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下来华留学生在华金融行为的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双一流”大背景下,中央重点实施“留学中国”计划,积极提高来华国际教育水平,但来华留学生的金融需求存在一些痛点问题,金融服务水平不平衡,网络化、体系化不足问题突出。文章从来华留学发展趋势特点及金融服务现状出发,基于对来华留学生抽样调研数据、技术接受与行为金融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存在教育费用管理变革需求并实证研究造成来华留学生在华金融行为现状的因素及显著性水平,得出感知易用性是影响来华金融行为的最为显著性因素的结论,以此对来华留学互联网金融产业参与主体提出可行性建议,突出体现来华留学金融產业价值,推动来华留学国际一流金融服务配套产业建设。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互联网金融;在华金融行为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4.011
  1 研究背景
  1.1 来华留学生金融需求与国内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从省属高校来看,来华留学生在华教育缴费支付方式不够便携化、网络化,一些留学生享受奖助学金,由于流程所需时间长、审批流程多,存在相关财务信息传达不通畅不及时、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从重点高校来看,来华留学生虽可以通过英文的网页完成在线学费管理,但网站功能、模式相对单一,各高校建设水平存在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发展起步早、水平高,金融理念在西方意识形态中普遍较强,部分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虽有意参与金融理财,但由于尚无成熟的平台和服务,其显性和隐性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互联网金融在中国金融改革转型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来华留学生相关的金融需求与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1.2 宏观教育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微观主体的战略方向契合
   国家层面来看,一是高教领域:随着“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国家对于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部每年发布来华留学报告,积极推动高校外事交流合作,鼓励更多优质来华留学生源,重点实施“留学中国”计划;二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业态,颠覆了传统金融,国家积极鼓励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 教育层面来看,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高教办学水平发展的重要一环,面向来华留学生积极部署国际教育,不断吸引更多留学生赴华留学并提升国际化水准。服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基础设施分为软性和硬性两大方面,高校普遍重视硬性基础设施建设,但对于软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够重视,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方面较为缺乏。
  1.3 来华留学生市场规模特点及趋势
  来华留学生的体量和增量都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且其经济状况相对良好,具有一定的金融规模和潜在经济效益。从特点来看,一是来华留学人员在体量上庞大,2018 年度来华留学人数总额达到近 49 万人,其中自费生超过 43 万人,占总数的近90%;二是来华留学的人员在增量和增速上不断扩大和加快,其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中国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来华留学生人数趋势呈现底量大、增速快、前景足的特点。
  2 现状抽样分析
  从获取的来华留学生调查样本数据来看,其在华教育费用消费方式中,现金消费占比达65.4%,在线消费占比达34.6%,其中,因为没有在线缴费平台而导致现金缴费的占比达55.3%,认为缴费在线平台不易用的占比达44.7%;来华留学生在其本国进行教育费用缴费支付方式为线上的占比达72.7%,现金消费的占比达27.3%;另外,支持在华在线缴费的占比92.7%。来华留学生对理财和财富管理的认可度中,表示支持的占比80.2%,表示不发表意见的占比2%,表示反对意见的占比17.8%;来华留学生在本国参与理财的占比达76.5%,不参与理财的占比达23.5%,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基本持积极态度。高等教育机构层面,高等教育机构相关财务部门、国际部门支持建立以学费在线管理为核心的一体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占比达约89%,不支持或不表达意见的占比达约11%。部分“双一流”高校拥有英文版在线学费管理平台,但功能结构单一、易用性不足;省属及其他地方高校则几乎没有完善成熟的涉外学生网络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从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来看,拥有专门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或产品基本没有。
  3 研究模型与显著性研究
  3.1 来华留学生在华金融行为影响因子研究
  根据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一般情况下投资者选择购买理财产品,主要衡量收益和风险两大方面来进行决策。结合来华留学生特点,构建如图2所示模型。
  根据模型得到各变量研究假设为:
  期望收益:该变量可以从收益、保值增值、闲置资金配置、理财服务四大方面展开分析,从期望理论的角度研究来华留学生对于在华参与互联网理财的因素。基于该变量提出的假设为:(H1)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服务的期望收益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
  从众心理:从反方面来说,在华留学生几乎不参与理财,是否与其他留学生都不参与理财而产生的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有关,是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该变量提出的假设为:(H2)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服务的从众心理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
  感知风险:风险对于影响购买理财产品意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来华留学生作为投资者,高度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基于该变量提出的假设为:(H3)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服务的感知风险显著负向影响购买意愿。
  感知易用性:针对来华留学生这一特殊人群,语言、文化方面存在一定障碍,感知易用性主要从语言障碍、操作逻辑与习惯展开。基于该变量提出的假设为:(H4)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服务的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H5)感知易用性对在来华留学生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意愿影响程度最大。   3.2 模型实证研究
  3.2.1 抽样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
  6个变量中除支付便捷性变量以外其他变量的Cronbach’s α值均在0.8以上,“支付便捷性”的Cronbach’s α值也在0.7以上,且总量表值为0.898,说明总量表和各个变量均有较好的信度。
  3.2.2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前,对各变量检测KMO 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
  期望收益的KMO值为0.7343>0.7,且显著性为0.000,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下是主成分分析结果。
  上表可以得出期望收益因子分析的一个主成分,特征值为2.387,可以解释53.76%的总方差,4个问题项中除了期望收益3的因子载荷值在(0.6,0.7)区间内以外,其余三项均超过0.7,说明期望收益问题具有良好结构效度。
  感知风险的KMO值0.809在(0.8,0.9)区间内,且显著性为0.00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下是主成分分析结果。
  感知风险的因子分析得出一个成分,特征值为3.023,可以解释60.074%的总方差,四个问题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7,说明感知风险具有良好结构效度。
  由表6可知,感知易用性的KMO值0.749>0.7,且显著性为0.000,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下是主成分分析结果。
  根据表7,感知易用性的因子分析得出一个成分,特征值为2.567,可解釋62.343%的总方差,一个问题项因子载荷大于0.7,另一个问题项为0.698,趋近于0.7,整体来看感知易用性具有良好结构效度。
  由表8可知,从众心理的KMO值0.766>0.7,且显著性为0.000,说明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下是主成分分析结果。
  根据表9,从众心理的因子分析得出一个成分,特征值为2.768,可以解释69.876%的总方差,两个问题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7,说明具有良好结构效度。
  由表10得出下列结果:
  (1)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性(r=.0.01)。
  (2)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与购买意愿,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r=0.663)。
  (3)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感知易用性与购买意愿,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r=0.893)。
  (4) 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从众心理与购买意愿,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r=0.723)。
  综上所述,期望收益、感知易用性、从众心理对来华留学生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意愿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心理驱动因素越大,购买意愿越强;期望收益越高,购买意愿越强;互联网金融产品感知易用性越强,购买意愿越强。感知风险与购买意愿则呈现了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上述结论验证了H1~H4的假设。
  3.4 回归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显示,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假设H5的研究,根据回归模型研究几个自变量中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通过期望收益、感知风险、从众心理、感知易用性4个变量对购买意愿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N=256)。
  方差膨胀因素VIF的值均小于10,容差均大于0.1,因此各变量不存在多元线性问题。其中模型4的DW值为2.032,在1.5~2.5之间,体现样本的独立性较好,不存在自相关的问题。经逐步多元回归后,最终4个自变量进入了回归模型中,得到了模型的回归结果,调整判定系数R方为0.602,说明这4个自变量接受了购买意愿60.20%的变异,回归方程的F值为99.343,显著性概率为0.000,对于t值的显著性概率也均小于0.05,模型回归效果比较显著。从模型中可知,首先进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是感知易用性,且其F值最大,说明感知易用性对来华留学生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意愿影响最大,其次分别是从众心理、感知风险、期望收益,验证了H5假设。
  4 结论综述
  从现状来看,目前市场缺乏相关产品及服务,来华留学生相关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并有进行教育费用管理变革的需求。模型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服务的购买意愿受到期望收益、从众心理、感知易用性的显著正向影响,受感知风险的负向显著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影响最大,即构成其购买意愿的因素当中,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界面交互、国际化的操作逻辑及易用性、多语言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5 启示与建议
  来华留学生有对教育费用管理方式改革的需求,高校与银行金融机构应加强校企合作,金融机构开发互联网缴费平台提供给高校,高校提供推介及信息对接,留学生可以实现在线学费领缴、校园生活金融服务等场景化功能;留学生在华有理财投资需求,特别是在感知易用性上的需求,金融机构可以在平台开发中探索适合来华留学生的、符合来华留学生感知易用性的金融投资产品,并推出广告服务、文化体验活动提高效益,建设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应用平台。高校、第三方金融主体、政府部门的协同参与建设针对来华留学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形成多方建设、多方受益的局面,让金融机构提高效益、挖掘市场潜力,让高校提升国际教育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提高办学能力。
  因为生源质量的局限性,一些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从事非法活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相关参与建设主体可以以来华留学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契机,加强与公安部门、国家安全局的合作,引入领先的金融活动监控体系与后台技术,充分发挥平台公共安全智慧管理的作用,发挥“既可服务留学生,也可加强留学生管理”的良性双效机制。
  5.1 提升高校对外管理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校银、银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良性机制    对于高校主体,一是坚持开放办学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提升对外开放国际教育办学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与市场第三方机构合作引进互联网金融平台服务,建设场景化的校园金融服务与教育费用缴费综合系统,更好发挥服务留学生、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的作用;二是扩大开放办学、推动高教对外开放水平,国际教育部门可以与第三方机构进行留学生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留学生综合管理及信息发布的职能,搭建起平台与留学生线下推介、协助的良性机制。一方面,更多的留学金融服务产品推出,市场竞争机制下,智慧的来华留学金融产品将会提升高校的国际学生服务智能化水平,对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促进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服务并吸引更多来华留学生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5.2 金融机构积极开发来华留学金融理财业务板块,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为银行提供配套支持
   银行金融机构充分发挥金融交易、结算外汇、支付通道搭建的牌照资格优势及资金储量、资信管理等优势,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整合运用科技金融新理念、互聯网多终端技术,推出集智慧教育费用领缴费、信用贷款、理财增值、金融及校园生活综合金融服务的一体化、场景式、开放性强的“互联网+”平台产品,更好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教育机构可以既充当“中介者”,也可以充当“建设者”和“受益者”的角色,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对象、宣传推广服务、信息互通优势;要对产品易用性、操作逻辑及界面交互的国际化、语言的多样性方面重点关注,而不仅仅在于产品语言的整合翻译转换;其次根据来华留学生特别关注金融产品自身因素,在交互逻辑方面重点研究来华留学生的使用习惯,坚持国际化交互逻辑;还可以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将学费管理、校园金融服务进行整合。
  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寻求与银行开展技术合作,融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嵌入相关业务互联网平台,更好提升银行业务智能化科技金融配套建设水平。
  5.3 加强对来华留学生市场调研,提高互联网金融防风险能力
   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金融企业要加强对来华留学生市场的重点关注,加强调研并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及客户的潜在效益,在感知易用性上面下工夫;另外,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安全风险、资金安全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配套防范方案构建,增强抵御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15.17.
  [2]贾焱.互联网金融[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3]刘强.外国留学生的经济成本与收益分析——以英国谢菲尔德市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8(10):17,53.57.
  [4]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J].大众理财顾问,2015(8):12.
  [5]荀宝莉.高校留学生教育的收费管理初探[J].财会学习,2018(21):164.165.
  [6]张民选,黄复生,闫温乐.大学的收益:留学生教育中的经济学意义[J].教育研究,2008(4):22.29.
  [7]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西藏教育,2019(3):3.6.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西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题立项“基于来华留学生国际教育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010)。
  [作者简介]任相宇(1999—),男,湖南浏阳人,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周欣裕(1997—),女,四川成都人,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行为金融;于代松(1967—),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华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6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