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契约达成产业、要素、利益链接一体,农业是商业组织的新形式紧密耦合。为解决农业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产业要素和利益联系不紧密等问题,一些新型农业组织逐渐诞生,形成了利益竞争中的联合体。在调查分析后进一步深入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合于联合体良好发展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联合体 转型之路
  一、概述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邦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农民新的农业经营实体,如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劳动分工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基础,与农业有关的利益为纽带,整合联盟管理机构。但是,联合体式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如何运转?其发展中又将面临哪些困难,而这些困难该如何应对?当前产业现状下我国农户该怎样推动创新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现状,提出有利于其发展的转型之路,从而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阐述。
  二、产业现状
  (一)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缺乏创新
  现代农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是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变革的结果,想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不仅要解决我国农业产业中市场大而生产小的问题,更要重视经营组织的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正在进行中,这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阶段,创新更是为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铺垫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资金流动解决资金投向与资金不足双重难题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资投向与资金不足问题并存,但龙头企业可以利用资金、资产优势解决自身以及农户的资金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提供生产性贷款担保、以优惠价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以降低成本。
  (三)发展能力不足制约联合体组织创新深入推进
  现有联合体普遍缺少人才,导致其发展能力不足。长远来看,联合体若想顺利实现可持续的转型升级,需要培养产户的发展和参与能力,只有兼顾能力培养与组织创新,内向的组织创新,才能为开放式创新的组织进行优化。
  (四)“排斥” 普通农户缩小了组织创新受益范围
  合资企业成立初期,具有“精英俘虏”和“排斥”普通农民的典型特征。但是,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将成为少数家庭农场、大量小规模兼业农民共存的格局。如果农业创新“拒绝”普通农民,则与推进农村产业发展融合精神相违背,更加缩小了组织创新受益范围。
  三、存在问题
  (一)联合经营潜在收益是联合体产生的根本诱因
  农业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引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其比较优势集中在农业产业链的前后环节。但农户相对弱势,资本、技术、风险等制约因素很难突破,因此,联合体需要构建更为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让各方主体承担较为优势的产业环节,共创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政府部门外部推动是联合体产生的直观触发因素
  创新动力来源于企业家职能或动机的实现。企业家发现了盈利机会后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以其自发建立的经营组织促进产业组织创新。而对联合体的产生来说,虽然潜在收益和新型经营主体两个客观因素已经具备,但联合体的成立仍需要政府部门外部推动,这就大大降低了经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其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转型之路
  (一)制定联合体标准,开展示范联合体创建
  选择标准和指标制定的分类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让不同类型的产业以产业联接、要素流动、利益共赢为内在推动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并对示范联合体重点支持,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优胜劣汰的农业产业市场。
  (二)扶持示范联合体,重点扶持联合体内部的经营主体
  整合涉农的相关项目资金,着力解决制约联合体发展的瓶颈制约。通过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提升农业合作社的服务能力等方面,建立强大的基础支撑。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信用担保、融资风险补偿、农业保险、政策补贴等。
  (三)搭建联合体发展平台,优化联合体发展外部环境
  搭建人才支持平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与联合体对口联系,并结对帮扶开展合作共建;搭建主体培训平台,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为联合体开展经营管理、农业技术应用等;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使联合体区域能够覆盖建立一个信息资源收集、分类和规则分发系统,对生产经营进行精细化管理。
  (四)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建立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2017年,我国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联合体成员之间通过内部协调,通过有效规范生产和经营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品牌效益。
  五、总结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是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组织形式创新研究,运用跨学科综合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从理论上阐述了联合体内各主体间要素流动、产业链接、利益共赢的内生机理,并分析联合体运营效益基础和形成机制,明确其评价方法,更加具體地解读产业化联合体的内涵,同时运用实证研究,对产业化联合体的运营效益提出发展联合体的建议措施。本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内容,为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组织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现实意义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为一种创新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达到资金、土地、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的组合优化,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阶段,能引领新的农业管理体系更加集约、专业,使组织和社会的建设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以此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保证农业的持续増效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这必将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2019年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资助。
  作者介绍:王瑜晨(1999-),女,汉族,本科,女,浙江杭州人;姜巧云(1999-),女,汉族,本科,女,浙江杭州人;朱超(1984-),男,汉族,硕士,男,江苏镇江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9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