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龄化趋势下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佳宇

   摘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研究老龄化趋势下的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平稳、高速、优质发展,解决人力资源老化和社会资源供给瓶颈的重要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老龄化趋势及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政府层面要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力度,建立并完善老年人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现行的退休机制,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社会层面要加强引导,开拓老年人就业市场,运用信息化手段盘活老年人力资源,完善返聘制度,激发老年人工作热情。个人层面要积极学习,提升工作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关键词:老龄化;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就业渠道;个人价值
   一、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含)以上老年人已达2.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依照国际通用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标志着该地区或国家进入老龄化阶段,我国自200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亿,占2012年全国总人口的10.2%,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开始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就我国老龄化整体情况来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地域分布不均、老龄化发展速度与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失调。老龄化将危害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国家层面上,人口老龄化将导致我国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下降,社会层面上,老龄化制约家庭资源供给及人力资源更新,促成社会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形成负反馈机制。因此,研究我国老龄化趋势下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平稳、高速、优质发展,解决人力资源老化和社会资源供给瓶颈的重要议题。
   二、中国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结果,中国大陆60岁(含)以上人口数量为1.7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同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上升2.93%,其中65岁(含)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19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8.87%,同比2000年人口数据上升了1.91%。根据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逐年向老龄化和高龄化方向发展。
   我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数量多、地域分布不均、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阶段失调等特点。首先,老龄人口基数大,截至2018年年底(数据来源:《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大陆60岁(含)以上人口达2.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首次超过0~15岁的人口比率(17.8%),人口更新能力降低,更新速率趋缓。从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64.3%,从单一养老数量配比角度分析,我国目前大约3.59个劳动力赡养1个60岁(含)以上老龄人,社会整体养老压力巨大。
   其次,我国老龄人口分布不均衡。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中国老年人口分布整体为东部地区聚集程度高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老齡化水平高于内陆地区,从陇西关中平原起,由河西走廊经甘肃和新疆,沿丝绸之路聚集成为带状老龄人口高密度区域;其中,京津冀城市群、江浙沪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等是我国老龄人口集中高值区,我国老龄化地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养老支持力度的不协调。同时,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整体高于世界发展速度的平均水平,根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年人口的多年平均增长率为2.5%,而我国老年人口的多年平均增长率达3.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8%,由于我国生育政策历史变迁及科技发展不断深化的影响,可以预测到我国老龄化进程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增速。
   我国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阶段失调。根据区域人力资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欠发达地区适龄劳动力成规模持续向城市迁移,导致我国发达地区的老龄化发展进程较欠发达地区缓慢,老龄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失调,使得老龄化问题处置资源不匹配,经济欠发达地区老龄化发展更趋于严峻。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推广、医疗卫生状况整体转好、出生婴儿死亡率降低等因素,预测2020~2030年将是我国老龄化发展增速最快的阶段。在2030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增速将保持稳定,但老年人口数量仍持续增长,预测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95亿。同时,我国老年人的性别比例将逐步提高,丧偶、独居老龄人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很多老龄人将面对孤独、空虚的生活状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险支持体系的不段完善,我国高龄老人的比例将不断增长,高龄老人致残、患病率较高,这将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及社会负担。与此同时,社会养老保险成本逐步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将无法负荷社会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果老龄人口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开发,这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劳动参与率大幅下降,为社会劳动力供给、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同时,老年人无法获取社会认同感,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也会威胁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
   三、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层次低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农村老年人口占据较大比例。由于技能水平限制,农村老年劳动人口多是从事单一重复且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相对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城市老年群体,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和身体状况普遍偏差,其劳动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整体较低,但城市老龄人口返回工作岗位的比例相对较小,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工作多是从事劳力劳动,工作领域集中在第一产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层次及开发效率整体偏低。其次,城市中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岗位主要也是环卫工人、门卫保安、清洁保洁、家政保姆等技术含量偏低的工作,大多数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劳动素养的老年人不愿意从事此类工作,城市老年人的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矛盾突出,这就导致大量优质的老年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也是很多城市老年人不愿意再就业的普遍原因。总的来说,我国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效率整体较低,开发层次集中在劳力劳动,我国的老龄人口人力资源开发仍有较大的空间。    (二)老年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缺位
   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尚未建立完整的保障和协调机制。首先,我国没有针对老年人返岗工作的专业指导机构和指导方案,老年人在返岗工作方面得不到有针对性的专业引导,导致大量老年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其次,我国没有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工作体系,没有成规模的老年人工作产业,很难形成适用于老年人力资源特点的工作岗位和产业体系,这就导致老年人的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要与适龄劳动人口竞争,这将极大地打击老年人的工作积极性,错位利用老年人力资源,限制人力资源开发创新和拓展。再者,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相对空白,无法保障老年人工作的合法权益,无法界定老年人工作过程中权力与义务的归属,这也导致老年人工作趋于谨慎,用人单位选择趋于保守。建立并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保障老年人力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将有助于老年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三)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缺失
   我国老年人再就业缺乏实现途径,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再就业多是通过熟人推荐、原单位返聘、自主创业等途径,很少有通过社会公开机制渠道再就业的,且能够通过以上渠道再就业的老年人也多是集中在素质和能力十分过硬的老年就业群体中;农村老年人由于信息闭塞,更多的是选择留在原住地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劳力工作,除少部分通过老乡关系外出打工的老年人外,甚少能够外出从事其他工作。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熟人推荐、原单位返聘、自主创业等渠道很难被广泛推广。我国老年人力资源信息交互平台相对封闭,就业信息传递渠道受阻,高资历且经验丰富的老年人无法获得有效的需求信息,有需求的用人单位无法精准传递用人需求,用人单位及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通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和损耗。近年来,我国虽然建立了很多职能部门管理老年人,但这些部门主要侧重于老年人养老保障工作,没有专职负责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机构,各部门缺乏有效横向沟通协调机制,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上,容易出现政出多头的现象,这使得老年人再就业处于分散、自主、随机的状态,大大增加了老年人再就业的难度。同时,目前人才市场上,学历水平和身体素质整体偏低的老年人口再就业的机会相对较少,老年人口再培养、再教育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使得大多数老年人在求职中不具备竞争力。
   (四)传统观念阻碍人力资源开发
   我国是传统农业耕作大国,人们对于劳动的认知来源于农业耕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精力和劳动能力逐步下降,参与农耕的效率逐步下滑,人们固有对老年人的印象是衰老的身体机能,认为老年人并不适合从事各项工作,传统思维的延续导致当今社会对老年人工作能力存在歧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多数老年人原有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技能已不能指导新时代下的具体工作,社会对老年人工作能力的认可程度整体偏低。同时,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传承颐养天年的思想观念,这就导致老年人在社会关系链接中傾向于选择遵循内心的生活模式,逐步脱离社会,进一步丧失工作能力。
   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途径分析
   合理开发及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是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解决市场人力资源矛盾、缓解社会养老支持事业压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发并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及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多方和谐、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一)多措并举,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加大宣传力度。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手段加强对老年人再就业的宣传,逐步摈弃“老年人无用”、“老年人是社会包袱”、“老年人抢夺就业资源”等不合理、不正确的观念,引导公众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工作价值,推动老年人再次走上工作岗位。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积极建立并完善老年人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老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老年人公平就业的权力。同时,应该完善老年人就业的退休制度、福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保障老年劳动者的合理权益,为老年人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
   优化现有退休机制。我国现行退休机制规定男性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以博士学历劳动者为例,全日制博士完成学业的年龄普遍超过28岁,以现行退休年龄计算,男性博士的工作时间普遍在33年以下,女性博士工作时间普遍在27年以下,现行退休机制导致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与可工作时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这一部分劳动者是我国最优质的人力资源,在现行的退休机制下,最优质的人力资源能够发挥效益的时间却最短。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工作正逐步摆脱重复、枯燥的体力劳动,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也在逐步提高,劳动持续能力稳步上升。因此,我国政府非常有必要根据个人劳动者的自身意愿、身体素质、工作能力及所在行业的工种及工作具体内容,合理调整现有的退休机制,建立弹性工作机制,充分开发和利用老年劳动者人力资源。
   大力开展老年教育事业。构建老年教育体系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重要基础性工作。首先,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教育平等化工作,保障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工种的老年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其次,根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结合人力资源开发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体系。
   (二)加强引导,丰富老年人就业渠道
   开拓老年人就业市场。适龄就业人口的就业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于老年人,老年人工作的就业渠道、适用岗位、工作性内容都需要市场进一步开拓。在规范市场行为的基础上,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有意识地通过提高年龄上限、取消年龄限制等方式禁止年龄歧视,为老年人获得工作机会提供可能。其次,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用人单位聘用老年人,刺激市场对老年人力资源的需求,推动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同时,市场需要开拓适宜老年人从事的岗位,包括:技术咨询、教育学习、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方向,开拓老年人就业范围。    运用信息化手段合理盘活老年人力资源。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平台非常丰富,但针对老年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平台基本没有,而信息阻塞是老年人再就业的最大瓶颈。要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自主调节能力,推动搭建老年人力资源平台建设,盘活老年人力资源;也可以在现有人力资源平台运营的基础上,拓展老年人专属板块,利用现有平台资源及流量,突破老年人就业信息阻滞问题,同时也避免因流量不足导致的运营困境。
   完善用人单位返聘制度。各用人单位要积极制定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制度,包括工作内容、薪酬体系、员工福利、晋升机制等方面,切实维护老年人工作的权益,刺激老年人工作热情。
   (三)积极学习,实现个人价值
   老年人可以积极参加老年教育,不断储备及更新知识,发掘自身潜力,融入并跟上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老年教育可以让老年人弥补正规学历教育的缺憾,还能为老年人充实自己、实现个人价值提供有效途径,既可以实现知识与经历的优势互补,又能让志同道合的老年人聚在一起,形成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给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合理开发并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是缓解社会劳动力供给矛盾、降低老年人供養压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老年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政府层面要多措并举,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年龄歧视,为老年人在就业开拓良好舆论氛围。建立并完善老年人就业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老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优化现行的退休机制,建立并完善老年人弹性工作机制,充分协调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推动老年人再就业。
   社会层面要加强引导,丰富老年人就业渠道。首先要积极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打造技术咨询、教育学习、医疗卫生、健康管理等适合老年人从事的工作岗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合理盘活老年人力资源,推动搭建和优化老年人力资源平台建设,突破老年人就业信息阻滞问题。用人单位要主动完善返聘制度,切实维护老年人工作的合理权益,激发老年人工作热情。
   个人层面要积极学习,实现个人价值。老年人要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主动自发融入社会,积极跟上科学技术的变迁,通过学习和工作充实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晏伶,冯健.中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文地理,2014(02).
   [2]王桂新,干一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科学,2017(03).
   [3]王利.中国老年人口分布的集疏格局及其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10).
   [4]翟振武,陈佳鞠,李龙.2015~2100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J].人口研究,2017(04).
   [5]王录仓,武荣伟,李巍.中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J].地理学报,2017(06).
   [6]陈艳玫,刘子锋,李贤德,黄奕祥.2015~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老年人口预测[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05).
   [7]赵书敏,杨沛然.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北京市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7(09).
   [8]武鹏,韩雪文.农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老年产业协同推进研究[J].农业经济,2018(05).
   [9]渐进式延迟退休背景下城镇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10]王婷,曹羽丰,徐墁壤.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的困境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7(23).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90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