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产教融合是高校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路径,更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识。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审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
  一、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为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融合。但是,从产教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它仍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物流产业发展脱节
  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当前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应更多关注岗位的需求,这需要通过“专业素养+专业核心竞争力+岗位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就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根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态势,人才培养与物流行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脱节,因此,如何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已成为高校当前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从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来看,缺乏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没有与物流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另外,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评估机制,没有突出实践教学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作用。
  (三)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观念落后
  物流业的发展迅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的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比如:教学理念存在偏差,仍然坚持“知识本位”,照本宣科或采用PPT满堂灌(照频宣科);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业务能力不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互动环节设计不足,师生课内外有效交流不够,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从目前高校对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结构失衡。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产教融合视角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坚持产业对接,构建产学教融合模式
  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地方优势,树立物流管理实践过程系统化教育理念,专业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化单元设计,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理论融合、技术集成和工程体验的整体育人模式。一是课程设置以物流需求为导向,对接产业、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使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相应岗位职业要求。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保持课程设置的适用性和前瞻性;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采用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精英外聘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教学实训“双导师”制,构建校企优势互补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校企双方逐步深化合作,实现“产业与专业对接”“老师与师傅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的育人格局。
  (二)坚持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和演进性的特点,其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因此,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强化校企联动,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积极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形成协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此,高校可与企业就实习就业合作、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达成合作,开设综合能力培训定制班,学校教师和企业讲师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协同管理教师队伍、协同教学、协同评价学生,以学生能力产出为导向,构建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增强实践能力、感受企业氛围、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目标,并有效地帮助高校人才实现从高校到企业的过渡,也为众多拥有物流人才缺口的企业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达到企业、高校与学生三方的互利共赢。
  (三)坚持能力本位,打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存在的职业能力薄弱、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改变传统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对此,学校可以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建立工作室,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教学模式模块化、学习过程实践化、实践过程流程化。课程模块化使课程教学由原来的单个教师完成发展为一个教师团队承担一门“大课程”。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成为教师进行科研、项目开发、实景工作设计和学生进行实践创作的基地,学生随时随意的学和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推动产较融合的实践中,还可以考虑把实践教学搬到企业中进行,将“教室”搬到企业,创办“厂中校”,让学生熟悉物流管理相关工作流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业务流程、管理實践的对接,按照工作流程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通过“厂中校”培养模式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金婷.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8(11):50-51.
  [2]刘丹,陈丽叶,梁红艳.基于需求驱动和产教融合的物流核心课程教学创新[J].物流技术,2018,37( 11):128-132.
  [3]蒋满华.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21)23-25.
  [4]曾玲晖,张翀,卢应梅,马楠.基于卓越教学视角的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
  基金项目:梧州学院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Wyjg2017B003)。
  作者简介:乐小兵(1980—),男,梧州学院教师,江西泰和人,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59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