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信贷行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在数字金融时代下,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例,对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信贷行为与理性消费行为进行对比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如何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合理利用消费信贷工具,使需求意愿与需求能力相匹配,提高个人良好消费水平,以避免盲目消费行为、消费内容及消费结构的非合理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信贷工具;非理性消费信贷行为;理性消费
   本文系2019年度南京审计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SX05003R)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9日
   一、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现状分析
   本研究采取线上问卷和线下问卷两种形式,共回收有效问卷776份。问卷主要针对江苏各高校大学生,主要调查个人消费行为与理念,着重突出对消费信贷工具的了解程度、使用情况及看法。参与此次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信贷工具使用情况问卷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比35.39%,大二学生占比32.45%,大三学生占比28.03%,大四学生占比4.13%。其中男女比例大约为2:3。
   (一)消费信贷工具使用人数众多、用途广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85%的大学生使用过消费信贷工具,且使用的消费信贷工具不止一种,使用额度大多位于1,000~2,000元之间,多用于餐饮美食、服饰美容、电子产品、休闲娱乐等方面。说明当下大学生使用消费信贷工具已经成为一大趋势,且使用的用途十分广泛,并不局限于衣食住行这类基本层面的消费需求,亦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满足。
   (二)随意开通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的现象较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7.21%的大学生开通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仅仅是为了满足一时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考虑到后期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坚持还款。21.53%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是在使用电子支付平台的时候,由于购物优惠力度大或界面操作不当等原因无意间开通了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仅21.26%的大学生在申请时考虑了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的安全性问题。说明多数大学生在开通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既没有认真思考自己信贷需求的真实性,忽视理性消费,也忽视了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的安全性问题。
   (三)存在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冲动消费的现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6.56%的大学生能够按时还款,21.23%的大学生偶尔会有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还有2.21%的大学生经常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自己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费主要依赖于父母。他们如果想要满足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部分消费需求,极有可能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造成冲动消费、过度消费的不良后果。
   (四)大学生理性消费意识淡薄。调查结果显示,17.81%的大学生表示个人消费观念是一边花一边打算,22.53%的大学生表示看到喜欢的就买,表示自己有计划支出的大学生刚过半数占到53.49%。说明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意识,很难有效控制自己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消费需求,从而导致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二、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信贷原因分析
   消费信贷工具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导致非理性消费信贷行为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主观原因
   1、大学生个人消费观念不成熟。大学生仍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理性的消费观念还没有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外的消费需求,很难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约束。在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过程中,盲目、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问题屡见不鲜,个人消费意愿与个人消费能力不匹配的现象也大量存在。
   2、大学生对个性化的片面追求。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群体喜欢追求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存在过于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心理。而且对于个性的追求又往往体现在外在方面,导致个人消费行为越来越偏离实际生活的需要,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更多注重物质享乐的消费。消费心理和消费内容的不合理最终导致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3、大学生的收入“来之过易”。绝大多数大学生尚未形成除父母给予之外的稳定收入来源,而且在上大学之前的衣食住行以及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开支花销也都是由父母来承担,他们一直以来自己没有切身体会到辛苦劳动所获得的收入。根据“心理账户”的意义,人们往往将获得收入的难易程度与使用收入的随意程度相互对应。也就是说,由于大学生的收入“来之过易”,相比之下,他们更轻易花钱,消费更为冲动和非理性,更容易导致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来满足自己不合理的消费冲动的情况发生。
   (二)客观原因
   1、社会不良的消费导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追求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消极的消费主义逐渐冒头,甚者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形成不良的社会氛围。大学生经常接触网络环境,极易受到这种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崇尚消极的消费主义,极力追求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高端奢侈消费。但大学生又显然还不具备完全实现高消费欲望的能力,所以他们只能选择利用消费信贷工具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在非理性消费心理的诱导下,极易出现超前消费、冲动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导致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
   2、支付方式和消费信贷工具的多元化。数字金融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的“爆棚式”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不仅推动了支付方式的创新,二维码支付、指紋支付、刷脸支付等消费新方式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与之匹配的各类消费信贷工具层出不穷,比如淘宝天猫商城对应的蚂蚁花呗、借呗以及京东商城对应的京东白条等。    基于支付方式不断创新的现实,人们付款消费时的痛苦程度逐渐减弱,同时对消费预期的控制幅度降低,意味着他们将消费越来越多的金额。当消费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开始迅速推广,这类消费信贷工具门槛低,不需要担保,不需要繁杂的手续,轻易就能实现消费额度的扩大。这种一时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很容易使大学生陷入短视,从而不计后果地使用消费信贷工具。实则由还款带来的痛苦程度与之前减轻的痛苦程度一致,还有可能会加深痛苦程度,比如近年频繁出现不法分子设下非法校园贷陷阱给许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严重后果的惨痛事件。
   3、高校、家庭层面的约束力较弱。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之我国消费教育起步晚,很多高校并不重视科学消费观的引导教育,更不要提将消费教育纳入课程管理和学校管理内容。因此,没有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缺乏对非理性消费行为与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的危害性的认识,使大学生们将更多精力放在物质享受上而不是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做其他更多有意义、健康、积极向上的事。
   当代年轻人普遍生长于独生子女家庭,传统的“子代偏重”观念普遍存在。这意味着在绝大多数家庭中,父母会尽可能满足甚至放纵孩子的消费需求。如果父母引导不当,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不理性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当他们步入大学以后,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约束更少,相对的财务自由极有可能在长期的无约束中演变成过度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三、数字金融时代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行为的引导对策
   与造成非理性消费信贷行为的原因分析相对应,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行为的对策也将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谈。
   (一)大学生自我约束
   1、树立科学合理的理性消费观念。大学生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己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进行准确的定位,克服攀比、从众的不良消费情绪,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从而引导合理有度的理性消费行为。基于理性消费观念的重要性,大学生不仅是在当下应该积极自我约束并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理念,更应该将此践行到未来漫漫人生路途中。
   2、培养需求意愿与需求能力相匹配的理性消费行为。大学生应当自觉反对过度消费、冲动消费、奢侈消费,积极践行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绿色消费理念,减少对物质享乐的过分追求,更多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管理与约束,促进个人的需求意愿与需求能力相匹配。
   3、自我管理消费信贷工具的使用限度。目前,消费信贷工具的额度一般都是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平台方会根据用户使用频率的提高和守约次数的累计不断提高用户的可用额度。为了避免过分超出自身能够承受的偿还范围,大学生应该对消费信贷工具的额度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约束的效果,防止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
   (二)外部环境的引导
   1、网络消费信贷平台的自我规范。网络信贷平台应针对大学生群体制定有特色的消费信贷工具,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信贷行为,避免简便手续和过低门槛导致大学生过度使用消费信贷工具。同时,加强自身管理,规范运营。要加强对风险的控制,避免没有偿还能力的学生使用其产品,避免产生大量的信用风险。要加强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促使行业内部监管体系的形成,并且推动社会普遍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
   2、家庭教育引导合理消费理念。家长要主动践行理性消费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消费理念。鼓励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收入,避免大学生因为过于容易得到收入而丢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父母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合理数量的生活费,监督大学生进行消费行为的自我约束,避免大学生误入非法信贷的陷阱。
   3、学校开展理性消费的思想教育。高校应该及时推进消费教育,不仅仅着眼于教导学生少花钱,更应该教导学生如何去消费,开展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囊括消费生活常识、消费环境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科学理财等方面内容的教育活动。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群体的大学生,进行分类引导和帮助,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和信贷观念。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避免非法信贷对学生造成的严重危害,确保大学生合理使用消費信贷工具。
   4、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约束力度。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征信体系的建设,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信贷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大对非法信贷的打击力度,避免大学生掉入信贷陷阱,降低大学生面临的信贷风险。颁布相关政策指导加快电商消费信贷产品及服务的优化升级,促使互联网消费信贷工具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消费信贷市场的完善与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魏妍妍.移动支付背景下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
  [2]黄丹妮,王文荣,毛明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消费信贷行为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2).
  [3]周璐,张贞.消费心理对大学生电商小额信贷意愿的影响研究[J].电子商务,2020(3).
  [4]王丽.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营销界,2019(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70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