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风景园林是城市景观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能够实现各景观要素的高效配置,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因此,本文阐述了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并且从城市景观规划需要的角度出发,详细地阐述了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中的关键部分,旨在不断提升风景园林的人性化水平与其设计的质量,进而为人们创造舒适的观景及休闲场所。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2-0112-02
  在如今的景观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是最基础的要求,而且人性化的设计不但可以对景观要素进行完善,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对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并且对设计元素也应该有一个整体地认识与规划,积极掌握人性化设计的关键,这也是优化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从而能创造出优美兼具舒适的环境。园林设计也可以应用于人性化设计中,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一是体现了用户最根本的生理需求,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某种意義上说,人性化的园林设计极大地保证了人们的生理安全,所以,人们使用这些景观细节而不必担心什么;二是体现了社会对人性化设计的关怀,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一些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社会是人的集合,也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其中的每个人都享有使用公共空间的权利。而且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更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包容。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也应该把弱势群体的需要考虑在内,这样才能打造出具有人性化的风景园林,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宏观视角。
  1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人的生理结构、不同的生活习惯、个性特征、文化习俗等群体需求的设计过程和方案,并对设计对象进行分类和优化,使其更具适用性和舒适性,从而使用户或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在具体的城市空间设计中,人木无处不在,不仅要满足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人的生理需求,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行为需求和情感需求。
  2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2.1实用性原则
  在风景园林人性化的设计中,应该遵循实用性的原则,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实用性最贴近生活,能让人们产生亲切感。从整个设计来看,风景园林的实用性主要体现为几方面:(1)景观设计中加入了许多休息娱乐场所以及与其相关的整套设施,极大地提升了人们休闲娱乐的舒适程度;(2)人们的参与度得以提升。比如,有些城市中是建设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果园,不但美化了城市环境,人们也能在果园中体验采摘的乐趣。
  2.2宜人性原则
  通常来说,传统园林的管理与建设会受到经济的影响,因此,其园林景观比较简单,艳彩也不够丰富,观赏效果不佳。由此,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不但应该注重观赏的效果,还应该兼顾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宜人性原则就是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2.3公共性原则
  由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娱乐的载体不但要自由,更要求高度地开放。风景园林是人们休闲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打破空间的限制,加入一些休息的座椅,积极打造良好的公共空间与社会环境。
  2.4领域性原则
  园林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休闲与娱乐服务。因此,在设计与建设时,应该充分考虑人们对空间的需要。从人类行为特征的角度来说,景观设计应区分个人区域和公共区域,让人们能够更加自由与舒适地交流,既要反映景观的相对领域,又要体现景观的内在公共性。
  3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特征
  3.1安全性
  在马斯洛的层次理论中,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安全。换句话说,如果设施不能保障使用者的安全,那么,该设施就会成为一种摆设,因此光环细节必须基于安全性进行人性化设计。细节设计的安全性需要从根本上避免用户的意外,减少用户的安全顾虑。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用户的心理需求。例如,风景园林设计中涵盖多处休憩场所和户外设施,并且这些设施设计符合人们在游乐时候的安全性,以安全为首要的原则进行人性化设计。
  3.2耐久性
  耐久性即细部在历经一段时间后变得更加坚固,具有耐久性和跨度。风景园林的每一个细部的施工按图纸完成后,都将承受用户的触摸、践踏、撞击等行为,还需要承受自然界的风吹日晒或气候的极端外力。尤其是风景园林某个景观在细部设计阶段,从材料的选择到施工方法的探讨等,都应考虑这些细部测试的因素,耐久性将增加用户的使用意识和安全性。
  3.3人文关怀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中心是认识人性以及人的价值,同时,在处理各种关系时,一定要确立人的地位,进而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人能够全面发展。这种人文关怀不但在经济上有所体现,在精神上也有表现。首先,应该认识人的主体性,并加以尊重与保障,人可以使用景观细节,但是不是景观细节的主宰者,因此,风景园林细节的设计应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并且迎合用户,而不是让用户反过来适应细节;其次,需要关注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一般来说,当使用风景园林景观细节时,不会只有一种行为,例如,圆形剧场的台阶不仅用来坐着看戏,还用来走路和过街。坐着看戏一般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但可能是出于被动;最后,还需要积极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尤其是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以及年轻人,更需要使用户外的空间。在设计景观细节时,把这些人的需求加以考虑,就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3.4关注弱势群体
  为了实现人性化的景观与园林,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本文探讨的弱势群体的范围仅限于生理上的弱势群体,并不包括其他因素。从生理的层面上说,儿童、老人、孕妇以及残疾人,都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人的需求。如,公园进出口设计上需考虑无障碍的道路坡道,安全扶手以及盲道;儿童群体的使用尺度和安全性;特殊群体的身体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空间设计和复合分布设计因素。   4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的应用策略
  4.1强化景观整体性规划
  园林设计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园林的整体性。园林的整体性,不但可以对景观进行区分,还能够提高人们对景观的识别程度,从而满足人性化的设计需求。景观设计师首先要为景观设计出一个主题,然后对环境进行适当地改善,并且予以美化,进而保障景观的观赏性与安全性,同时兼顾舒适性,最终提高服务水平。
  4.2兼顾人们多样化需求
  人们的不同需求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条件,有了人们的不同需求,才能对景观进行设计与优化,才能进一步地提升人性化的设计质量。但是,实际上人们的需求虽然是各有不同,但还是能够根据年龄段、文化水平与身份类型进行划分,他们的實际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更加注重多样性。例如,在规划儿童活动区域时就需要结合儿童的特征,设计出符合儿童天性与发展的景观,并且注意色彩的搭配,尽量满足儿童的需求。
  4.3实现园林生态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所呼吁的,景观人性化的设计也应该如此,注重生态的可持续性。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园林的植物、建筑与道路,在结构上更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要突出园林特色,把地方的城市特色加入到景观中,从整体上提升园林的品味,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身心更加愉悦。另外,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因此,景观的规划也要考虑到人的实际需求,从而保障景观能够广泛的适用。
  4.4实现细节上的人性化设计
  细节决定成败,在园林的规划中,也是如此。细部的规划也会影响到园林的品质。因此,在设计景观时不仅应该注意多样化,还应该注重细节。例如,在设计景观的道路时,就应该注意以吓几点:(1)立足于整体,综合考虑人流与建筑的分布情况,并且对新的道路进行合理地规划,同时,应该设计出多条道路,人们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想去的景观与建筑,还可以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2)注意道路的宽度,尽量少出现道路太宽或者过于狭窄的情况,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园林的观赏效果;所以,在设计道路时应该有一个标准,既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也能实现良好的观赏效果;(3)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道路建设的成本费用问题,在设计时要保证成本的合理,同时兼具造型美观,注重环境效益。
  5结论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一直在不断地加快,许多的园林在设计时都未能很好地进行人性化设计,因此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例如,景观场所的利用效率不高,甚至有些景观还出现了废弃的情况;还有一些景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在设计这些景观时,并没有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园林设计应该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关注他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涂宣群.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J].四川水泥,2017(06).
  [2]余倩.人性化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3]苗洁.浅谈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大陆桥视野,2017.
  [4]曲宁,滕月.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体现[J].现代园艺,2018(09).
  [5]何雪.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策略探究[J].现代园艺,2018(14):96.
  [6]汪建丁.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体现——以“惠安县科山读书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四川建材,2018,44(03):177-178.
  [7]张春梅.解析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9(20):144-145.
  [8]万伟达.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8).
  [9]高欣朴.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7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