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淮安物流企业经营状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淮安地处江苏苏北地区,是南北分界城市,淮安物流行业发展较早,但存在市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物流专业化供给能力有限及政策规划不足等问题。本文运用SWOT方法,对淮安物流行业进行分析,提出明确发展定位、加强企业管理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物流;市场需求;物流专业化;SWOT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17日
   一、研究背景
   淮安地处江苏苏北地区,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洪泽等5区和涟水、盱眙、金湖3县,总面积为10,072平方公里,是淮河经济带重要环节城市。淮安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山东、安徽,淮安是苏北中心城市,西有宿迁市,东有盐城,距离省会南京只有200公里,现建有沂淮高速、淮江高速、淮连高速、宿淮高速、淮盐高速、宁淮高速、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段等高速公路,淮安是中国南北分界城市,自古以来有南川北马的说法,是中国南北货物流通的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地区水运发达,京杭大运河、盐河、淮河贯穿全市,2019年徐淮盐宿高铁正式通车,2020年连淮扬镇高铁即将通车,宁淮高铁亦于2019年开工建设,同时淮安也是京沪第二高铁线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高铁建设通车大大提升了淮安的地理区域优势,为淮安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机会。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2000年以后发展迅速,尤其是近10年电子商务的急速扩张,为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动力,从宏观上看,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4%,物流行业总收入10.1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14.5%,2018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30.3万亿元。随着市场经济活跃程度的提升,物流行业发展受到国家社会的更多关注,2009年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行业之一,近年国家投入巨大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物流行业基础网络覆盖全面,物流法规不断完善,新信息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出现,物流行业的智能程度不断提升。但是,物流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众多的问题,从物流行业宏观角度来看,物流行业供给不平衡与需求层次参差不齐,物流行业低端供给过剩与高技术、高智能供给能力不足同时存在,物流低端需求旺盛与高技术需求不足同时并存。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是技术含量偏低、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企业网络布局不足等问题十分明显。
   三、淮安物流业现状
   淮安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有“南船北马”之称,淮安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地理标志农产品位于全国地级市第一位,淮安水陆运都很发达,是连接南北粮食运输的中心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淮安物流行业的发展。2018年淮安实现GDP3,601.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7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08.11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734.44亿元,增长8.8%。2018年淮安全年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5,093.44万件,同比增长13.54%;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63亿元,同比增長18.33%。虽然淮安物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但还是存在众多的不足。
   (一)淮安物流市场需求与供给不足同时存在。2018年淮安GDP产值在江苏省排名第十一位,仅为苏州地区五分之一,经济体量总体偏小,另外淮安是农产品大市,拥有众多的著名农产品品牌,如盱眙龙虾、金湖螃蟹驰名全国。但是淮安工业基础薄弱,2018年淮安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食品“三新一特”优势特色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16.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7.9%,工业经济体量偏小导致物流需求偏低,限制了物流供给能力的增长,同时也导致淮安物流企业技术水平低下,调研过程中发现,淮安物流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偏低,几乎所有的物流企业操作都是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偏低,企业竞争能力较弱。
   (二)物流企业专业化供给能力不足。淮安物流企业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全国性物流企业设置在淮安的中转点或结点;二是淮安本土物流企业。全国性物流企业主要是将淮安作为中转点或分拨点,其对技术性要求较低,过于追求低成本,对淮安物流行业技术发展促进有限。淮安本土物流企业基本是由原来的仓库企业、运输公司、货代企业发展而来,其主要业务依然是以汽车公路运输、出租仓库为主,主要收入也是汽车租赁、仓库租赁等传统业务。物流技术、专业化程度偏低,由于业务规模、业务能力、自身实力的限制,这部分物流企业对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升缺乏兴趣,物流技术、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方案设计能力的缺乏大大制约了淮安物流企业的发展,淮安物流企业整体表现出“小、弱、散”的特征。
   (三)淮安物流产业规划不足。物流行业涉及众多的部门,相关政策繁多,与地方的经济、法律、社会、人文环境相关极大,目前淮安市对物流行业还没有系统的相关管理政策,只是对物流行业中的某一部分投入巨大资源,如淮安近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航空物流中心城市。系统管理政策的缺乏导致行业管理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主义现象严重。至目前为止,淮安对于物流定位还不够清晰,未能充分发挥淮安的地理位置优势。
   四、淮安物流企业SWOT分析
   (一)S优势分析。淮安地处江苏,市场经济活跃,属于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江苏省是教育大省,各类人才众多,2018年徐淮盐宿高铁高铁开通,2020年连淮扬镇高铁开通,宁淮高铁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淮安的地理位置优势,快捷高效率的交通将会带来资源高效率的流动,尤其是专业人才的流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将会促进物流企业的物流效率,资源的自由流动加大了淮安物流企业的需求,先进的物流技术、管理理念会随着人才流动进入淮安物流企业,提升企业的竞争水平。    (二)W劣势分析。市场经济体量是物流企业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淮安虽然处于江苏省,但是经济体量相比苏南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省内资源在分配过程中也较倾向于苏南各市,同时苏南各市距华东经济中心——上海较近,具有区域位置优势,对于人才吸引力要远远大于淮安的物流企业,这导致淮安物流市场规模较小,市场需求不足导致物流企业发展基础薄弱,先进技术和理念缺乏应用基础。另一方面,淮安城市定位模糊,从城市经济规模与城市发展水平来看,淮安与苏南地区,甚至相比于苏北的徐州等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从城市物流基础设施来看,徐州的铁路运输条件远远优于淮安,连云港的海运基础也强于淮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淮安物流区域位置的优势发挥。
   (三)O机会分析。随着高铁的开通,淮安将迎来发展的机遇,尤其是淮河经济带概念的提出,淮安将迎来重大的社会机遇,政策、资源将会更加得开放,今年江苏省又提出将淮安作为航空物流的重要节点进行建设,淮安物流定位将更加清晰,资源的投入和整合相对更加容易。
   (四)T威胁分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对来自两个方面的威胁:一是企业内部的威胁。根据调查了解,淮安物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经营方向,多数企业对业务经营没有长期规划,业务发展主要取决于利润的高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降低经营成本将业务外包,甚至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运输企业将运输车辆、司机等资源外包,企业转变成为纯粹的中介机构,业务资源的外包导致物流企业缺乏技术方面的创新,企业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企业外部行业的威胁。从淮安的地理位置和省内功能定位来看,淮安受到周边城市的冲击影响较大,尤其是今年连云港成为我国自贸区,从政策倾斜方面会对淮安形成威胁,周边的宿迁以京东为依托,形成电子商务发展为主要思路,徐州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五、淮安物流企业发展建议
   (一)明确发展定位。淮安地处江苏省中心位置,毗邻山东、安徽,但是交通弱于徐州,特色不如宿迁,政策不如连云港,物流企业的发展要依赖于淮安整体环境的发展,当前最为主要的课题是确定淮安在省内的功能定位,明确相邻地市的资源互补。淮安拥有众多的台商企业,素有“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说法,借助于省内对于淮安航空物流中心的定位,在目前条件的基础上,应将淮安物流的发展重点放在航空物流的发展之上。物流企业应根据淮安整体物流行业定位进行调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淮安物流企业大多数为运输、仓储、包装企业,业务对象几乎全部为国内客户,根据行业发展方向的调整,淮安物流企业应向贸易型物流企业转变,发展货代、联式运输、航空运输等业务。
   (二)提升企业实力,加强企业制度管理。据不完全统计,淮安物流企业已经有千家之多,但是存在业务重复、规模较小、技术偏低、业务低端等特点。物流活动涉及各个行业,涉及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业务操作繁杂,对于管理水平要求极高,调查过程中发现,淮安物流企业存在三個方面的问题:一是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业务极度依赖,缺乏科学管理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有业务可做,其他方面并不重要,这导致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二是有部分企业建立有企业制度,但执行力度不足,调查发现众多企业存在家庭成员过多的问题,管理过程中极难进行严格管控,制度形同虚设,尤其是很多安全要求严格的岗位缺乏监督管理;三是绝大多数企业对流程管理、员工操作规范意识淡漠,对员工的要求仅限于员工能够完成工作,对过程缺乏监督和要求,这些原因都提高了物流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经营风险加剧。也有一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著名企业进行合作,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如淮通物流园是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先后与如海尔、红牛开展业务方面合作,改进了企业的物流管理制度、规范了物流运作流程和提高了物流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1]白卫东.淮安物流业发展前景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2.
  [2]淮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淮安统计年鉴,2017.
  [3]丁天明.江苏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6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