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是陶瓷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陶瓷文化生态保护是其重要内容。加强陶瓷文化生态保护,需重点把握人与环境、陶瓷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以及政府主导这些关键点,坚持开放性、发展性、以民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发展路径。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
   基金项目:景德镇市社联2019一般课题:“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月6日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积淀了深厚的陶瓷文化,文化形式多样、存续状态良好、社会认同广泛。但是,由于近代陶瓷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机遇错失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传统陶瓷文化的比较优势显现并不明显。为此,加强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研究,探索保护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陶瓷文化生态保护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用好“双创双修”,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的开发、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环境恶化”等这七个方面影响,使得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同质化中逐渐萎缩甚至消失。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筛选凝练的结果,但是近百年来,工业化的突飞猛进使得经济全球化、文化趋同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迅速,规范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必然削弱文化的个性化特征,抹杀了文化多样性,这已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陶瓷文化的发展。现代文明的成果让人们受益匪浅,但其对传统文化生态的冲击也是猛烈的,破坏了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传承的乏力,甚至将其推向濒临消失的被动境地。景德镇文化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双创双修”的施行,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也必然需要进一步推进“双创双修”。同时,应明晰一个基本的认识,陶瓷文化生态的保护,其根本在于保护创造和传承陶瓷文化遗产的人及其依存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不能片面地突建各种形式的楼堂馆所,不能把文化遗产以简单的市场化形式用来挣钱,而忽略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修复,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短视行为。
   (二)抓住“陶瓷文化”这个特色。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选择过程,并深深地植根于这方土壤,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最终形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文化认同。“陶瓷”已成为景德镇的特色與品牌,“大气成景,厚德立镇”,经过时代的过滤与沉淀,也已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底色。在城市建设中,文化的特色更具有感召力和持久性。陶瓷文化生态保护,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护、保持陶瓷文化的特有风貌与地域特色,更为突出的是发展和弘扬陶瓷文化特色。要牢牢抓住“陶瓷文化”这个关键,注重里弄文化、陶瓷遗址、民风民族的保护,充分调动广大百姓的参与主动性,激发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的活力。
   (三)做好陶瓷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不胜枚举,从古窑遗址到古码头遗址,从陶瓷博物馆到民风民俗,无不散发着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的重要生活方式,旅游业也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一大产业。旅游是文化的展现,文化是旅游的内涵。从文化发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地借力发展经济的一大特色。厚重的陶瓷文化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闻名遐迩,这对于发展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业大有裨益,也更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陶瓷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只有做好充分的保护发展,充分挖掘陶瓷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价值,让游客深切感受到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更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合理的旅游开发和旅游宣传也有助于陶瓷文化的生态保护。
   (四)抓住政府主导这个关键。陶瓷文化生态保护是个系统工程,不能靠某一特定部门单打独斗来完成。目前,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具有探索性的方式是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而这一模式也是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很多工作理念和思路都具有实验性质,无论是政策把握还是统筹协调,亦或是项目规划和经费投入,都需要政府来主导。同时,规划的实施监督与评估、人力资源的调动、建设项目的推进,都需要政府整合各方面资源以达到合力效果。
   二、陶瓷文化生态保护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放性原则。陶瓷文化生态保护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协同的系统工程,旨在创建一个持续健康、文化向善、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多角度剖析、多思维辩解、多理念发力有利于保护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不同的思路和理念。开放性原则涵盖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时间维度上,要注重横纵结合,不仅要保护现有的陶瓷制品、陶瓷工艺生产线等完整形式,对于古遗址等文化遗产也要采取合适形式使其重生进而保护。不仅要保护“阳春白雪”般的珍贵艺术品,也要保护“下里巴人”般的俚语民俗,做好雅俗共赏,共生互补、相得益彰,保持陶瓷文化的完整性。在空间维度上,要虚心借鉴国外陶瓷文化的优秀成分,在文化互鉴中丰富陶瓷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传播陶瓷文化。
   (二)坚持发展性原则。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从来都是在发展中丰富的,从元青花多元文化元素的融合可见一斑,也只有让其在不断创新中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任何将其密闭固化、束之高阁的行为都最终会加速其灭亡,将其送进“博物馆”。我们要以动态的、创新的眼光看待陶瓷文化,以整体联系的辩证视角对待陶瓷文化生态,使文化与生态相适应,不盲目拔苗助长,不盲目人为选择性抹杀,以完善文化生态环境为驱动,增强陶瓷文化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
   (三)坚持以民为本原则。人民是陶瓷文化历史的推动者与创造者,是陶瓷文化发展实践中的主体。新时代做好陶瓷文化生态保护,更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激发其在保护实践中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另一方面,要使人民在陶瓷文化生态保护中受益。始终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任何社会实践,若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那么这种实践行为便毫无意义。    三、陶瓷文化生态保护路径探索
   (一)加强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学院、省所、部所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优势,组织专家学者对陶瓷文化生态保护进行理论研究,概括和提炼保护边界和范畴,确定保护内容。虽然目前关于陶瓷文化保护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也有部分成果。但得到民间和政府共同确认的却少之又少,理论转化为实践不够。应充分把握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试验区建设这个契机,针对性开展课题研究,认真组织论证,做好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的提炼与弘扬,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实效。
   (二)完善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的政策法规配套。政府在科研机构、学者研究基础上,明晰、确认陶瓷文化生态保护需要的政策保障。充分尊重并完善历史上关于陶瓷文化保护的方法措施,将好的做法形成规范性文件进行固化推广,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加强宣传引导,鼓励民众保护文化生态的热情与智慧,逐渐形成“人人认同、全民参与、共同保护”的良好局面。同时,做好陶瓷文化场所保护和技艺传承的激励保护,完善对拥有好的技艺的老艺人、传承人退出机制和激励津贴机制,确立一个鲜明的文化保护导向。
   (三)重视特色陶瓷文化的宣传与弘扬。适当的文化宣传利于文化自信的培塑。要充分发挥电影、电视剧、自媒体等网络优势,做好陶瓷文化的宣传,充分建立民众对陶瓷文化价值的情感认同与文化自信,畅通民众自发参与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的渠道,形成一种各部门、各类人广泛参与陶瓷文化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一种行为自觉,并平等享有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
   (四)突出陶瓷文化场所的教育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古窑遗址、雕塑瓷厂、陶溪川、御窑厂遗址、三宝民俗村等陶瓷物化及制瓷活态展示优势,做好陶瓷文化的科普教育和专业教学。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便捷优势,做好陶瓷文化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展示。这不仅为陶瓷文化特殊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好的窗口和路径,更有助于陶瓷文化宣传和推介。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淑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缔約国的适用及我国之因应[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2]张谨.新时期文化的基本功能探析[J].天府新论,2010(3).
  [3]陈华文.特色呈现: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践的核心场域[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9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