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能力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不可取少的主要因素,国家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国家力量的核心支撑是科技创新能力。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省省会及中原崛起龙头城市,应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创新资源集聚,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關键词:郑州;科技创新;国家中心城市
   基金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校级课题:“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9-YB-2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2月21日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各方面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且郑州市居中国中心城市地位。在“三区一群”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政策优势叠加下,2018年末,郑州全市总人口突破1,000万人,达1,012万人;2018年郑州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达10,143.3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6位,反映了郑州市经济发展呈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本研究主要对郑州市创新能力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郑州市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了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郑州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择
   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监控评价,国内外普遍采用了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本文参照投入-产出原理,考虑到城市科技创新投入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和支撑,科技创新环境影响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基础决定着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产出是科技活动投入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结果。本文最终选择将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基础作为科技创新能力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选取四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
   科技创新投入的二级指标为全社会R&D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员、R&D投入人员、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科技创新产出的二级指标为科技论文发表数、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数。科技创新环境的二级指标为在校研究生数量、高校数、教育经费支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基础的二级指标为GDP、R&D项目课题数、研究生培养单位、地方财政收入。
   三、郑州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一)科技创新投入比较
   1、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从2010~2017年的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投入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广州、天津4个中心城市的经费投入总额远远高于郑州市,在2017年郑州市的全社会的R&D经费投入为1,634,675万元,比北京市的15,796,512.3万元少14,161,837.3万元,其投入额仅占北京市投入的10%;比上海市的12,052,100万元少10,417,425万元,其投入额占上海市的13%左右,上海市比郑州市高219%;与广州相比,少4,331,325万元;与天津相比,少2,952,525元。因此,郑州市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存在较大的差距。
   2、科技活动人员。从2010~2016年的科技活动人员数可以看出,5个中心城市的科技活动人员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各个城市都在重视科技的发展,从事科技的人员数逐年上升。但是郑州市的科技人员数与北京、上海、天津城市相比,科技人员数严重不足。从2016年的科技活动人员来看,北京市的人数是郑州市的7.07倍,上海市的是郑州的4.35倍,天津市的是郑州的2.19倍,可见郑州市的科技投入人员数相对比较低。
   3、R&D投入人员也直接影响着科技活动的投入。从5个中心城市2017年R&D投入人员数量看,北京市的最高,比郑州市人数高383%;上海市第二,比郑州市高219%;天津市第三,比郑州市高102%;广州市第四,比郑州市高19%。郑州市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4、从研究与实验发展机构数上看,2010~2017年五大城市R&D机构数基本呈现上升趋势。郑州市从555所增长到1,092所,平均增长速度为10.1%,北京市从2,298所增长到2,428所,平均增长速度为0.7%;上海市从1,782所增长到2,808所,平均增长速度为6.7%;广州市从625所增长2,357所,平均增长速度为20.9%;天津市从2011~2015年的机构数是上升的趋势,但是在2015年和2016年R&D机构数逐年降低,在2017年降到1,072所。
   从5个城市2017年的机构数来看,上海市排名第一,是郑州市的2.57倍;北京市排名第二,是郑州市的2.22倍;广州市排名第三,是郑州市的2.15倍。郑州排名第四,相比于天津市多了20所机构。整体来看,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中心城市,郑州市存在的差距很大。
   (二)科技创新产出比较
   1、科技论文发表数上,上海市稳占第一,远远高于其他3个城市。而对于郑州而言,科技论文发表数在2010~2015年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在2016年和2017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郑州市和天津市的科技论文发表数差别不是太大,但是郑州和天津的论文发表数与北京、上海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2、专利授权量上,在2010~2017年间五大城市的授权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郑州市从5,600项增长到21,149项,平均增长速度为20.9%,北京市从33,511项增长到106,948项,平均增长速度为18%;上海市从48,215项增长到72,806项,平均增长速度为6.06%;天津市从10,998项增长到41,675项,平均增长速度为20.96%;广州市从15,091项增长到60,201项,平均增长速度为21.85%。在专利授权量上,郑州市远远落后于其他4个城市。    3、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上,郑州市排名最低,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距很大。在2017年,北京市最高,是郑州市的27.69倍;上海市第二,是郑州市5.36倍;天津市第三,是郑州市的4.06倍;广州市第四,是郑州市的2.21倍。
   4、从5个城市2017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励数量看,北京和上海的国家进步奖数最多,是郑州市、天津市和广州市的2倍,郑州市是19项、天津市17项,广州市19项。与2010年相比,郑州市的进步奖数有了近2倍的提高,说明郑州市在科技国家级的奖项方面还是有一定提高。
   (三)科技创新环境比较
   1、在2017年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上,郑州市与北京市、上海市存在极大的差距。郑州市人数为26,370人,北京市为312,400人,是郑州的11.8倍;上海市为151,536人,是郑州的5.75倍;天津市为60,297人,是郑州的2.29倍。但是,广州市的人数却低于郑州市。郑州市的在校研究生数量与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存在较大的差距。
   2、从2010~2017年高校数量上看,郑州市的高校数与其他4个城市的差距不大。除了广州市的数量较高一些,其他4个城市的高校数量基本一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北京、上海相比,郑州市的高校只有1所是211高校,高校的数量上可以与其他城市相比,高校的质量上与其他城市存在天壤之别。
   3、从教育经费支出上,国家注重教育发展,5个城市的教育经费都是逐年上升。从2017年5个城市的教育经费支出来看,北京市最高,比郑州市高293%;上海第二,比郑州市高256%;天津第三,比郑州市高87%;广州市比郑州市高64.7%。说明郑州市的教育经费支出与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州市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科技创新基础比较
   1、国内生产总值:从5个城市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看,上海市最高,郑州市最低,郑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最低为91,937,700万元,仅相当于北京市GDP的32.82%;上海市的30.01%,广州市的40.22%,天津市的49.56%。
   2、研究生培养机构:从研究生培养机构学校数可以看出,北京市最高,上海第二,天津第三、广州第四,郑州最低,机构数仅为北京机构数的6%,上海机构数的20%。与广州、天津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3、R&D项目课题数:在2010~2017年的R&D项目课题数中,5个中心城市的课题数都是逐年上升的。与其他城市相比,郑州市的R&D课题数在其他城市课题的比例上基本呈现上升的状态。与北京市相比较,在2010年郑州市课题数仅为北京市的9.9%,到2017年为14.7%;与上海市相比,从2010年16.7%上升到26%;与天津市相比从2010年的49.9%上升到77.8%,差距在逐渐地缩小。郑州市与北京、上海、广州的差距非常大,与天津的差距相对小一些。
   4、财政收入:从2017年5个城市的财政收入看,上海市最高,为66,422,600万元,相比郑州市的17,268,000万元,高了285%;北京市第二,为53,163,000万元,比郑州市高了225%;广州市和天津市的相对低一些,分别为28,448,315万元和23,100,000万元,比郑州市高了64%和33.6%。
   (五)结论。通过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郑州市科技创新指标从2008~2017年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在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比较中可知郑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他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郑州市政府在创新投入方面远低于其他城市,使创新产出的提升有很大的制约,郑州市的科技创新提升空间较大。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郑州市R&D人员投入数和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导致科技市场合同成交额呈上升趋势,郑州市经历了创新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且上升步伐加速,但是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仍处于下游水平。
   2、郑州科技创新能力与其他城市相比较弱,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直接影响到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的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研究与开发经费充足,就可以聚集更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科技创新必须经过长时间、高投入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3、郑州市创新环境、创新基础评价值较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低。主要问题在于在校研究生数量和高校数少。郑州市创新人才的数量和层次与其他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来说有着较大的差别,特别缺少高素質人才和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创新人才的缺少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缺少动力。其次在于创新意识不够,专利授权量数量少。说明居民的创新意识还不够深入,缺乏自我创新的意识,没有意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创新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提高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为促进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缩小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差距,提出以下提高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策略: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投入对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其中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直接影响到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的投入,研究与开发经费充足,就可以聚集更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科技创新必须经过长时间、高投入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科技投入,把有限的经费用于科技创新。
   (二)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郑州地区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教育资源极少,教育投入远远不够,无论是在校研究生数量还是高校数与其他城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郑州市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增加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创新人才,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扩大创新人才队伍。
   (三)树立创新意识,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巨大的作用,郑州的专利授权量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较少,说明郑州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乏创新成果的转化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鼓励郑州市科研机构、科技馆、图书馆与各级学校。社区进行合作,举办科普宣传等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提高居民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利华,胡先杰,汪小星,汤承双.南京市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9.19(1).
  [2]张天译.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7.
  [3]李秀峰.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4]郭梦萦,贾辛欣,朱文.山东省17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山东科学,2018.31(1).
  [5]曹荣荣.中国区域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8.
  [6]李小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视角下郑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8.18(7).
  [7]于小琳,刘长,刘希玉.中国四大经济强省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及山东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