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是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问题,不仅要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应尽可能调动学生情绪,激活思维,促使学生把书读进去。教学设计要敢于创新,在知识和意识上要领导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的经验型备课。而是在运用现代教育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立足教学的目标性,互动性和系统性三原则,在备课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思路。具体操作过程的分析也要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加以分析阐述,最终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设计 设计原则 操作方法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设计好的问题,不仅是历史教师应练的基本功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其实,教师在上课前都是要认真备课的,这也可以看成是初级的教学设计,然而传统教学中的备课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主,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主要凭借教师个人的经验,缺乏科学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强调,在教学开始之前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的内容、媒体设置等多种因素进行精心策划,创设教学情境,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问题,从而使所讲授的知识系统化。因此,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问题,教学设计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中学历史课堂的问题设计
  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激荡生波。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把所有的同学都能“吸引”住。所以现代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要摆脱陈旧的一问一答的操作程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敢于创新,敢于投一“石”。例如:初中历史第一册在讲到秦汉文化时,要求学生掌握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为强化记忆,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编者设计一问题:“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祸逃入尼姑庵,这一史实是否存在?”学生们一听乐了,是与否争论不休,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比如,让大家想一想吕后是什么时候的人?再想想尼姑庵是什么宗教的建筑?这两个问题一出来,结论也就出来了。吕后是汉高祖的夫人是汉初人,而尼姑庵是佛教建筑,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我国,时差导致这个史实不存在。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把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牢牢地记在心里。
  再举一例,讲完秦汉经济后,设计一问题“秦始皇吃过葡萄吗?”此题一出学生目瞪口呆,疑而惑之者有之,掩卷沉思、眉头紧锁者有之,瞬间沉默过后,一只又一只要求发言的手举起来……答案并不复杂:秦始皇没吃过葡萄。因为公元前210年就已死去的秦始皇不可能吃到近百年后才从西域传入内地的葡萄。以上两例的问题设计,给我们的历史教学带来诸多启示。
  问题设计首先要着眼于调动学生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所以设计问题要尽可能使问题新颖、灵活,使学生感兴趣。前两例问题就是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去设计的,当所学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原有知识发生冲突时,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从内心深处产生“要思维”的愿望,从而调动了学生情绪,冲破了思维的抑制状态。
  设计问题启示之二,除了能调动学生情绪,容量也要大一些。因为学生对历史学科倍感头疼的问题是记忆繁多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两例问题的解答,涉及秦朝、汉朝诸多的时间、疆域、事件(如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张骞通西域,葡萄等传入内地)等等,然而问题设计的恰当,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经过认真思考、讨论,找到了正确答案。同时对平时倍感头疼的时间、事件有了较为深刻的记忆。反之,如果换个作法,提出一大堆秦汉的有关时空概念问题让学生解答,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也很难产生与“吕后是否进过尼姑庵?”、“秦始皇吃过葡萄吗?”的相同情绪。也就是说,只要给定学生一个问题情境,将若干有联系的概念寓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轻松活泼的问题之中,便能收到古人论散文创作“以约串丰,以少总多,片言明百义,寸水养尺鱼”之效果。
  之三,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激活思维,促使学生把书读进去。严格地说:“吕后是否进过尼姑庵?秦始皇吃过葡萄吗?”仅是为学生给定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情境,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求学生从这个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找到“潜在的”、“真正的”问题,并扩展或重新定义问题,识别若干可能存在的子问题。就象上两例,接到问题后,学生很自然的会想到:“吕后生活的那个时代有尼姑庵吗?秦始皇那时有葡萄吗?”(潜在问题:吕后是什么时代的人;秦始皇是什么时候的人)等等。这些问题很容易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联系,驱使学生探索已知,或者借助教科书,鉆研教科书,使有趣的问题与教科书上若干概念联系起来,那么这种基础上的记忆也就很容易再现。如此设计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这种发现,才会使学生理解最深,也最容易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综上所述,设计好的问题,不仅能吸引所有同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能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分析、归纳、发现规律,沟通联系,促进创新。这样的问题设置和解决过程也胜过目下历史课堂的照本宣科,机械串讲、死记硬背的传统教法,给历史教学带来了青春和活力。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设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果按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也可分为学期、单元、课时设计三种。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一节课内的教学设计。不论哪种教学设计。中学历史教学中设计的原则有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教学相长原则、教学的整体性和最优化原则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