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业机器人行业股权投资机会及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随着制造企业对低成本、高品效生产需求不断提升,结合国家政策的深度扶持,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动能充足且发展迅猛,未来空间巨大。由下游需求爆发及高价差形成的产品供需缺口,为国内厂商提供国产替代机会,国内厂商凭借本土化优势,在减速器、非汽车领域系统解决方案中拥有差异化优势。笔者认为当前行业股权投资机会出现在上述两个领域,并给出针对性的投资判断依据供广大投资机构参考。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中国市场  减速器  非汽车领域系统解决方案
  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成熟,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行业(以下简称“3C行业”)、金属加工、食品烟草、塑料及化学等制造领域。全球范围内围绕提质增效、精密加工、成本降低、柔性生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正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结合全球经济结构的变革,工业机器人行业需求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全球智能制造升级提速,系统解决方案需求爆发。随着世界各大技术强国步入新一轮制造升级周期,孤立的自动化设备单元已无法满足工厂转型升级需求,全产线、工厂智能改造的需求正不断涌现,以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为主的服务商逐步被各大制造厂商重视;二是非汽车领域需求集中爆发,对工业机器人行业提出新的要求。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行业从汽车领域向一般工業领域渗透,其中3C行业正在逐步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领域,非汽车领域需求给工业机器人行业带来新的要求;三是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向亚洲转移,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近年来亚洲地区逐步成为全球高端制造中心,中国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需求的最大市场,需求占比达37%,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仍将持续作为全球自动化升级的最主要市场之一。
  笔者认为,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下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即将集中爆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将会孕育出一批优秀的企业标的,由此带来的优质股权投资机会应该被投资者关注。因此,针对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进行投资机会及策略的分析将给广大投资机构提供投资判断的参考,显得十分必要。
  一、行业概况
  (一)行业简介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而工业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指的是以工业机器人等生产设备为主体,针对不同行业生产流程、全工厂生产规划提出的半自动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生产解决方案。按照结构分类,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多关节机器人、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目前能实现包括焊接、装配、喷涂、搬运、分拣在内的多向生产功能,其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二)行业驱动因素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成本、品效安全、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推动。
  从成本上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人口占比逐年下降至2017年的71.8%,制造业从业人数也从2013年5257.9万元下降至2017年4635万人。由此导致了我国劳动人口人力成本的迅速攀升(2017年制造业平均年工资64452万元,年均增速超过10%),制造业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然而,随着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成本却在逐年下降,2017年工业机器人平均成本回收期已经由2012年的8.98年下降至2017年的2.57年,预计未来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工厂人力资源减少、成本上涨,和工业机器人成本快速下降的反向发展,形成了工业机器人巨大的需求缺口。
  从品效安全上看,当前汽车、3C等产品的快速迭代和消费需求,对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造企业必须对现有的工厂生产进行改造升级,提升产出效率、产品一致性、产品良率等指标,以此保证自身的竞争力。工业机器人对人工的替代有效解决工人在生产中因操作失误导致的相关问题,大幅提升生产效、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一致性,同时还能完成部分人工无法介入的高危工序,全面提升制造生产的效能。
  从国家政策上看,近年来,为了推动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从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产业环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行业标准规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区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引导及支持,为工业机器人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市场现状及未来空间
  近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保持快速增长,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8.1万台,对应销售额154亿美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而中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占全球市场的37%,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4.1万台,对应销售额51.2亿美元,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达21.9%,远超全球增长水平。因此,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然而,尽管中国市场在过去五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从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上看,中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仅为85台/每万工人,低于全球97台/每万工人的平均水平,与韩国(710台)、新加坡(658台)、德国(322台)、日本(308台)等工业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未来仍有巨大的潜在空间。根据测算,预计2018-2022年工业机器人增量市场约有94万台,按照20万/台的单价计算,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22年将会达到1880亿元,而由此衍生的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接近6000亿元。
  二、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可以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和下游系统解决方案三个部分。具体来说,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伺服系统、减速器和控制器三大核心部件,其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本体总成本的22%、32%和12%。目前,三大核心零部件大多仍掌握在国际知名行业巨头(日本、德国、美国等)手中,国内企业涉及较少,但近年来也有如绿地谐波等部分国内企业取得一定突破。   中游的机器人本体类型众多,包括关节多轴、SCARA、DELTA、协作机器人等,我们可以把机器人本体看作是对上游核心零部件的集成,而目前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库卡、安川和发那科)垄断了全球超过50%的市场份额,该环节国内企业仍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暂不具备投资机会。
  下游的系统解决方案涵盖了汽车、3C、金属加工等众多应用领域,所谓的系统解决方案其实是围绕机器人本体进行生产线周边配套设计以及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结合,属于非标产品。目前来看,国内大部分行业参与者均集中在该环节发力。
  从整个行业的参与者来看,国外厂商依靠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经验和口碑,普遍集中在中上游环节,涌现出四大家族(ABB、发那科、库卡、安川)、纳博、哈默那科等知名工业机器人企业。而国内厂商目前虽然已经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但是在上游核心零部件产品上的量产能力仍然与国外厂商有一定差距,而中游的国产机器人本体也主要集中在一些低端产品上。不过,在下游解决方案环节,国内厂商依托自己本地化、低成本、重服务的本土化优势,向下大量布局各行各业的自动化改造,逐步开始与国外厂商形成差异化竞争,并在竞争中逐渐取得优势。
  三、行业投资机会及策略分析
  (一)核心零部件:减速器具备投资机会,国产企業加速突破
  三大核心零部件中,笔者认为国内减速器具备投资机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技术难度上看,减速器是零部件中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一个,在齿型、精度、耐久度等多个指标上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其次,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被纳博和哈默那科两家日本巨头企业所瓜分,占到全球市场75%的份额。但由于纳博和哈默那科都属于传统的家族式日本企业,产能的扩张仍然相对保守。但随着下游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日本减速器的产能已于2016-2017年达到上限,可以预计未来日本减速器的产能将无法匹配全球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的爆发,由此为国产减速器企业带来了国产替代的契机。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减速器国产替代需求主要从下游生产成本中产生。目前国产减速器一般比进口产品价格上要低50%左右,国产减速器打破垄断后会拉低产品价格,加上国内的人力成本、设备成本优势,会形成国产替代的主要趋势。当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仍然处于技术及量产能力竞争的阶段,笔者结合国内减速器企业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投资判断的几个核心依据,分别是产品技术指标、产品规格、量产能力、客户开发能力和研发人员情况,以此来选取具体的投资标的。
  (二)系统解决方案:非汽车细分领域具备投资机会,寻找细分领域标的
  系统解决方案是工业机器人落地场景的核心环节,系统解决方案是基于特定场景的、以自动化装备为工作单元,以提供一定区域内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工作\生产流程设计的行业。
  近年来,非汽车领域工业机器人应用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美国行业组织自动化促进协会报告显示,2018年全美公司采购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35880台,同比增长7%,创历史新高,而汽车行业的采购数量却同比下降12%。同时,2018年非汽车公司的工业机器人采购数量达到16702台,同比骤增41%,其中采购量增长最显著的行业为食品和消费品、塑料和橡胶、生命科学、电子产业,比上年分别增长48%、37%、31%、22%。从国内市场来看,3C领域工业机器人应用占比从2010年14%提升至2017年31%,预计2018年将会超越汽车占比;而金属加工、食品烟草等领域占比也均呈现增长趋势。
  然而,虽然非汽车领域的增长速度较快,但非汽车领域与汽车领域密度差距仍然明显。中国工业机器人非汽车行业人均密度仅为31台/每万工人,人均密度绝对值远小于汽车行业(634万台),且与工业发达国家仍有4-5倍差距,增长空间较大。此外,国内厂商依托在非汽车领域的本土化优势(较低价格、定制服务、及时响应、外资难以覆盖等优势),正在逐步开拓非汽车市场。一方面,3C、食品饮料、金属、物流等行业市场需求同样多样化,定制化程度高,但价值量相较于汽车较低,外资品牌难以全面顾及,为本土厂商创造了独特优势环境。另一方卖弄,汽车工业发展成熟,各工艺环节的自动化趋于标准化,国内竞争格局较稳定。非汽车领域刚刚起步,自动化设计从无到有,且成本敏感,需要更多国内厂商提供性价比高的定制解决方案,从而带来市场发展。
  综上,笔者结合国内解决方案企业的具体情况,总结出投资判断的几个核心依据,以此来选取具体的投资标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其也许不是智能制造的终极形态,但一定是智能制造产业落地的重要载体。中国作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为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未来市场中将出现众多国产龙头企业。提前布局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将是股权投资行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田苗,陶永.我国工业机器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4,(09).
  [2]毕胜.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J].机械工程师,2008,(07).
  [3]杜志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师,2002,(5).
  [4]王寅.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软肋[J].中国报道,2015,(01).
  [5]刘玉从.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01).
  作者简介:王智超(1993-),男,广东广州人,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股权投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0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