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背景下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由于我国老龄人口基数大的特点,传统的养老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养老服务环境,而寻求一种新型的多元交叉的管理方式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将成必然趋势。本文以老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为切入点,提出以智能设备为载体,充分整合、分析老人的服务需求信息与数据的新型智慧养老,进而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全方位定制服务,使老人的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状态。
   关键词:大数据;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
   本文系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S201910378745);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018jyxm0083)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1日
   一、引言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是中国老人的普遍内心诉求,而目前的养老环境使“老有所养”受阻碍,子女忙于工作,老人无子女照顾;“老有所医”受冲击,老人的精神健康被忽视,普遍处于精神疲乏的状态;“老有所乐”受怠忽,当前养老模式忽视老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单方面的为老人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国统计年鉴》数據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4亿人,占据全国总人口比例为18.1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6亿人,占据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2.57%。相关部门预计2050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3.9亿人,届时每3.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及高龄化趋势明显,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养老需求,怎么养老、如何提高养老质量等问题迫在眉睫。在大数据背景下应推崇“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新型信息技术为支持”的新型养老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的居家养老不仅仅是构建智慧城市举足轻重的枢纽,也是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养老市场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养老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来看,相关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打造全面化的智能家居,利用智能家居设备的便利性方便老人的生活,提高老人的养老质量。Deen MJ提出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低成本、无创、用户友好的传感和驱动系统,为老人配备智能家居,使老年人在家中即可进行健康护理。Xujia Wang提出使用RFID和视频联动技术解决智慧养老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养老设施的问题,并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将智慧养老系统的数据融合,解决信息的不完整与不准确的问题。第二类:推行“社区+居家”的养老服务模式。张泉、邢占军主张搭建一个非盈利的社区组织,整合和利用社区之外的闲置资源,让老人作为主体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与运营之中,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邓大松、王凯指出我国应当逐步建立依托城乡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功能,又要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
   上述研究为人们研究社会养老问题提供很好的视角。不过这些研究也存在以下欠缺:首先,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老人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其次,没有利用优势视角挖掘老年人本身特性、完善智慧养老支持体系建设。本文认为要克服以上问题,应当以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与服务供给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中,充分利用数据信息,通过搭建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将人、事、物、信息及各种相关服务资源汇集互融,促进“居家养老云服务”这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构建可行性分析
   (一)需求与供给。养老服务的供给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388万人,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老人需求又不尽相同,如何解决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呢?个性化的用户画像构建就是智慧养老行业实施精准个性化供给服务的突破口。建立用户画像的目的就在于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用户需求和喜好,这样既能提升老年用户的平台体验度,又能增加用户黏性。用户个性化画像的构建需要从用户留下的数据痕迹中采集数据,包括人口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生活形态、生理属性。用户画像是这些属性数据的整体,它是由微画像综合起来形成整体个性化画像的构建图。通过对用户进行画像,从而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做好相关服务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生活照顾、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例如一位患有糖尿病、喜爱京剧的老人,智慧养老平台应为老人提供日常血糖监测服务,平时的娱乐生活中向老人个性化推荐京剧相关视频、文艺活动等。(图1)
   (二)家庭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预计到2030年,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组成的“421”和“422”家庭的“独生父母”将达到上千万个。我国家庭结构特点将发生巨大变化。而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子女为了工作和家庭疲于奔命,不能给予老人足够的陪伴与关心。由此可见,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家庭结构条件下我国老人的养老诉求。为缓解这些问题,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急需依靠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搭建一个智慧居家养老平台。新型智慧养老平台可以融合多方资源、精确了解老人自身特性,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让老人暖心,子女放心。
   (三)信息技术的支持。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语音识别等现代信息技术、高科技在无时无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样,将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融入到智慧养老服务中,创新服务手段、方式,对提升居家养老云服务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使用较多的是语音识别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语音技术在养老信息领域可全面展开,打通沟通壁垒,降低老人发送需求不明朗等劣势,精准为老人提供服务。大数据素有“智慧大脑”之称,数据是智慧养老最重要的基础,对海量数据实现深度挖取和开发并分析采集计算,打通数据连通壁垒,做到数据资源一体化,实现网上服务、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分析三大平台的互通,促进信息共享、部门协同、服务高效等目标的实现。将信息数据转变为资源,促进对意外情况的预测防范与服务供给。    三、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的构建
   居家养老服务云平台的构建应从养老服务、信息处理、智能终端设备三个角度入手。老年人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向云平台发送服务需求,平台接收老人的请求后,结合老人的个性画像,对老人的需求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反馈给老人适宜的服务。
   (一)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模式提供的养老服务应尊重老人的自主地位,以老人的需求出发,从医疗健康、文娱生活、信息交互、福利公益等角度为老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并且与老人子女建立联系,让子女可以实时了解老人的情况,减轻子女们的担忧。
   (二)信息处理。老人通过与平台匹配的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服务需求,智能终端设备会监测老龄群体的服务需求,并上传到居家养老云服务平台,平台会将数据交由专门负责大数据分析技术部门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反馈等流程。平台的整体信息处理循环体制如图 2所示。(图2)
   老人通过与平台匹配的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服务需求,智能终端设备会监测老龄群体的服务需求,并上传到云养老服务平台,云养老平台会将数据交由专门负责大数据分析技术部门进行计算、分析、统合。此外,对于一些智能终端设备难以监测和收集的服务需求数据,智慧养老平台会与社区联系、协作,去实地走访老人,最后将这些走访数据也上传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将所收到的数据分析处理,最终得出老龄群体实际所需的养老服务。在不断的健全完善老人的需求信息数据过程中,平台会不断探索出针对不同老人的个性化定制服务,选择适宜的养老服务合作方,并将老人的服务需求信息提供给合作方,合作方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的具体服务,保障服务质量与满意度。最后,平台会具体分析老人的服务需求、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并反馈给老人子女,帮助子女更加了解父母,拉近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距离。
   (三)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终端设备是老年人与云平台之间的桥梁,老人在享受云平台的服务之前需要登记注册,平台会采取老人的年龄、性别、心理状况、生理状况、文化水平、经济水平、智能设备使用能力等信息依赖大数据技术对老人做出精准画像并匹配合适的养老服务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语音手表、APP、智能拐杖、小程序等。
   四、结语
   傳统的养老模式使老人处于“被服务”状态,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大数据分析、语音识别等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资源的统合,一方面接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调动相关养老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精准化的养老服务。并充分利用时代背景下的智慧产物——智能终端,将两者融入养老服务,使得居家养老云服务越发精准化、智慧化、多元化、个性化。为新型居家养老云服务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也能为老年人提供了“主动”态的更加舒适、有价值的晚年生活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Deen MJ.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for Elderly Ubiquitous Healthcare in a Smart Home[J].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15.19(3).
  [2]Wang X,Liang D,Song W,et al.Distributed Intelligent Pension System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J].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2018.102(4).
  [3]邢占军,张泉.社区类型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探析——以整体网核心边缘理论为分析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7(2).
  [4]邓大松,王凯.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2).
  [5]文荣强.运用大数据构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70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