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长三角一体化下张家港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在长三角区域发展历史进程中,上海大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强核”,是引领和协调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抓手。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张家港要进一步抢抓机遇,提高站位,以最积极的态度接轨上海,并为长三角区域的长远发展出力。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角色定位;对策
  1 张家港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战略意义
  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将享受地缘与优质资源溢出红利。从近期看,张家港要发挥“近水楼台”的地缘优势,有效承接上海优质资源溢出。第一,大都市圈的功能网络一体化是折射周边城市的最大红利:按照规划,沪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和南沿江城际铁路3条国铁线路未来将在张家港市塘桥镇交汇形成张家港枢纽站。尤其,沪通铁路计划于2020年6月正式开通运营,从张家港高铁站到上海虹桥高铁站只需半小时,将深度融入上海“半小时通勤圈”。第二,促进产业分工的优化,利于区域内城市的优势互补和产业交流。第三,都市圈内可以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不同省市间可以进行大数据共享。最后,长三角区域内能够实现加强相似文化的共融共通,促进人文交流并以文化的优势推动经济相融。
  2 张家港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竞争力和条件分析
  2.1 张家港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优势与机遇
  产业和创新优势是加快融入上海的基础,能为上海的制造产业转移、港口物流延伸等做好对应的承接服务。张家港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张家港不仅集聚了冶金、化工等优势传统产业,还构建了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催生了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等重大园区。
  由于近海以及近沪的区位条件,可建设成为上海北翼优势港口和长三角枢纽城市。张家港港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具备连接江海的区位优势,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江较强的物流运输能力给张家港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此外,张家港的货物吞吐量在长江流域口岸的几大港口城市中位居第一,货物吞吐量在2018年末达到2.34亿吨并且超越苏州下辖太仓与常熟港,位居全国县域口岸之首。
  2.2 张家港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2.1 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张家港一直依靠地理位置和禀赋要素资源优势,然而,张家港正面临外需订单下降,而劳动力以及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局面。因此,张家港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需要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2.2 企业间存在同质化竞争,行业缺乏龙头企业
  张家港当地缺乏行业内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集群协作能力仍需加强,企业间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利润空间不足。此外,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业较多,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2.2.3 与太仓及昆山等地在承接上海过程中存在区域竞争
  张家港在承接上海大都市圈及上海自贸区带来的溢出红利的同时,上海转移出来的产业、外溢的资源是有限的,其效益也是边际递减的。所谓僧多粥少,竞争也将成为必然,张家港同样面临着与太仓和昆山等多地的竞争。目前来看,在与上海陆上接壤的5个县市中,离上海最近的太仓以产业合作,帶动沪太深度共赢,数千个沪上项目、一批重大科研载体涌入太仓。而昆山也依靠区位便利与上海实现了轨道交通对接。因此,城市在空间竞争合作中的地位取决于自身的相对竞争优势[2]。
  3 张家港在上海大都市圈发展中的定位
  在角色定位中,上海要主导,张家港要主动。上海既是“1+6”大都市圈的提出者、布局者,也是当前阶段的经济能力辐射方、经济利益输出方,应该主导都市圈的主体功能分布,通过区域内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1”和“6”的发展纲要。
  在今后的发展中,张家港要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城市发展的定位和参照指标,综合分析内外形势及自身相对竞争优势。本文研究提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张家港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定位是通过建设具有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中心”和“长三角港航物流中心”,聚力打造公认的“上海港北翼枢纽港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
  张家港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中心”和“长三角港航物流中心”基础较好,其理由如下:张家港港口条件优越,传统制造产业基础夯实;拥有“园区-港区联合”的先发优势,“区”包括了:张家港保税区、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和张家港经济开发区,以及张家港港口岸;工业园主要指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和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综上,“三合一”的区位优势已经非常明显。
  张家港定位于打造上海港北翼枢纽港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理由如下:张家港港口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是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并与71个国家和地区的473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张家港可以依托长三角经济带,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打造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港口城市。
  4 促进张家港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对策措施
  从“沪港一体化”的目标来看都市圈要素融合的路径,张家港应当将在统筹规划、科技创新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文化融合等方面进行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积极探索,发挥跨区域合作的“1+1>2”成果效应。
  4.1 统筹规划,对高铁地区发展的价值选择应由商务新城向特色小镇转变,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相向发展
  作为张家港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高铁新城也将成为张家港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张家港将重点围绕沪通铁路,推进高铁新城规划的建设进度,高铁新城的建立将突出当地和新经济优势的特色小镇功能,大力发展与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功能相配套,与张家港高端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和消费经济。   4.2 强化协同创新驱动发展,共同打造长三角国际科创中心和制造中心
  实现科技创新转化。加强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标准化+”,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兼顾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引才方向。把张家港置于上海大都市圈的大空间、大格局中,以智能经济、科技创新为发展重点。
  在上海大都市圈发展进程中,张家港应主动接轨上海创新优势,立足于寻求与上海科创资源的对接。例如,加强与张江高科等与张家港产业匹配度较高的园区、科创园合作,未来可将经验复制推广更多本地研究中心。
  4.3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争取实现长三角地区内的联通
  张家港应加快推进陆、海、空三大领域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促成长三角城市群“1小时都市圈”和上海“半小时通勤圈”的网状布局。特别在沪通、沪苏湖等高速铁路建成后,张家港、如皋、南浔、湖州市区将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紧密一日交流圈,是跨城的“居住—工作”联系。例如,尽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和推进双山岛建设直升机场以及南丰镇境内建设固定翼通用机场,更好的满足保税区(金港镇)与上海都市圈之间的商务交通、公务航空需求。
  4.4 聚焦着力公共服务建设,推进长三角区域内设施服务共建共享
  强化教育和人才合作。深化与长三角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合作对接,在高铁新区建设上海与张家港的人才合作示范区,积极引进集聚上海高端创新人才。
  强化医疗卫生互联互通。推进张家港澳洋医院与上海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甲医院进行医疗体系人员的交流与学习,针对上海知名医科类大学进行派遣访问与进修。深化“三医”联动综合改革,推进长三角医保目录统一和异地门诊直接结算。
  强化文化体育合作。争取赢得长三角区域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体育赛事的活动举办权;更可以鼓励和邀请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到张家港创办分院。
  争取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化。打破医保系统自成闭环,加入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将实现医保联网全覆盖;加快实现上海与张家港两地的医保、养老、文化等“一卡通”建设,逐步实现区域社保“一卡通”,医疗“一卡通”、公交“一卡通”。
  4.5 实现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及保税区与上海洋山港保税港区业务对接
  张家港应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对接上海自贸区发展,融入“一带一路”,把握长江经济带建设。苏州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张家港保税区作为苏州市4个保税区之一,地理位置上毗邻上海自贸区。通过对上海自贸区经验特点进行思考,将得到快速复制自贸区的路径和对策。同时,张家港可以通过启运港退税政策,与上海洋山港保税港区复制对接,并研究张家港港区对长三角地区和东欧沿线的辐射功能,提升张家港乃至苏州市对接“一带一路”和策应长三角经济带的能力。
  4.6 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上海的美丽后花园和养老目的地
  張家港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建设, 重点打造双山岛生态建设,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双山岛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岛屿之一,是集生态旅游、度假休闲、产业集成创新于一体的度假胜地。可以与上海学习生态保护规划,合力牢筑长三角北翼生态屏障,不断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参考文献:
  [1]武前波,陶娇娇,吴康等.长江三角洲高铁日常通勤行为特征研究——以沪杭、宁杭、杭甬线为例[J].城市规划,2018,42(8).
  [2]Johansson B.Regional Competition Endogenous and Policy-supported Process.In:Batey PWJ,Friedrich P (eds) Regional Competition[M].Springer,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2000.
  注:本文系张家港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重大项目(2017A04)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0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