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河北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推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在县域。当前,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存在要素投入不足、创新主体偏少、管理水平较弱以及科技市场建设滞后等問题。全面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构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加强地方产业发展基金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此外,在当前的县域科技创新要素约束下,借力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开展全方位合作,亦是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科技创新;县域经济;河北省
  我国对县域科技创新的研究始于90年代开始的对县域经济的关注,在随后的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和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得以发展。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区域层面的科技创新模式、绩效评价、治理路径的研究明显增多;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并提出“在有条件的县(市)建设创新型县(市)”要求。
  1 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河北省共有132个县,占国土面积的86.48%;县域人口数5576.32万,占总人口74.65%左右;县域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省的61%、35%、59%和55%[1]。县域经济在全省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作为传统产业占重要地位的北方大省,河北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推动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在县域。2018年,河北省R&D经费投入强度为1.39%,与全国平均水平(2.18%)相差0.79个百分点。企业是R&D投入的主体,但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7%左右,与东部其他主要省份差距较大,与发达国家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3-5%的比重差距更大[2]。
  2018年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针对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要素投入不足、企业主体偏少、管理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等方面问题。2019年,河北省按照分类指导、科学施策、典型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又出台了《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2019-2025年)》,提出了支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六个一’工作思路,即一套指标来监测、一把尺子来衡量、一组举措来支撑、一批奖项来激励、一份报告来指导和一支队伍来助力。通过建立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县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估、考核和针对性辅导,激励和引导县域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2 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
  2.1 科技创新要素投入不足
  2.1.1 财力投入不足
  一方面是政府投入不足,且两级分化明显。在近年来“去产能”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下,全省县域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反映在科技创新支出上,2017年,全省各县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平均值仅为0.1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不足1%。此外,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差异较大,全省支出水平前三位的县合计为占全省县域财政科技支出总额的18.4%,全省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较为突出。另一方面是企业投入不足,且投入结构欠合理。一些企业认为研发投入高且风险大,加上融资难等原因,不情愿进行研发投入。除投入不足之外,企业R&D投入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如资产性支出不足、经常费用支出远高于实验发展支出等,可见企业对于新上研发项目较为谨慎,且研发行为偏于保守。
  2.1.2 创新人才匮乏
  尽管河北省高校密集,但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2018年,全省人才流失率为55.6%,为全国人才流出第三大省。目前,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研发人员7人,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18位,不足北京的十分之一。各县区都不同程存在“本地人才留不住,外来人才引不来”的情况。特别是生产环节的高技能人才和研发环节高水平人才缺口较大;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等领域为“重灾区”;一定程度上导致钢铁、初级制造等主导产业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2.1.3 用地指标限制
  科技创新活动密集的新产业、新业态在用地上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点:用地类型可多可少、用地规模可大可小、用地期限可长可短。这些特点给大多数县区目前较为固化的“一刀切”式土地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点状供地”“弹性供地”“新型产业用地(M0)”等政策普及率低;许多县区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指标缺口,在厂房改扩建用地、研发配套用地、园区外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
  2.2 科技创新企业主体偏少
  企业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者、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者和地方新旧动能转换的推动者。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全省40%左右的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到1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根本原因是县域经济发展仍以传统动能为主;直接原因是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不高。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经济欠发达县域多为农业县,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经营主体较多;农业企业本身享受减免所得税等各种优惠政策,导致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吸引力;个别企业甚至担心在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由于要按要求开展研发活动,而带来“额外”的费用支出。
  2.3 科技创新管理水平落后
  从政策的顶层设计看,一些县域的宏观政策还存在“科技、经济两张皮”的情况:政府科技创新政策与招商引资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的协同度不够,科技创新政策独立于产业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之外,一些县的科技创新政策“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考虑或较少考虑“市场需求”,把专利数量、平台数量、科技型企业数量等同于科技创新工作目标。从科技管理部门看,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全省县域保留科技局27个,占比仅为16%,大多数县科技管理部门并入发展与改革部门、工信部门、教文体部门等,机构改革旨在更好地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但短期内造成的人员总量缺乏、业务不对口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此外,基层科技管理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也难以适应当前科技管理工作强度大、节奏快的特点。   2.4 科技创新市场建设滞后
  一是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完善。河北省高校众多,人才和研发优势明显,但其研究活动经常表现为先进的技术性指标,不具备产业化生产的条件;2017年,全省各地区高校有效发明专利4491件,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103件,收入819万元,转化率仅有2.3%;且高校专利所有权转让收入为7.95万元/件,远远低于全国33.1万元/件的平均水平。二是科技创新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信息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等服务能力不强、专业化程度低。三是科技创新信息建设滞后。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数据库、科技专家数据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数据库,研发机构及平台数据库等重要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面向县区的开放程度低,影响了科技市场要素配置效率。
  3 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3.1 引导构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
  《科技进步法》规定要“推动全社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也规定县一级要“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由于科技创新投入周期长、回报难以预估,越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越要靠政府去引导和推动。要引导地方政府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銀行信贷和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本为支撑,以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融资体系[3];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技投入机制,切实保障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3.2 突出地方产业基金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作用
  各地方的产业发展基金或产业引导基金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高新技术企业引资、主导产业动能转化的责任。例如,石家庄市鹿泉区2017年引入风险投资机构5家,设立总规模51亿元的产业引导和扶持基金;秦皇岛市抚宁区2017年设立了由省、市、区三级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联合成立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对产业发展基金的投向作出明确的要求;从顶层设计上对招商、投资的重点进行把控。
  3.3 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全方位战略性合作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地方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一是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研发;二是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服务社会的功能,与地方联合建立各类科技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三是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管理人员作用,创新工作思路,通过选派“挂职副县长”“挂职副局长”等方式,弥补地方科技管理人员的不足;四是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讲师团的作用,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宣讲国家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五是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促进专利等科技成果的转化交易。
  参考文献:
  [1]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2018.
  [2]王春蕊.河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思路创新及未来形势预判——2019—2020年河北省经济形势分析会综述[J].经济论坛,2020,(01):5-10.
  [3]张军.把握四个支点实施创新驱动[N].安徽日报,2018-03-06,(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3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