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讲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到金融专业教育中,进而培养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38
  1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创新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而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是一项深入细致、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普遍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业讲座等不同方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缺乏整体性与专业性,只能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无法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
  目前,高职教育仍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岗位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对理论知识要求以够用为度,这也导致大部分的高职基础课程被减少,专业核心课程有限,整个课程体系的扩张范围太窄,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要求。就目前而言,整个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是根据工作岗位来设置,教学内容围绕岗位的具体要求、行业规范、职业标准进行,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强化对岗位的动手能力训练,忽略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教学,如高职金融专业主要对应的工作岗位是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基层岗位,相应地开设银行综合柜台实务、保险实务、证券投资实务等课程,根据金融行业对一线岗位人才需求,结合学生的层次开展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基本没有创新创业类相关内容的嵌入,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看待创新创业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太窄,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动力,甚至对创新创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意识层次低,如淘宝、微商,导致创新创业后劲不足。
  据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老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岗位工作,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对创新创业研究较少,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难以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引入到课堂中转化为实际产出。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很多高职院校会通过聘请企业导师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然,效果并不明显。
  2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所需”存在矛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知识够用、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工作岗位来确定人才培养的基调,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以实践能力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更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通过多年参与学生实习的情况来分析,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普遍不高,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灵活,无法胜任多变的工作环境,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创新。
  2.2 缺乏专业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具有开拓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高的社会抗压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老师普遍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无法深刻地了解企业的运作与业务,更无法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创新观点,因而无法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做到因材施教,无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展现,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2.3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不足,与专业教育无法深度融合
  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同,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课程应当有所不同。而目前,大多数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各示范高校为基础开展,缺乏专业针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这样将不利于大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无数事例证明,只有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学生,才能成功地走出一条创新创业大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使他们发挥更大的效能。
  3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業教育过程中,都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各方包括国家、学校、老师、企业、学生等共同努力,发挥作用,深入探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3.1 明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将社会“所需”与学校“所供”有机结合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企业对金融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高职金融专业必须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专业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应新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加之现代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企业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符合企业要求,这类型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以往的只注重某类专业操作能力培养而忽视相关领域能力培养的模式,培养基层的、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人才将是未来金融机构对高职层次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金融人才既要有金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又要有市场营销、计算机操作、互联网信息应用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并由于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营销能力、服务意识和创新思维而受到企业的重视。   3.2 大力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优化“双创”团队
  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具备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徐徐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的意识,进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最后构建创新创业平台锻炼其创新创业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尽快培养一支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职教师团队。第一,可由学校在各专业中选派一些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多走出去,同时多请各行业优秀人才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第二,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定期、不定期到企业了解行業最新动态,参观产品研发情况,并互相沟通探讨。第三,可聘请一些创业经验丰富的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通过这些方式,既可进一步提高专业老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又可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整体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3.3 搭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促进两者融合
  由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的变化,要求学校必须进行金融课程体系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首先,通过专业课程获得的专业知识是进行创新创业的基础,高职金融课程一般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构成,理论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金融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项目促使课本的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其次,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嵌入创新创业内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纪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创新创业观念的引入,二年级学生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相关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三年级学生可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突出专业特点、专业优势,准确定位课程改革,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实务”、“个人理财”等专业课程,可结合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改革,突出多元化能力培养的目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工作内容,通过所学理论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可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举办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如投资理财规划技能大赛等,这样有利于使学生更多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从而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地引入到专业教育中,慢慢灌溉,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终将结出满意的果实,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3.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在职学生,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老师的引导只是第一步,学生的主动参与才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若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力性,成效将会大大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参加创新创业,对其未来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一些良好的创业项目被企业认可,不但可给其带来收益,还有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加金融专业的创新创业,参加不同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不同积分,同时建立积分转化为学分制度,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出更多有专业特色的创新观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创造出更多具有金融特色的项目。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专业教育的融合将是未来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变思维,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努力发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与竞争能力。只有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提升师资水平,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才能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才能深刻地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老师才能积极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进而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地融合在一起,求得未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华,谢秀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5):100-103.
  [2]张艳英,曾扬,罗薇薇.构建高职“课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20(2):9-15.
  [3]李爱民,夏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01):49-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8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