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沙窝沟金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的东端,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文章通过对沙窝沟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硅化蚀变带地质特征的阐述,说明金矿蚀变带与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关系,并对矿床成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沙窝沟金矿;硅化蚀变带
  沙窝沟是一个与燕山期石柱子复合岩体有关的Cu、Au、Ag、Mo、Pb、Zn、Fe“多位一体”的复合矿床产出地,无论从“就矿找矿”还是从老矿区“二轮找矿”的角度都应开展新一轮的地质工作,开展金、铜找矿会取得良好的地质成果与社会经济效益。
  1 区域地质背景
  沙窝沟金矿床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的东端,亦处于鸭绿江与太平哨两条北东向大断裂中间所夹持的北西向构造带中。地层有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震旦系钓鱼台组、南芬组和桥头组,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及第四系。构造以北东向为主,中间夹持北西向次一级构造。岩浆岩较发育,主要有燕山期石柱子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川沟花岗岩及各种脉石类。
  石柱子岩体长轴呈北西向,长约18km,宽约7km,面积大于100km2,是一個深侵位、遭受中~浅剥蚀的小岩基。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爆破角砾岩的复式岩体。控制区内万宝铜矿、沙窝沟金矿床等众多矿点,为成矿提供热源和部份成矿介质。主要岩石为花岗岩,岩石类型、岩相变化较小,其岩体成因与成矿作用与石柱子岩体均有区别
  区域已知金属矿床、点32处,其中铜18处,金4处,钼3处、铜、钼1处,铅、锌5处,构成工业意义有万宝小型铜矿、万宝中型钼矿、沙窝沟小型金矿床。
  2 矿区地质概况
  2.1地层
  矿内地层为下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和第四系,其中辽河群盖县组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和南部。主要为变粒岩和黑云母片岩,中-粗粒变晶结构,块状及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黑云母。岩石受混合岩化作用,局部沿片理发育长英质脉体,但总体以变粒岩为主,岩石中见星点状及细粒团块状黄铁矿,局部见含石墨变粒岩扁豆体。这套碎屑岩建造是辽东裂谷中、西部地区金银矿床的主要矿源层和赋矿层。
  2.2构造
  矿区内构造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为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两组断裂。
  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区的西部,延长70~750m,宽0.50~10m,破碎带内局部平行走向的节理发育,构造性质显示张扭性特征。该组断裂控制着硅化蚀变带的形态、规模和产状。亦控制部分煌斑岩和闪长玢岩脉的展布方向。近南北向断裂:延长90~240m,宽1.10~9.00m。该组断裂控制着部分硅化蚀变带和煌斑岩的形态、规模和产状。
  2.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发育,北部大面积出露燕山期石柱子花岗闪长岩,局部出露煌斑岩和闪长玢岩脉,均为燕山期活动产物。
  3 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在矿区的西部盖县组变粒岩中发现了北西向硅化蚀变带2条、石英脉1条和蚀变破碎带2条、近南北向石英脉1条。
  Ⅰ号硅化蚀变带:地表延长750m,出露宽度3.6~10.3m。岩石较破碎,局部呈致密块状,发育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地表Au、Ag矿化显示不明显。经钻孔验证,硅化蚀变带倾斜延深控制大于300m,局部地段有矿化显示。在ZK0-2孔深296.84~297.53m,穿厚0.69m,Au 0.47×10-6。在ZK8-1孔深234.32~234.92m,穿厚0.60m,Au 0.42×10-6、Ag 29.6×10-6、S 35.2×10-2。在ZK8-2孔深299.41~300.41m,穿厚1.00m,Ag 42.0×10-6;说明硅化蚀变带深部有Au、Ag矿化显示,受张扭性断裂控制。与矿化有关蚀变主要为硅化和黄铁矿化,其次为绢云母和碳酸盐化,见有细粒浸染和团块状黄铁矿。
  Ⅱ号硅化蚀变带:地表延长110m,出露宽度7.24m。岩石呈致密块状,发育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经ZK8-1钻孔验证,在孔深288.78~289.78m,穿厚1.00m,Au 0.38×10-6、Ag 46.8×10-6。
  Ⅲ号蚀变破碎带:地表延长90m,出露宽度1.70m。岩石较破碎,发育较强的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
  Ⅳ号石英脉:地表延长75m,出露宽度0.50m。岩石呈致密块状,发育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经刻槽取样分析,地表矿化不明显。
  Ⅴ号蚀变破碎带:地表延长320m,出露宽度0.90~2.70m。岩石较破碎,发育较强的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局部发育较强的硅化。蚀变破碎带被北西向的闪长玢岩脉截断,但没有位移。
  Ⅵ号石英脉:出露宽度1.10m,走向近南北。由于地表覆盖较厚,延长方向揭露效果不好。岩石呈致密块状,发育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经打块取样分析:Au品位12.3×10-6,经刻槽取样分析:Au、Ag矿化显示不明显,说明矿化分布不均匀。
  3.2矿石矿物特征
  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和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石结构为中细粒自形-半自形晶。矿石构造为致密块状浸染状构造,呈细粒状、不规则状分布于矿石中。矿石类型为硫化物矿石,为黄铁矿型。
  3.3矿体围岩蚀变特征
  硅化蚀变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呈线状分布,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与Au、Ag有关的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
  4 矿床成因分析
  成因为硅化蚀变岩型,成矿期为中生代印支-燕山期。找矿标志为:硅化。脉岩(煌斑岩和闪长玢岩)上下盘。构造破碎、高岭土化等蚀变较强,硫化物含量较高对成矿有利。
  5 结语
  沙窝沟金矿赋矿空间为岩体接触带附近、北西向构造或北西向与近南北向构造交汇部。矿区为沙窝沟金矿区的南东延长、辽河群地层与花岗闪长岩体的接触部,其成矿条件与沙窝沟金矿相同。在矿区的中西部发现了6条硅化蚀变带及石英脉。其中Ⅰ号硅化蚀变带地表延长750m(两侧延长未封闭),幅宽3.60~10.30m。经钻探深部验证,倾斜延深大于300m,最高品位Au 0.47×10-6、Ag 46.8×10-6、S 35.2%。矿区内亦发现了近南北向的硅化蚀变带,但由于地表覆盖较厚,槽探施工困难,是否还有隐伏北西向和南北向硅化蚀变带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张威,赵广繁等.辽宁省宽甸县沙窝沟金矿外围区普查地质报告[R].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37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