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互联网金融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缺乏监管问题愈发突出,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热点,能更好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基于CSSCI数据库的数据,对相关论文进行共被引分析,从关键词与共被引聚类结果分析互联网金融研究热点,找出其问题所在。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但是政府必须制定好行业标准,加大监管,防止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同时管控好监管中立等问题。
   关键词:Citespace;互联网金融;知识图谱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搜索引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支付、投资、信息中介和资金融通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其重要载体便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并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前提下,被用户逐渐熟悉接受后自发形成的新需求,并由此产生的新型金融模式及新业务,遍及零售、娱乐和投资等各个领域。
   2013年互联网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爆发了出来,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支付宝所推出的余额宝,凭借着支付宝用户的庞大基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之后不久类似的产品也不断推出,直接冲击了传统银行业。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率逐年下跌,部分银行流失了超过20%的个人存款,中国金融脱媒的趋势已初现端倪。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过快的成长,缺乏市场监管的环境滋生了大量问题。
   二、数据采集及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检索时间从2012~2018年,共得到639篇相关文献,经过人工筛选,剔除了其中一部分不相关文献和重复文献,共获得有效文献635篇。本文所采取的可视化分析工具是陈超美博士基于Java开发的CiteSpace,可以对文献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人们可以迅速找到这些文献的研究领域,了解其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各项指标,如作者、关键词和被引文献的研究分析,以期得到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趋势。
   将时间切片设定为1年,设置Top N=50,在前中后3个时间分区设置引文数量C、共引频次CC和共引系数CCV的阈值,阈值选择(c,cc,ccv)设置为(2,2,20),(4,3,20),(4,3,20)。图中每个节点代表被引用的文章,节点由一圈圈不同颜色的年轮构成,半径越大,表明其被引频次越高,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共引关系,粗细表明共引的强弱。Centrality代表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代表关键节点,意味着研究领域发生了变革,一般在图中用紫色外圈来表示。
   三、互联网金融的知识图谱分析
   (一)高产出作者与高被引作者分布
   为了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作者分布情况,选取发文量3篇及以上的作者,设置阈值Top N=30,生成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如表1所示。其中高产作者最多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这印证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互联网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结果显示,N=44,E=12,网络密度为0.0127,说明参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机构达到44个,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较为分散,作者之间鲜有合作,并没有较强的合作趋势,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科研群体。
   (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研究主题方面,设置Top N=50,结果共包含107个关键词,276条边,网络密度0.0487。图1所示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关键词图谱。
   通过对图1进行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热点主要在如下方面。
   1. 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与中小企业对接一直不畅,中小企业一直难以获得融资。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主要依靠风投公司、商业银行的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和政府政策扶持获得投资,但是科技公司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以及信用不完善的特点,初创和中小型企业难以从中融资成功。而互联网金融则不同于前者,它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能有效的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进行风险识别评估,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资本的配置效率。
   2. 网络融资的研究,主要是P2P网贷和众筹。P2P网贷和众筹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融资方式。P2P网贷绕过了金融机构,而是基于网络借贷平台,因此其中的信息不对称性远高于传统融资方式,廖理通过数理推导证明了利率无法反映真实的违约风险,借款人的基本信息虽然有助于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但是更多地需要靠投资者自身的聪明才智来进行识别,因此网贷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无法靠自身良好的运行下去。众筹则是直接基于最广大的群众,虽然每个投资个体投资额度有限,但是人数众多,将有限的力量汇集起来便可以启动项目,相比于P2P网贷,众筹的经济收益并非主导因素,更多地是大众的支持,比起小额贷更加方便,但也容易造成资金浪费,缺乏监管等问题。
   3. 第三方支付的研究。国内第三方支付历经初创萌芽、野蛮生长和审慎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市场规模和客户基数不断扩大,盈利水平稳步提升,业务领域持续拓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共享经济的有生力量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根基。然而与之潜伏伴生的合法合规性风险、金融风险和信用风险也不容小觑,一旦失控爆发都将产生難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和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4. 互联网金融创新领域的研究。互联网金融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发展契机,而互联网企业则有机会凭借其在信息上的优势在微贷款领域上扩张,从而撼动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促进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同时互联网金融在中小型企业贷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与传统银行形成互补,减少交易成本,防范风险。    5.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研究。互联网金融成长存在不确定性,参与人数众多,容易触碰法律底线和监管红线。互联网金融属于新生金融业态,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与实体经济,在监管方便必须适度,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互联网金融包罗很多金融衍生品,应当依据其发展动态,风险水平进行动态管理;严防监管套利;依托大数据,加强监测和控制互联网金融的内在风险;严厉打击金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
   (三)互联网金融的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分析
   聚类效果的好坏可以通过modularity Q值和Silhouette值来判断,Q值越接近1,说明网络模块性好,聚类效果较强,类内部联系紧密,类与类间的联系松散,Q值大于0.5意味着网络结构是显著的。S值接近1,表明聚类主题明确,类内部文章内容近似度高,S值大于0.5,则表明聚类的结果是合理的。绘制出互联网金融领域共被引分析图2,包含108个节点,276条共被引连线,Q值=0.6261,S值= 0.562本文聚类结果Q值和S值说明本次聚类是合适的。
   由于CiteSpace进行聚类时是通过抽取文献中具体且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作为聚类名,虽然比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出了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热点,但却不能很好的描述其所代表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聚类的引文和施引文献综合阅读,合并了其中研究领域相似的一些聚类,得到了如下几个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向。
   1. 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金融体系的研究
   包括#0:商业银行风险承担,#1:金融风险,#5: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的主流发展方向。传统金融存在着高垄断,低市场化程度和低金融效率等问题,而互联网金融则优化了资源配置和风险配置,加快了支付结算,完善了竞价机制,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会长期处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存竞争状态。由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具有两个特殊性,即科技风险与“长尾”风险,因此监管是必要的。科技风险尤为突出,黑客攻击、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互联网金融拓宽了交易边界,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参与了进来,容易遭受欺诈和不公正待遇,一旦出现风险便会波及更大范围。
   2. 互联网金融融资方面的研究
   包括#2:众筹,#4:P2P网贷。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一个显著改变就是融资的途径与速度,典型代表就是众筹和P2P网贷。众筹是商业模式众包的一种变体,创立的本意便是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企业发现价值创意,通过众筹平台寻找与之匹配的群众,最后将其转化为真正的价值,一方面降低了融资门槛与成本,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创新的动力。中国信用体系不完善,网贷本身存在着较大风险。王会娟通过研究“人人贷”的数据认为线上的信用认证结合线下走访可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需要政府加强对网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监管。
   3. 互联网金融引发的启示研究
   包括#3:启示,#8:美国。爆发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并非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而是一个与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却又迥然不同的影子银行,而影子银行正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重要体现,它游离于传统银行的监管之外,却能引发监管套利与系统性风险。美国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并且监管和创新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知识图谱的深入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发展以及目前的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它的出现不仅能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另类的融资方式,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降低贷款风险,众筹能汇聚大众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三方支付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捷,无形中减少了生活的成本,不过也存在着信息的泄漏等问题。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需要政府跟进,在监管方面加大力度,管控风险水平,打击金融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好行业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在同一的规则下开展公平有序的良性竞争。同时严厉打击垄断行为,政府需要提前做好前瞻性的考量与战略性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新金融评论,2012(01).
   [2]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4(03).
   [3]郭喜才.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02).
   [4]廖理,李梦然,王正位.聪明的投资者:非完全市场化利率与风险识别——来自P2P网络借贷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4(07).
   [5]孟韬,张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02).
   [6]贾宗敏.“网联”时代即将开启第三方支付监管升级[J].农村金融研究,2017(09).
   [7]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05).
   [8]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金融监管研究,2014(02).
   [9]吴晓求.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J].财贸经济,2014(01).
   [10]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聯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
   [11]王会娟,廖理.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认证机制研究——来自“人人贷”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04).
   [12]王达.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运作、影响及监管[J].国际金融研究,2012(01).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9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