发的标配还是从IP的说法开始流行起来以后。影视剧方面,2015年热门IP《捉妖记》推出了《捉妖记幕后故事书》,向读者展示了从概念设定、人物设定、场景设计到电影拍摄、动画制作、合成剪辑全过程中的创作心得,披露了电影中没有出现的导演手稿、概念图、故事版等;2017年由东圭野吾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解忧杂货店》在上映前推出了同名手工立体书的众筹,成功募集到了目标数额资金。电视节目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口碑的文化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也推出了同名纸质书,精选节目中贴合阅读文本的精华部分,把视听感受转化为阅读感受,发挥图书优势,进一步丰富了节目内涵,发掘了阅读深度。
  在教育出版领域,影视IP图书在青少年教育中也有成功的案例。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疯狂动物城》系列英文学习读物,包括针对不同年龄和学习层次的英文原版、双语版、音标学习打卡、阅读笔记和错题本等,增加了学习趣味性,由于所选电影均为迪士尼最新电影,且与电影上映同步出版,跟随电影同期宣传借势营销,电影的口碑也极大地带动了图书的销售[2]。
  2 影视IP书籍装帧设计特征
  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促成了阅读方式和阅读心理的变化,重构了纸质书籍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和位置,进而影响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在泛IP化的时代,影视IP书籍装帧设计具有融合性、体验性和艺术化的特征。
  2.1 融合性
  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信息的存取、传播的方式,打破了不同介质形态之间的壁垒,为媒介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传统出版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延伸到新兴出版,更好发挥舆论引导、思想传播和文化传承作用。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媒介融合是由新媒体及其他相关因素促成的媒介间和数据化的出版新生态[3]。影视IP书籍作为纸质出版物,与IP产业链上的其他媒介形态环节密切相关,通过装帧设计连接具有差异性的纸质书籍和影视、互联网等媒介形态,展现良好的融台性,是影视IP书籍装帧设计的新特征,也是融媒体趋势下的传统出版转型之必然。
  2.2 体验性
  在以数字阅读普及的知识载体多元化的時代,纸质书籍的知识载体作用被逐渐削弱,而在IP全产业链开发中,纸质书籍在给受众带来独特的体验方面的作用则得以彰显。具有异质性的各媒介形态的产品合力塑造同一IP,生产者致力于满足消费者的多元体验需求,带来了广泛的传播效应和丰厚的商业收益。例如,设计制作精良的《解忧杂货店》手工立体书用插画形式还原了故事中关键人物和情景,不同于电影中真人拍摄的动态影像和原著的纯文字方式,凸显纸张的触感、立体书的空间感。带给读者与小说和电影的相关联却又耳目一新的视觉、触觉和心理感受,读者对于《解忧杂货店》的印象更加全面和深刻,同时这种体验是纸质书籍所独有的,不能为数字媒介所取代。
  2.3 艺术化
  IP书籍知识载体作用的弱化使装帧设计中的艺术表现获得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也使艺术化的装帧设计成为吸引读者的必要手段,特别是与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相关的IP图书本身就具有纪念性和收藏性。当然,这也对装帧设计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材质、结构、版式、色彩、字体、图形图像精心的设计,使影视IP书籍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更高的审美价值,带给读者感官和精神上的美的享受。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读者追求的是更具人文内涵和艺术美感的阅读体验。作品的美是否经得起岁月的推敲,最终可以像很多艺术品一样,被后人列入可收藏的名单,这是书籍装帧设计发展的终极目标[4]。   3 影视IP书籍装帧设计新思路
  3.1 元素——与新媒体技术结合
  IP全产业链开发是线上与线下、数字与实体内容的深度融合,智能化、移动化成为融合趋势下的媒介创新方向,影视IP图书可将二维码、AR等新媒体技术作为书籍装帧设计新元素广泛应用,以实现与产业链上的其它形态环节的密切关联,在保留纸质书籍亲切感的同时满足新时代读者的多元化、交互性等需求。
  通过二维码、AR等新技术的应用,静态的内容可链接到主题相关的影音、文本等数字资源,拓展了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深度,实现了动态数字资源与静态纸质书籍的优势互补。例如,《朗读者》同名书籍是国内将AR技术应用在图书上的首次实践,读者只需扫描书中的图片即可观看相关视频,使聆听、朗读与阅读文本完美结合。传统信息传播的形式特征是点对点的单向、线型传播,受众对信息的反应被忽略[5]。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同时导向交流平台,激发读者的参与,形成交互式传播,增强IP内容的话题性,促成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深化。
  3.2 结构——打造立体的时空序列
  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书籍是由平面的纸张建构而成的立体形态,相较其他的平面设计形态,书籍内容有着明确的先后秩序,阅读行为是思维在书籍的造型空间和内容序列中穿梭的时间过程。面对着追求艺术感染力的读者,以多样化的造型拓展书籍的空间,以多元化的秩序和更强的参与性拓展书籍的时间,是IP图书装帧设计展现艺术之美的重要途径。
  传统书籍装帧有經折装、旋风装、卷轴装等非常规结构形式,洞洞书、立体书等异形书也给IP书籍装帧带来了灵感启发。立体书能够更生动地传达故事内容,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具有纪念性和收藏价值的影视IP图书,在内容上以图形为主、以文字为辅,适宜采取立体书的形式呈现。如在《3D变形金刚》立体书中,大黄蜂可在平面的跑车和立体的汽车人之间的变形切换,通过一个抽拉动作,在二维纸张上打开了第三维度的空间,也在阅读一页书的时间内嵌入了一个独立的时间单元,这一简单动作所能实现的传达效果是立体的、连贯的,使读者仿佛经历了这个经典的故事场景,立体的时空序列使静态的书籍具有了动态感。
  3.3 材料——创造多维感官体验
  材料是书籍感官体验实现的支撑,影视IP书籍装帧所具有的融合性、商业性和艺术化的特征为更多维度的感官体验提出了要求和可能性。除了品种丰富的纸张,影视IP书籍装帧设计还可结合使用纺织品、皮革、塑料、金属、木材等,营造更丰富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体验。例如,在全球第一大IP《星球大战》的同名电影立体书里,达斯·维达和绝地武士肯诺比手中的光剑采用通电发光材料制作,配有三颗可更换的纽扣电池,移开背后电池仓中的隔离垫片时光剑就会亮起来,由此带来的光感体验是单纯以印刷色彩所表现的图像不能比拟的,有效提升了书籍的可读性、可玩性和沉浸感。
  3.4 风格——保持一致性与差异化
  作为影视IP全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IP书籍装帧设计的风格既要与IP的核心内容和形象总体一致,同时也要与产业链中的其他产品形态保持一定差异。例如,《解忧杂货铺》的小说、电影和立体书,围绕同一故事核心,分别以文字、影像和立体插画的方式表达。立体书与原版小说均为纸质书籍,但立体书的主要语言为图形而非文字;立体书与电影均需通过读图来获取信息,但立体书的视觉语言为插画而非摄影。立体书设计保留了小说和电影中的场景和人物的特征,插画人物的体貌、服装、道具和场景与电影中的角色形象保持高度一致。
  4 结语
  在当前阅读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IP图书为纸质书籍装帧设计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空间,使其呈现出了新特征并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影视IP书籍的发展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出版机构和书籍装帧设计师应把握住IP全产业链开发的机会,促成传统出版的转型和纸质书籍设计的形式演变,将技术进步的成果、读者的体验提升和书籍的艺术之美的融合推向更具时代特色的新境界。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7073);太原工业学院“大学文化”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RWZX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侯梭琳.IP热对出版转型的启示[J].出版广角,2016(11):17-19.
  [2]戎炜.传统学习类图书出版如何玩转国际顶级IP资源——以华理社迪士尼出版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09):66-69.
  [3]徐振构.2011年中国媒介融合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12(10):81-93.
  [4]谢琼.论设计文化的发展规律——以立体书设计为例[J].艺术教育,2015(07):290-291.
  [5]陈小楠.浅谈书籍装帧设计的新空间[J].装饰,2009(12):128-1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34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