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业发展带动 就业帮扶拉动 政策兜底保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地处四川盆地中南部,幅员2606平方公里,辖60个镇乡,503个村和116个社区,总人口16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2万人)。人口基数大,龙泉山脉与荣威山脉横贯其间,受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形成了数量较大的贫困人口,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915户7831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人口9515户25960人。仁寿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实行“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帮扶拉动、政策兜底保障”三向发力,发挥政策激励作用,鼓励引导搬迁群众不等不靠,激发内生动力,为“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能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带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仁寿县分散安置比例较大,为切实保障搬迁群众稳定脱贫致富,把产业扶持作为稳定脱贫的重要保障,重点在“有主导产业、有扶贫车间、有流转收益、有资产收益、有合作组织、有帮扶措施”上下功夫,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有条件的搬迁户至少加入1个经济合作组织。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按照“确保粮食、稳定南梨、提质北枇、全域柑橘、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和支持搬迁户依托现有的知名品牌,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规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通过“抱团发展”,带动搬迁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目标。成功打造“曹家梨”“文宫枇杷”“新店清见”“中华枇杷园”“农旺—齐家褚橙基地”等12个现代农业基地已产业发展带动曹家镇、文宫镇、新店乡、富加镇、农旺镇、石咀乡、禾加镇、中岗镇、清水镇等10余个乡镇700余名搬迁群众人均增收约2000元。
   二是大力推行新型农业经营体。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要内容,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行“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建立联系帮扶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工作机制,带动搬迁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培育农民合作社150个、家庭农场302个、专业大户291个,通过订单合同、土地流转、保底分红、务工就业、利润返还等方式带动搬迁群众7432人致富增收。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旅游产业带动工程、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培育工程、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工程、旅游脱贫人才培养工程、旅游宣传推介工程。通过打造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辐射周边,逐步实现脱贫。依托禾加镇五龙山、中铁四川黑龙滩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镜湖山庄山地旅游、裸伊谷特色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举办以推广仁寿特色美食、旅游商品、农产品为主要目的的“仁寿大集”,开展桃花节、梨花节、樱花节、樱桃节、桐花节等一系列分会场活动,文宫镇、中岗镇、曹家镇、曲江镇、禾加镇、龙马镇、方家镇、青岗乡、清水镇、黑龙滩镇、洪峰乡、藕塘乡及周边乡镇每年通过开展旅游服务、销售特色农产品等,有效带动周边搬迁群众人均增加收入800余元。
   二、以就業创业为平台,拉动搬迁群众脱贫增收
   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仁寿县一直把“有技能培训、有就业服务、有公益性岗位”作为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手段,全面摸清底数,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组织劳务输出、扩大服务供给,把就业创业扶持精准到户到人,确保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至少接受1次技能培训,并掌握1项职业技能,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实现1人就业。
   一是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整合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经济贸易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等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动培训。实行短期集中培训与长期跟踪指导的模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柑橘、花椒、餐饮、旅游、家政等职业的精准技能培训,做到“应培尽培、能培尽培”,累计培训技能16188人次,建立“就业扶贫车间”4个,就地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717人。
   二是引导和鼓励搬迁群众就业。利用仁寿县人力资源市场官方网站、人力资源市场大屏幕、仁寿就业微信公众号、发送短信等方式,加大县内外企业招工信息宣传;利用“春风行动”“送岗下乡”等专项行动,为搬迁群众,特别是进城入镇购房户提供稳定就业平台,真正实现“农民变工人”。主动对接信利集团,积极开发搬迁群众就业岗位,对到信利集团就业的搬迁全镇给予贫困补助,通过对接信利集团可为全县贫困群众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县人力资源市场每月6日、16日、26日举行现场招聘会,确保有就业意愿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珠加镇在安置点预留土地,按照户均0.1亩田地耕作“微田园”,安排无法从事其他劳动行业的搬迁群众耕种农作物及蔬菜。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县内就业3325人,县外就业6176人。
   三是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按照“只减不增、最长三年”的原则,加强对全县568个贫困村安置公益性岗位的监督管理,公益性岗位优先用于看护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重度残疾人的搬迁群众。落实搬迁群众公益性岗位498人,每人每月岗位补贴标准300元。
   三、以政策兜底为保障,解除搬迁群众后顾之忧
   重点落实低保、养保、就医、就学等惠民政策,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制度保基本、救急难、兜底线功能,有效保障搬迁群众基本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一是做好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按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做到应兜尽兜、应扶尽扶;按照不低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和全省(市)农村低保标准调整全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实行按标分档施保,做到应补尽补。
   二是帮助搬迁群众代缴新农合保险。为进一步减轻搬迁群众经历压力,按100元/年每人为搬迁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至2020年。
   三是实施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严格按照《仁寿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十免四补助”等政策。全面落实对25960名建档立卡搬迁人口的“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并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县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倾斜支付政策、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顺序予以保障,统筹使用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医药爱心扶贫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等,通过以上综合措施,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
   四是认真做到义务教育全覆盖。县教体局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构建城乡一体化教育联盟等举措,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享受更公平的教育。有效确保了易地搬迁适龄儿童(6—15岁)义务教育全覆盖。对县外就读的建档立卡学生,由乡镇扶贫办采取公函、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学生回仁寿申请资助,确保县外就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救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8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