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相关指标,利用熵权法、协调发展模型计算河北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从空间角度对河北省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鎮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熵值法;协调发展度
  1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有487公里海岸线,全省设区市 11个、市辖区 47 个、县级市 20 个、95个县,2018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43%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52% ,“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提高 6.83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 1.37 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08 个百分点。在东部沿海省份中,经济相对落后,2017年河北省人均GDP达47380元,全国排名20名。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47.7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2880.94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37,除北上广三大地区外,排名第一的江苏省人均GDP为11.5万元,是河北省的2.42倍,城镇化率69.6% 远远高于河北省.
  2017年河北省城镇化率达到55.01%,比2016年增长2.31个百分点(2001-2017年年均增长2.17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城镇化率3.51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城镇化率排名19,要实现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的目标,还差了4.99个百分点,2001-2017年河北省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均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河北省城镇化发展起步晚发展快,与全国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 综合城镇化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
  2.1 协调发展数学模型的建立
  在结合相关评价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的特点,构建河北省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层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子系统层是对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因素的分解,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四个因素,指标层是每个中间层下构建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反映子系统层13项指标构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体系。
  假定评价系统初始数据阵为,对样本数据进行正则化处理得到,规定,
  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指标权重=
  。地区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
  其中分别为四个子系统标准化指标,分别为指标权重,子系统城镇化协调度,发展度 ,协调发展度,的取值采用等权重,k为调节系数,通常k=2。
  2.2 协调发展实证分析结果
  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选取2018年《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3项指标面板数据,对初始数据做正规化处理,利用熵值法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效应值和权重值。根据河北省11地区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协调发展数学模型中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发展度。
  综合城镇化发展度高于0.5的地区大多分布在河北省“一线”地区(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位于全省前列,土地城镇化相对落后。综合城镇化发展度低于0.3的地区分布在河北省北厢地区(承德、张家口)和衡水;由协调度得分可知,各地区系统的协调效应整体水平差距很大,协调度分布在区间[0.0329,0.9480],石家庄、张家口、保定、廊坊、邯郸协调度位于全省前列,但其中石家庄和廊坊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各因素城镇化发展协调性强,保定、张家口和邯郸虽然协调度高,但其各个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秦皇岛和沧州协调度位于河北省中下游,秦皇岛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沧州社会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因其在四个城镇化因素中发展不均衡,从而导致两个地区城镇化综合发展度处于河北省中游,但协调度都不高。邢台经济城镇化发展排名在最后,土地、人口、经济城镇化发展度排名中游,从而导致城镇化综合发展度位于河北省中游,但协调度排名最后。
  发展度结合协调度,将河北省11个地区分成六个类型,石家庄属于良好发展协调型,子系统城镇化发展度排在第一名或第二名,城镇化各个因素配合协调;唐山、廊坊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型,土地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不高;保定、张家口、邯郸属于濒临失调发展型,主要原因是子系统城镇化发展度均较低,协调度较高,但结合发展度低,使得协调发展度处于中游;沧州、衡水、承德属于轻中度失调型,各子系统城镇化发展度均不高,各子系统城镇化发展不均衡,协调发展水平较低;邢台属于重度失调衰退型,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排名在最后,严重影响综合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河北省11个地区人口城镇化差异性较强,城镇化率和城市人口密度起到了较强的影响,经济城镇化“一线两厢”的空间差异明显,“一线”区域在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上都具有相当的优势;土地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其它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明显;社会城镇化主要影响因素为教育和医疗水平,受空间及经济的影响,政策引导也起关键作用,京津冀一体化作用明显,“一线”部分沿路、沿边城市形成了旅游带动型、产业带动型、资源带动型发展模式;河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总体差异较大。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但区域间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不同,从城镇化地区发展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客观出发,要采取一定措施,第一,以重点地区的发展和突破,带动全省城镇化协调发展和总体实力的快速提升,引导人口向城镇合理化转移;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增强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后劲和支撑;第三,充分理解河北省城镇化区域差异的重要性,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政策,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环境,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第四,以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为引领,着力打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精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
  参考文献:
  [1]张春龙.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和解读[J].中国名城,2013,(09):4-8.
  [2]柳思维,徐志耀,唐红涛.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城镇化动力实证研究——以环洞庭湖区域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23(04): 100-104.
  [3]刘娟,郑钦玉,郭锐利.重庆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66-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90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