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养结合模式下城镇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一道社会难题。本文在南京市养老医疗服务需求现状基础之上,分析南京市现有养老机构在满足空巢老人服务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如何更好地满足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养结合;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
   基金项目:南京审计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编号:201911287015Z)成果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2月3日
   一、提出問题
   城镇空巢老人是指在城市里面,子女远离自己身边的中老年夫妇。通常城市内的空巢老人会出现因为倍感孤独和思念子女而出现心理失调的症状,关注空巢老人是社会各界必须关注的问题。根据2012年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到2050年,空巢老人比例将达到54%,同时其人口也将达到7,900万人。而城镇空巢老人作为空巢老人群体的一大主力军,一方面在人数上占据了较高的比例;另一方面由于其身份特殊性,具有与农村空巢老人群体不一样的特质,需要社会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养老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模式是指利用专业的医疗技术检查和先进设备,与康复训练、日常学习、日常饮食、生活养老等活动相融合。以医疗为保障,以康复为支撑,边医边养、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模式的第一个特点是科学性,第二个特点是人性化。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体检和病理特征分类,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构建智能平台,加强与正规医院方的合作,在养老机构里就设立医护中心,功能包含健康检测、健康数据管理与追踪、医疗咨询与保健康复等,为解决老年人最为迫切的医疗服务需求而服务。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人文关怀与情感关怀,为空巢老人提供贴心、细致的保健服务,给予他们最优质的身心体验。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医疗保健与饮食起居的协调统一可以带来他们情感和精神的需求层面的安全感,是名副其实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和“心有所暖”。
   以前学者对于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如下:沙勇(2016)认为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有一定的整体提升,物质消费需求比重相对较低。因而,当前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要更加注重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供给。向甜(2014)以北京的太阳城老年公寓、江苏省的“度假式”生态养老连锁以及浙江省的乡村养老模式为例,提出养老设施配置的优化要遵循自然理念和人文关怀,兼顾社会化和市场化。李灵芝(2016)归纳出综合养老设施配建的四大影响因素:老年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养老设施配建规划标准、养老服务内容需求以及养老设施可达性需求。应当根据这四大因素构建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型,实现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养老设施的供给与需求达到最大匹配,解决其养老设施配置失效问题,以填补这一城市养老的“洼地”。
   城镇空巢老人由于生活水平质量高、接触多元文化,其对于护理的要求会更高。医养结合相对于传统的养老服务而言,不仅注重公共服务供给、养老设施配置优化和老年人心理的呵护,更要求具有更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可靠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更体贴的心理治疗方案。本文拟从医养结合的角度,探究南京市空巢老人的服务需求现状和尚存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与经验,从不同层面提出可行性对策。
   二、南京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据统计,2019年南京市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146万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户籍总人口的21%,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加上高校、部队以及流动人口等,南京市区的实际老龄化率更高,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到2020年,南京市老龄化率更是将达到预估值24.9%,其中需要政府和社会帮衬的空巢老人就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1%,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了一项社会应该关注的重点。
   (一)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庞大。空巢老人对于养老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庞大,且需求量大小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在一些地区,比如城市繁华地段或者一线、二线城市的城郊,即使规模再大的养老机构,也存在无法满足其对于医疗的特定需求的现象。根据南京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高达90%的老人患有疾病或者出现不同程度身体不适的情况,高达50%的空巢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很多空巢老人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或者觉得现有的医疗设施性价比不高,往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却无法达到预期的结果。我国现在的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常见的病征已经可以得到治疗,且收费水平可以接受,但是还存在很多即使有国家补贴,也无法支持的情况。因此,养老医疗的市场存在较大的缺口,城镇空巢老人面临着“有病无法得到根本治疗”的困境,老人对于养老医疗设施的期望很高。
   (二)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多层次性。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位居一线城市行列,消费水平与价格水平也处于居高不下的位置。养老院的收费价格一般情况是私立高于公立,私立的奢华级别的敬老院与普通养老院的配置不同,收费标准自然也存在差异,并且有一些敬老院是由政府或者单位资助,例如退休军人和干部居住的敬老院,一般费用由政府承担。根据样本调查数据显示:选择1,500元/月及以下的老人占比为3%,选择1,500元/月~3,000元/月区间的老人占比12.2%,选择3,000元/月~4,000元/月区间的老人占比3.1%,选择4,000元/月~7,000元/月区间的老人占比27.1%,由其他选择以及不太清楚的老人占比为12.3%,剩下约四成的老人都一定程度上获得政府或单位的部分补贴以及全额负担。
   由此可以看出,南京养老院的月收费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的差额很大,并且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选择高价位收费价格的群体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样的月收费价格近乎与新就职的员工的平均月收入持平,甚至高于新就职员工的平均月收入,且收费价格仅仅是入住的费用,不包含额外护理和医疗服务的费用,对于一般家庭,很难支撑高价位的养老服务。但是,低价位的养老服务也存在着服务低质量、安全隐患众多以及没有安全可靠保障等问题的可能性,这些顾虑使得很多老年人对高价位的养老服务望而却步,对低价位的养老服务顾虑重重。综合来看,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对于养老服务的收费水平需求趋向中高质量,即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优选质量好的养老服务。    (三)对养老院内设施及资源的需求有其特殊性。在南京的众多养老院中,豪华级别和低档次级别的都占据少数,但中档级别以及社区养老组织占据了绝大多数,这里先不考虑政府和单位主办或资助的机构。对于私营养老院,房间里面的家具、电器等设施都是基础款,尽管满足日常需要是可以的,但很多家具和电器随着年代的推移出现大幅度折旧或报废,已经无法满足保障生活质量的需要,多数养老院在维护和保障基础设施及配置方面还有待改进。城镇空巢老人由于缺乏子女的照顾,其身心皆需呵护和照料,在选择养老院的时候,会尽可能避免那些风评不好、设施简陋的机构。另外,已经居住进去的空巢老人,无法及时反馈其所在养老院的设施情况和跟进改善,以至于他们产生对更好的设施及服务的需求,但这样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在养老机构中,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居住其中的老年人群来说,物质资源除了上一点提到的基础设施,还有一些能够为他们带来客户价值的资源,例如娱乐休闲设施、医疗保健设施和餐饮服务设施等,这些资源存在着分配的关系。因为对于老年人这一特定群体来说,具有一些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征,例如对于饮食上的要求应该是清淡营养,这与要求食物美味且有特点的年轻人来说,二者具有很大差别。再比如娱乐休闲设施的建设,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休闲设施的建立应以锻炼身体为主要内容,娱乐设施的建立也应该遵循适合老年人的原则,避免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造成部分资源的空置与浪费,而另一部分资源的不足与缺乏,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的组合。
   三、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对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经验借鉴
   在发达国家,很早就建立起“医养结合”的照护模式,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长期康复患者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医养结合模式的主要模块是医疗与护理,主要结构分为三方:受众、平台和提供方。受众即老年人及其家属,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城镇里面的空巢老人和其子女;平台即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体制和智能网络平台;提供方即养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本文借鉴了国外养老医疗的经验,结合我国现存的医养结合机构的调查,总结出国外医养结合模式的主要优势如下:
   (一)借助网络平台,建立老人健康档案。以德国的“老年住区式养老”为例,入住的老年人住在专门的公寓里,这种专门的公寓除了有许多方便老年人的设计,比如无障碍设计,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其中的硬件设施,一种是可供选择的电子信号器,另一种就是上门护理服务,也就是特定的养老医疗服务,并且会保存老年人的健康数据档案以及定期更新与追踪。
   我国现有的许多养老机构仅有基础的医务室,可以解决事后问题,但无法预测和保持追踪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养老服务的质量水平。构建医养结合的平台,把医疗和保健纳入养老服务的基础要素,检测、记录和追踪老年人的健康数据,保持智能网络平台数据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这是提升老年人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的举措,也是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采用医养结合模式,促进产业融合。以美国的养老为例,比较著名的就是“太阳城社区”——一个集老年大学、保健医疗、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养老社区,给老年人提供一项全产业链的养老服务,其中就包含医疗服务这一部分,适合所有类型的老年人居住,不仅是养老,更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很多人选择一退休就入住太阳城社区。
   医养结合从某种经济意义上来说,是医疗和养老两个产业的交融,但这两个产业本就存在着共同的受众,所以存在交集。采用医养结合的模式,发挥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同效应,从经济的长足发展角度来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不失为发展养老夕阳产业的一个机遇,利用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开拓其周边产品及服务,共促经济繁荣进步。
   (三)政府支持,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新的路径。以日本的“银发经济”为例,日本政府在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对策方面,把重心放在护理保险制度和居家养老服务上,给国家开展经济活动提供了新思路,即迎合经济趋势、抓住老龄化背后的经济潜力。例如借助科学技术,开发机器人的许多辅助功能,让其参与到照顾老年人的经济活动中,又或者给智能手机添加辅助功能,让其帮助老年人更方便地去操作各种机器。老年人对医疗养老的需求很大,在“智慧型银发经济”引领下,老人关于医疗的很多服务需求都可以被满足。
   在我国,政府也出台了有关养老体制建设的法律法规,重在鼓励和支持养老产业的升级转型,为医养结合的落实与完善提供了制度和法律基础,在相關因素地推动下,医养结合成为改良传统养老业的新路径。
   综上所述,日本、德国以及美国都是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因而养老产业对于它们来说是社会产业经济的一大构成部分。在中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养老事业中,尚处于兴起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人口老龄化一定程度上源自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比起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这样的局势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一定程度上会有相对削弱的趋势影响,而对第三产业无疑来说是新的春天。大数据信息的综合性、全面性、完整性、智能性,既为养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平台与新的机会,延伸新的产业链与开拓产品和服务领域,同时互联网时代下医养结合养老体系建设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经济本身,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与可估的潜力。
   四、南京市现有养老机构在满足空巢老人服务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表1为对南京市区养老机构的部分情况数据统计,表1中的数据显示了在2018年调查的南京市区现存养老机构的医疗设施提供情况和服务星级水平。就数量而言,各区存在较大差异:数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江宁区、鼓楼区、秦淮区,最后三位则是六合区、建邺区、玄武区。鼓楼区和秦淮区为南京市的老城区,居住人口较为密集,而江宁区为南京市的交通枢纽,且水系山系分布众多,适合建立城郊养老院。六合区为南京市江北新区的构成部分,尚处于建设阶段。建邺区为南京市金融中心和商务中心,地价成本和消费较高。玄武区是南京市主要旅游景点的聚集区,外来游客多,旅游业十分发达,养老院数量却处于各区之末,可见政府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养老事业建设的推动。因此,根据各区养老院的数量情况,南京市可能存在各区养老机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表1)    表2显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例如武汉地区,从养老机构的数量来看,南京市(55家)要远超武汉市(41家)。从养老机构的结构来看,南京市除了5A等级和武汉市数量一样,3A和4A等级的数量都高于武汉市。因此可以看出,南京市的整体养老水平高于武汉市。但是,两者在五星级养老机構的建设上都没有体现出较强的实力,高星级养老机构仅为个位数。而且,养老院内存在医务室和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比例仅占有30%左右,更多的养老院缺乏这种能够保证居住在其中的老人可以得到及时的医护治疗和日常保养的能力,因此医疗保障有待提高,星级等级也有上升空间。(表2)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南京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尚存的问题:
   (一)养老机构的规模和数量供不应求。以床位数量来考量养老机构的规模大小,我们根据其他学者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大型养老院占比为29.33%,数量为66所;超大型养老院占比为17.33%,数量为39所;特大型养老院占比为13.33%,数量为30所。所有大型及大型以上的养老院占比总计为59.99%。从以上数据来看,总体上养老院的规模程度较高,大规模的养老院占据了多数。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达到了一定的数据和规模,但仍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空巢老人在入住养老机构之前就面临着没有床位的困境。
   (二)医疗服务的费用令老人“望而却步”。第一部分中我们探讨了南京市区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收费标准的接受度,但因为这部分数据仅包含了入住以后的基本费用,多数有退休金的或者获得子女赡养费的空巢老人能够普遍接受,但医疗费用却很高昂,很多空巢老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匹配治疗和护理的费用,这让养老服务呈现出一个较大的问题。
   (三)设施条件无法满足空巢老人的期望。城市里面的空巢老人,普遍适应了中等水平及以上的生活水平,对于入住养老院以后的生活质量抱有较高的期望。养老院的收费水平和设施条件之间的性价比衡量标准,在空巢老人的思维里体现出的是质量匹配不上价格。他们更希望在同等的价位下,可以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设施。
   (四)缺乏专业性人才和心理疏导服务。传统养老业的从业人员当中,仅有很小一部分人员接受了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因此他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入住的空巢老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失独老人或者常年见不到子女的老人,他们相对于别的老年人,更渴望得到心灵上的照护。现有的养老机构给入住的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服务,但很少会提供心理咨询以及聊天等附加服务,即使增设了这些服务,也不能从根本上破译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只能部分缓解。
   五、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就如何满足南京市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出几点建议
   (一)从政府层面
   1、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养老院扩大规模。针对养老院规模和数量不足以满足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问题,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如果政府出台的政策鼓励市区养老院扩大规模、纳入医养结合的新元素、采购新设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那么对于供需匹配度的平衡调整,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早前南京市发布的《南京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对养老事业进步与革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政府解决各区养老机构分布不均的问题。针对上文提到的南京市各区养老机构数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政府应该做好协调和平衡工作。通过调查民意,对于各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更具体、更深度的统计与分析,尽量缩短区间差异。政府需要把重点转移到养老资源匮乏的区域,加强对养老院数量不足以满足其需求的地区养老事业的建设和投入。
   3、政府加大社保投入力度。对于上文提到的关于南京市空巢老人对养老医疗服务价格望而却步的“现象”,政府应该加大保障力度,政策惠及更大范围的老年人,让养老不再成为一项高负担的任务,降低“未富先老”的程度,让老百姓能够尽可能地减轻负担。同时,对于社会抚养比不断攀升的问题,政府也适当调整经济结构与财政政策,缓和这个杠杆的平衡度,让社会养老发挥自己的经济活力。
   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既让老年人口“安心”,也让养老机构“安心”。政治因素对于城镇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了政策的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对生活保障更有信心,幸福指数更高,价值感和获得感更强烈。对于养老机构的影响体现在:有了政策的鼓励,扩大经营规模,取得更多的投融资,也就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方向与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挑战与难题带来的压力。
   (二)从养老机构和医院层面
   1、增强融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养老院的规模和数量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有关政府政策支持方面,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自身资产水平和资产利用效率、融资能力及盈利能力。另外,这些因素也需要外界的支撑,机构自身应该把握好财务杠杆,在业务方面推陈出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以吸引天使投资人的青睐。
   2、利用好网络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多数养老院在维护和保障基础设施及配置方面还有待改进。这些问题与机构自身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有很大的关联,没有做到严格把控细节,管理体系也存在着疏漏,这反映了工作效率低下的根源是体制本身。上文讨论的搭建医养结合的智慧网络平台,相关企业应当吸取德国的住区式养老模式和美国“太阳城社区”的优点,加强不同级别之间的沟通与管制,随时追踪和检验问题。利用好互联网,发挥其在管理体系中的平台作用,减轻人为的疏漏,客观且科学的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水平与工作效率。
   3、发挥好医院和养老院的协同效应。所谓“医养结合”,不单单是把“医”和“养”简单的排列组合在一起,而是一项富含技术性、专业性与先进性的工程。除了结合养老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鼓励支持,还需要发挥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一大主力军,在给社会大众提供医疗服务的领域有着杰出的成效。    医院应当同步给养老机构相关空巢老人的医疗信息档案,从全面的角度去看待空巢老人的医疗问题。另外,南京市现有的养老院、敬老院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单凭企业自身很难支持高昂费用和硬核技术。因此,发挥好医院和养老院的协同效应,增设院内的基础医疗设施的医护所,医院定期派人上门检查,省去空巢老人只身前往医院就医的诸多不便,加强医院方面在养老事业上的功能,必能推动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从空巢老人自身层面
   1、转变养老观念,逐步认可社会养老。中国的空巢老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守中国传统的老年人,不会认为子女没能在身边照拂,自己就成了孤寡老人,无人善终。他们接触了很多西方的思想,也赞成一些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理论与政策,在享受自身社会保障的同时,也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推崇以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主要代表的社会养老,认为这是一种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形式。老人自身已经强化了对于社会养老的认可,接受并信赖市面上的私营或者政府资助的养老机构,愿意交由敬老院或者养老院打理自己的老年生活。
   2、转变消费观念,自主选择最优的养老方式。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其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消费观念已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养老方式的选择也趋于多样化,在前文对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多层次性和特殊性的探讨中,得出空巢老人对养老服务持有开明、自由的消费观念,他们乐意去自主选择更加舒坦、高品质的且适合自己的最佳养老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医养结合模式下城镇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分析,结合近年来南京市区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养老服务水平的数据采集与内容调查,可以看出医养结合已经成为养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城市里面的空巢老人来说,这是优于其他类型的养老服务。
   空巢老人的身心需要被照料和关怀,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老龄化背景下和稳定经济局势下,更是能够体现社会责任重大与国家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尽管目前还存在着些许挑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这也意味着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需要与时俱进、多措并举。养老事业的探索是一项缓慢且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熙.基于B/S架构的智慧养老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8(6).
  [2]刘璟莹,杨继鹏,刘彦慧.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满意度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7).
  [3]胡原媛,杨钰婷,颜锋.南京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区域与城市经济,2018(24).
  [4]卢晓莉.医养结合型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初探[J].开放导报,2017(4).
  [5]邹秀梅,王建乡.上海市奉贤区农村空巢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6).
  [6]苏文汐.城市空巢老人健康养老需求的优化方略[J].知与行,2017(9).
  [7]刘芳.国外政府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政策与经验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8]毛满长,李胜平.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镇养老模式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9]龔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0]张园.供给侧改革下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J].管理纵横,2018(10).
  [11]王丽娜,曹佳颖,苏红,等.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归因研究: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自助能力的中介效应[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72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