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占据着U微笑曲线的中低端位置,表明中国制造业呈现“三低”现象即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低、价值链地位指数偏低、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低。如何突破发达国家制造业领导者操纵的“低端锁定”压力,进一步确立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呢?本文提出定位国内不同层次企业,制定不同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新战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急需的研发资金投入,推进制造业“两化 ”的深度融合以及加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关键词:制造业;价值链;策略;地位提升
  0 引言
  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受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速度的影响,正在被新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代替。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产品研发、材料采购、半成品及产品的制造、销售渠道和服务等环节相对独立,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配置工作。而各个国家也根据其在价值链上对产品价值增值做出的贡献大小来获取不同的收益,它们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排位”也日益清晰化。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本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排名”,发起了称为 “第四次工业革命”或“智能化工业革命”的新浪潮。
  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占据着U微笑曲线的中低端位置,如何突破发达国家制造业领导者操纵的“低端锁定”压力,进一步确立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呢?这个问题成为当下焦点,急待解决。
  1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总体概况
  2001年至2016年,中国工业制品出口、进口、贸易余额以逐年递增的态势发展,特别是贸易余额从453.88亿美元飙升到9221.06亿美元,增长几乎20.3倍。这项数据,说明我国正积极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
  另一方面,受国内制造业产品市场日益“饱和”的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全行业国内增加值比重日趋下降,而国外增加值比重趋于上升态势,在2011 -2016年期间,提高了23.88 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日趋攀升。但从我国制造业行业细分贸易结构数据中我们得出:我国出口贸易以低技术产业为主导,进口中、高技术产业所占比率较高,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地位。(注:如表2-1所示)。
  2 目前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体系的现状
  2.1 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低
  U 型“微笑曲线”中中国的制造业绝大多数处于中低端位置,表明中国企业获得的利润较低。例如,浙江报喜鸟集团为美国代加工世界名牌衬衣Hugo Boss,其售价每件约 120 美元,而中国制造商只获利10% ,其余 90% 的利润都归渠道商和品牌商。类似的情况下,许多中国企业逐渐沦为国外“代理加工厂”或“贴牌生产线”,高附加值部分的利润都流去国外的经销商。
  2.2 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同行业水平差距较大
  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是通过一国中间品出口价格除以世界加权平均单价的比值来计算,可以衡量一国制造业水平的高低。如果计算的结果指数大于1,表明该产品在全球价值链所处的地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指数越大,那么它的地位越高。中国号称是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贸易大国,那么装备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如何呢?从2012-2017年的数据统计来看,该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多数年份都小于 1,数据证明我国与世界同行业平均水平还是差距甚远,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整体水平偏低。
  2.3 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获利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国内附加值和国外附加值是衡量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该国家对外贸易出口价值的重要指标。如果本国企业对国外上游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深,则国外附加值比重较大;反之,如果本国企业占据全球价值链的主要部分或关键环节,导致利润较大,则国内附加值比重较高。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公布一项数据中,我们将2015年中国出口贸易总值与其他制造业强国作了比较,不难发现,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国内附加值为62%,排名较后,低于美国27%,澳大利亚25%,日本20%,说明在出口贸易获利方面中国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3 影响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主要因素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处于u型微笑曲线的中底端,是受制于多种因素的结果。从内外两个视角综合考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 工业化强国主导利益话语权,采用“低端锁定”策略
  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工业化强国凭借着自身产品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的优势占据着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高端,它们扮演着引领者和支配者的角色,主导着利益分配的话语权。而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打着“知识产权保护、市场隔绝”等旗号的打压下,被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即“低端锁定”,很难向附加值较高的前端领域发展。
  3.2 国内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
  产品附加值高低决定着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的多少,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在于增强本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与本国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有着紧密关系。据CEIC数据统计,从2014-2017年世界各国研发资金占GDP比率情况来看,美国以年均投入占比72.18%排名第一,德国为61.5%排名第二,日本以59.6%排名第三,而中国的研发资金占比仅为27.8%,远远落后于英国、韩国、法国等国家。并且中国在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技术行业研发投入资金更是相比这些国家低14.9~47个百分点。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使得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就低,距离全球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相差甚远。
  3.3 国内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与美、德、日等制造業强国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内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主打数字代、智能化、网络化运用的发达国家制造业,已经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而中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极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第二,与世界同行业最大企业相比,国内制造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例如,中国电子类产品出口份额同其他行业相比最高,但其销售额却不足世界最大企业1.27%。第三,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国传统的中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产能过剩,出口赚取的利润空间不大,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出口赚取的利润较少,长期被迫滞留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3.4 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取代
  原来中国依靠着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使用费少、财税政策优惠,挤进了恶性竞争劳动密集型价值链的国际市场,甚至筹划着一步步向其它类型价值链渗透,可长期以来的优势慢慢被越南、柬埔寨和印尼取代,上述国家工人薪水不足中国劳动者工资的0.15倍,这加剧了中国在价值链低端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而与发达国家的每千元产值能耗对比上,是美国的4.5倍,是日本的8.9倍,来自全球价值链前端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进一步压缩了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空间。
  4 促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策略
  中国要尝试凭借自身优势和潜力,占据全球价值链主导地位,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获得更大的外部利益和外溢效应,探索着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1 找准国内不同层次企业定位,制定不同升级战略
  面临世界经济的多重机遇,抓紧构建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握全球各国的机遇与挑战,设计全球化发展战略,助推中国制造业攀升到全球价值链的前端。已经在全球打响知名度的企业(如阿里巴巴集团等),则可以利用核心技术向更深层次挖掘自己的潜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路径,争夺国际定价权和话语权,冲击发达国家在该行业领域的“霸主”地位; 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找准自己的定位,则可以采用“外包+跨国并购”的创新模式,在全球范围设立研发、采购、制造、营销及售后服务中心等,拟定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计划; 如果是国外的代工生产线企业,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是关键,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中端延伸。
  4.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国家、政府、企业研发资金投入
  想要打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从属的地位,就要提高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国家专项拨款、政府资金投入、企业鼓励资金,积极向U型曲线的高端环节攀升:首先,集中行业优势资源,重点攻关相关产业上下游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加快传统产业如服装、制笔、钮扣等行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其次,国家科技攻关资金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支持低附加值产品向中高附加值的转化。再次,实现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嫁接”,积极探索卓有成效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模式,让科技的资源配置实现最大化。最后,承认跨国公司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知识产权,让他们放下“心中的包袱”在中国大胆使用顶尖技术,并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4.3 推进制造业“两化 ”深度融合,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遵循市场机制淘汰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转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以《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为指导,推进制造业“两化 ”的深度融合:
  首先,找准全球价值链的“先进排头兵”,极力发展高附加值领域。例如,5G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进化、智能机器人上岗等等,让它们成为“国之利器”顺利进军全球价值链高端行业。
  其次,传统制造业的改造离不开信息技术,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工艺和采购具有核心技术的智能化设备。让自动控制技术在汽车、服装、制鞋等浙江优势企业中遍地开花,利用网格化的大数据分析,让企业生产效率翻倍。
  最后,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用好现代信息扶持手段。
  4.4 拓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进驻”领域,“以外养内”促升级
  認清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的上升,以及与印度、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薪酬方面的比较优势丧失的现实,打破当前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瓶颈,利用充足资金和向欠发达国家、地区逆向技术溢出,拓宽某些发达国家未“进驻”领域,“以外养内”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2013-2017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从71.97 亿美元上升到312.3 亿美元,增幅上涨4.3倍之多 。中国要在全球价值链中扭转身份,担当引领者和支配者的角色,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延伸占领份额,在全球资源配置上扮演“操纵者”,必须靠核心科技、竞争力强的跨国公司、充盈的资金。
  参考文献:
  [1]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战略风险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
  [2]童有好.“互联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N].中国电子报,2015-6-16.
  [3]杜平.制造业部门技术水平比较研究一基于浙江地区与国内外制造业的分析比较[J].科技和产业,2014,(6).
  [4]李奕.全球价值链的喷泉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4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