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宝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对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中,产业或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接不紧密的问题一直存在。另外,真正能同时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缺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于形式等因素的存在,导致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已经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校企深度产教融合通过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能够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6-0146-0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有关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产业需求所总结出的新思想,也体现出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高职院校因为本身定位就和本科院校有区别,想要切实发挥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就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走产教融合的办学路线,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情况,优化专业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战略,争取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与效力。
  一、产教融合概念简述
  产教融合指的就是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各自开设专业的特点,结合专业优势,积极引进产业企业资源,实现教学与产业的有效结合,达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目的,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产教融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指的就是产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而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院校为提高自身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与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所展开的合作。
  (一)产教融合的发展目的
  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打破藩篱、突破自我的一条全新道路。但这个概念从提出到应用也不过两年之久,再加上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略有区别,各自的专业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模式的具体实行上也有所不同。高职院校想要真正发挥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就必须坚定思想,走持续探索的道路,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
  (二)产教融合的优势
  1.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提供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创造力。高职院校创办具有特色的专业產业,并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该专业进行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还能为学生的勤工学习创造条件。在具体过程中,学生应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产当中,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有效的产教融合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创造和探索的热情,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创造条件。高职院校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让学生实际参与到产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并取得一定的酬劳,激发学生参与生产性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使之能够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2.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师理实结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从高校直接招聘的,这些教师普遍具备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丰富且专业技能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能够很好地将课本内容教授给学生,但无法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容易将学生培养成“书呆子”。高职院校通过创建实习基地,兴办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产业,为专业对口的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平台。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将专业知识与教研教改机密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这对于高职院校创建一支素质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帮助非常大[1]。
  3.有利于加快区域产业创新,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在于更加偏重实践,与本科院校在教育方向上略微有一些区别。高职院校与区域内的经济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校内所开设的专业也会直接面向区域内的经济建设而服务。能够上任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的,大都专业知识丰富且头脑灵活,学校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创建具有特色的专业产业,在当地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另外,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一大批懂技术并且擅长管理的学生,在这些学生步入社会以后,必然会成为某一领域内的顶尖人才,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步伐。
  4.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的教育导向是确保学生能够妥善就业,所培养的学生基本都是生产类、建设类、管理类以及服务类等一线产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以及实用性。通俗来讲就是从事的都是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工作,基本上属于懂技术、会操作且能管理的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岗位需求、知识需求以及素质需求来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并根据专业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正是这种实际需求的体现,值得推广和应用。另外,高职院校也应当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产品技术的研发,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及技术服务这三大目的。高职院校要与产业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就必须引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内的顶尖人才,使其参与到高职院校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制订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教学计划[2]。
  二、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现状
  因为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的自身定位等因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比较常见。但这种模式只是一个框架,经过各大高职院校的不断探索,又衍生出了“工学交替”“2+1式”以及“订单式”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从这些细分的模式中就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下指导下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的创新和改变。   第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理念不断转变。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专业教学与专业企业结合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正是推动行业与企业向前发展的关键,双方不仅可以相互学习,也可以相互帮助,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共同發展。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认知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的顺序和路线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培养,将新课改所推行的素质教育和高职院校本身所具备的职业教育完美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的能力,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二,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各大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区域内行业企业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让行业与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现有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和完善,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技术、高素质、高能力的“三高”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已经被普遍应用,以西安市的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通过和区域政府及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按照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及政府相关文件的指示展开人才的培养,所采用的培养模式是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衍生出来的“订单式”培养。该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经过短期实习后便能迅速上岗,实现学校到企业的完美过渡。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社会上的很多企业开始和高校进行合作,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企业更加积极,希望借此培养出能够对企业发展带来帮助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能实现双方的共赢[3]。
  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第一,完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机制的建设主体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通过将自身信息与社会上的物质信息进行不断交换,能够有效完善自身的产教融合系统,对高职院校内现存在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使之能够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的进步速度,达到“产教融合”模式为社会经济及企业行业发展需求提供帮助的目的。另外,高职院校在不断与市场相结合的基础上,能够帮助自身形成适合长远发展的自组织机制。为了确保自助组织机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基础,结合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对现有的专业设置进行优化,保证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其次,结合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实现课本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有效衔接,加大对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第二,完善长效保障机制。想要实现“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几节课、随便让学生实习两天就能达到的,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懈奋斗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应当对现有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机制这两大方面进行改革,结合企业的发展模式,吸收企业的特点和优势,最大化满足参与“产教融合”各方的利益与条件。以西安某旅游高职院校为例,该校通过和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合作,建立了全新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取得了政府的支持将学校教学与市旅游局的业务相结合,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对现有的教师考评体系进行了细化,提高教师考评制度的公平化;通过与酒店和旅游局的合作,引进行业内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授课,对有限资源进行了最大化的利用。在产教融合的作用下,实现了多方利益的共同增长,并形成互惠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仍需各方不断努力,为高职教育体系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为行业企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文波.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11.
  [2]  许芳奎,李平.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6):23-24.
  [3]  刘洋,王培竹.建设类高职院校“CSCI”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9,(16):149-150.
  [责任编辑 文 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85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