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科研管理体制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舒毅

   摘要:随着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数据信息网络化逐渐成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科研管理体制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创新,从而有效实现与时代背景完美匹配。文章详细分析了科研管理制度变迁,认为当前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科技进步要求、市场经营环节薄弱、科研数据治理存在缺位及信息安全意识亟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加强科技管理创新力度、提升市场运营能力以及丰富科研信息安全观念三个方面提出了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关键词:科研管理体制;信息化建设;创新
   一、科研管理制度变迁
   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不单单要考量制度环境,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整体发展环境,分析过去制度对于当前制度制定所产生的影响。不管是科研管理机构还是科研人员,理想的科研环境是受到自身精神层面科研理想而不断激发出来的内在动力,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开展的科研活动。可是,因为我国科研人员普遍收入较低,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较弱,因此科研制度当中,物质奖励依然是主要的奖励形式。而并不是依靠荣誉、声誉等奖励手段。因此,制定、完善科研制度,要将重点集中在奖励范围以及标准的制定上,保证制定出来的制度能够满足高校以及科研人员的真实情况,同时又尊重客观的规律。
   我国因为高校中产学研机制不够健全,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从某种意义上看,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成为了一种公共品。科研成果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产出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成本以及时间,可是复制以及模仿的成本却相对较低。这导致了科研工作者科研动力不足,因此要制定出详细的激励制度,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国家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够出来更多成果推动经济的发展,学校则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够出更多成果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同样希望科研工作者可以出更多科研成果,从而申报更多的硕士点与博士点。因此,国家以及高效管理部门会制定出不同层次的科研机制。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高校科研工作的特征也会不同,一成不变的科研机制无法长时间激励科研工作者。
   二、科研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目前,科研管理体制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科技进步的基本要求,很多方面成为了科技创新的阻碍因素。
   (一)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科技进步要求
   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采用的是学校、院系、教研室的科研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对资源共享以及学科融合不利,科研机构缺少一定的凝聚机制,难以对科技队伍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以及学科优势,也难以满足将产品研发作为核心,多学科联合攻关的要求。此外,这种科层式的管理形式,过分注重自下而上以及按章办事的权威等级关系,导致了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之间产生了登记明显、主次对立的关系,院系也因为缺少科技管理自主权进而丧失了主动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完成科研项目的主要标志是成果鉴定以及论文发表,这在某种意义上化忽视了成果转化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导致了高校当中存在论文多、专利少等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的局面。
   (二)市场经营环节薄弱
   首先,科研工作者自身的成果转化观念不强。研究科研项目应用技术领域的时候,通常关注于学术含量,忽视了科研成果转化本身的可行性,将科员成果转化成产品和在市场中需求、定位以及饱和度等相关问题。在大数据时代,科研及开发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科研工作者过分关注于学术,忽视了市场,深刻的认识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意义所在,缺少对于科研数据市场的关注。
   其次,科研管理本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能够达到既定的期望值。科研机构通常会委托第三方完成成果转化。比如,科技孵化器企业,这类科研中介部门,将收集到的科研数据全部外包给数据公司,这种运作形式使得市场产品和科研机构之间联系不足,显著的降低了科研成果转化率。比如,部分高校通常尝试利用校办企业的形式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可是机制不够成熟,效果不好,反而会产生体制性问题。
   (三)科研数据治理存在缺位
   我国科研管理数据治理依然在探索时期,所表现出的问题为:首先,跨部门、跨学科以及跨系统的横向协同机制不够通畅,科研数据的共享度较低。此外,很多机构还没有成立专门数据管理机构,造成了科研数据的治理不足,或者是治理的效果不足,即便是对行业数据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也没有传递到中基层,产生数据割据以及信息孤岛现象。
   其次,治理技术稍显不足,所引进的国外技术无法融合不同类型的中文数据格式,少数机构能够自主研发技术,但是也只能够供个人以及本单位使用。
   最后,科研管理大數据理论欠缺,管理决策朝着社会化以及群体化的层面发展,这种综合化的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研究不够充分。此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态势日益加强,部分科技企业研发部门专门设置了CIO用于数据管理,预防科研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数据问题,按照全国科研管理整体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部门中依然没有成立专业的数据管理部门以及职位。
   (四)信息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科研管理中所形成的数据涉及到科研计划以及相关成果的保密性、知识产权与科研人员信息等。科研管理当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覆盖了从科研计划到科研成果,从科研项目人员的相关信息一直到知识产权安全保密,参与科研评价专家组的相关审核信息。这些内容都牵涉到组织、个人以及国家的利益,从过去所形成的部分科学越轨行为以及科研泄密事件看,我国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安全意识亟待提升,具体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缺少必要的防范意识。围绕着项目资料以及科研成果所产生的泄密问题,本来应该从保密期限以及机制上规避事故的产生,可是资料、文件以及样品在泄露给国外诸多不应知悉者以后,充分表明了科研管理信息安全预防的意识需要提升。    第二、法律意识不足。我国科研管理工作者对于国家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不确定自身所应该肩负的职责,导致科研泄漏事件的产生;不了解科研人员权益保护,形成了科研成果纠纷。
   第三、群体安全意识不高。群体安全意识能够确保信息安全。科研工作者为了个人利益,将项目阶段性成果泄漏他人的做法,体现出了我国科研管理工作安全意识不强。
   三、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一)加强科技管理创新力度
   首先,科研管理人员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動性,科研主体要满足科研工作者创新空间。对于这种投入相对较高的创新性工作,要加强市场以及资金支持,保证科研创新活动的有序运转,所以科研管理人员要尝试充分引导科研主体积极的参与市场经济,确保科研成果能够得到高效转化。其次,这种创新互动模式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具备科研管理的创新性理念,在全面掌握科学研究活动本身的学科特征、发展阶段和客观环境的前提下,将深化理解科研创新风险以及机遇作为基础。因此,要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积极性,大力培养管理人员自身的创新意识,产生良性循环,最终形成高效的管理方式。
   (二)提升市场运营能力
   我国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在科研规划上关注学科的前沿领域,同时也要具备市场意识。科研数据产生特定规模数据资产要管理平台加以实现,先保证科研数据规模集中,然后产生科研管理数据资产。首先,执行层以及协调层按照既定目标,对科研体系当中的内部资源进行协调,制定管理政策,明确科技专项,加强科技管理创新,为科技研发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构建决策以及咨询机制,完善评级制度,保证科技健康发展。其次,我国科研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保持一致,市场化管理作为科研管理的集中体现,要尊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将科研项目成果管理引入市场,发挥传播效果,实现科研管理工作桥梁作用。在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下,将我国经济政策作为根本导向所制定的市场化政策,推动科研成果逐渐的转变为生产力,实现完整的循环路径。
   (三)强化科研信息安全理念
   首先,科研主体对于自身的科研数据需要做出风险评估。大数据本身有着特定的伦理风险以及技术风险,使用大数据技术能够保证科技研究活动的利益以及安全意识共存。大数据背景下,科研主体是科研信息防护的安全以及责任主体,更加有必要把信息安全意识置于首位。其次,按照科研信息特征有效嵌入多层面风险管理理念。《网络安全法》出台,提供了信息安全防护的有效路径,科研主体能够以此为基础针对特定领域提出信息防护思路。最后,科研工作者作为科研数据的制作者与生产者,是科研信息的主要接触人群,需要提升信息安全意识,这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数据素养能力,实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杨丽君,王俊生,阿荣,李士珍.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8).
   [2]冯翠,罗海荣,陈应柳,吴长付,付广青,冯亚明.农业科研院所“四位一体”科研管理模式探索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8 (05).
   [3]禄競.论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效率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8(29).
   [4]邓天桃.中美高校科研管理的差异及其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8(14).
   [5]张有龙,付金元,耿智广,徐小洲,赵瑛瑛.基层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08).
   [6]王晓红,杜松怀,许朝辉,等.浅析高校二级学院科研体制创新建设与管理——以某研究型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11).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3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