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地整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自然资源局的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土地整理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提出了优化生态影响评价机制、着重落实土地复垦规划、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这些面向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土地整理宏观管理策略,旨在避免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  土地整理  宏观管理
  引言: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主要完成了对区域土地的整体调查,确定区域内不同地块土地在用途、结构方面的差异性,并以此为指导完成整理,推动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率增长。依托土地整理,能够达到降低土地资源浪费的效果,有着极高的展开价值。在实践中,面对着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解决。
  一、土地整理中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一)土地开发方面的问题
   土地整理实践中,除了要已投入使用的土地用途、结构展开重新规划调整之外,还需要对当前未投入使用的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而这些尚未投入使用的土地普遍覆盖自然草木,且已经融入周边的生态环境中,贸然开发极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稳定性下降的问题,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也相对普遍。例如,在开发未投入使用的草原区域时,可能会造成草坪退化的问题,不利于生态环境良好程度的维护。
  (二)土地复垦方面的问题
   根据土地损毁程度、实际情况的差异性,在复垦后恢复到的可利用水平有所不同。此时,若是在复垦以及再利用的过程中未充分考量这一现象,则会导致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概率增高。例如,在对废弃建设用地实施复垦后,虽然其土壤肥力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相比于周边土壤的肥力水平依旧较低。此时,若是在该土地中展开农作物种植,不仅会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还会再次降低土壤肥力,引发土地的二次损毁。
  (三)生物多样性维护问题
  对于土地整理而言,其工作目標在于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诚然,与土地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相比,土地整理工作的展开能够推动土地资源利用合理程度的提升,但是无法避免的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促使相应区域中生物的多样性降低[1]。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实施土地整治工作,周边的生态环境也依旧会表现出不断恶化的态势。另外,由土地整理引起的区域小气候问题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四)水系统污染破坏问题
  在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会不同程度的占用地表径流,也提升了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的概率,促使当地水资源总量下降;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容易对水系统周边的生态造成破坏,若是部分、全部占用水系统,还会引发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促使当地水文环境遭受更大的破坏,降低水环境质量。
  二、面向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土地整理宏观管理路径探究
  (一)优化生态影响评价机制
   诚然,土地开发利用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且依旧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展开土地开发活动不可避免。为了尽可能降低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展开土地整理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对未开发土地的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生态价值进行全方位调查,并参考土地开发利用方案实施分析评价,确定土地开发利用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此时,若是发现土地开发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开发效益低于生态价值损失则必须要对相应开发方案展开调整。
  (二)着重落实土地复垦规划
  对已经遭受损坏的土地展开针对性整治,并促使其恢复至能够利用的水平为土地复垦,是土地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实践中,需要着重落实对土地复垦的规划,结合损毁土地现状确定恢复方法、土地恢复程度,同时确定土地二次利用方案、用途范围,为后续土地开发利用策略的形成提供参考。例如,在展开废弃建设用地的复垦时,全面调查土地及周边土地的情况,结合实际损毁情况确定复垦方案。若是该土地的损毁情况严重、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则不得将其复垦为农业用地,可以将其规划为草地,并引入生命力、适应性强的绿植。等到土壤逐步恢复后再调整利用方案。
  (三)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正确认识生物多样性维护的重要意义,明确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保护、周边居民生活、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将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放在核心地位,在保障生物生存、不造成生物数量与种类降低的前提下展开土地开发或复垦,为区域内的关键物种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实践中,需要全面了解区域内的生物情况,包括存在生物种类、是否包括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食物等)、是否为生物活动的必经轨迹(迁徙路径等),若是存在上述因素,则必须实施土地开发方案的调整,以保护为主,避免对生物的生存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另外,还应当重点保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程度,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创造更好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对区域气候环境的保护,降低区域小气候问题的发生概率。
  (四)实施水资源规范化开发利用
   对地下水、地表水系统造成影响是土地整理实践中难以规避的问题。因此,在土地整理中,出于对水环境保护的考量,应当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范化,尽可能降低土地整理对区域内水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在区域内存在着相互连通的关系,所以在分析土地整理对水环境影响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从地表水、地下水本身进行分析,应当考量区域水环境的整体性影响。同时,在展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降低工程对区域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程度。例如,在不得不占用溪流的情况下,可以引入河道的人工挖掘完成溪流线路的调整,防止区域内水资源总量的下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土地整理实践中,面对着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开发与复垦问题、生物多样性维护问题等,需要进行针对性解决。在明确问题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生态影响评价机制、着重落实土地复垦规划、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提升了土地整理的工作质量与效果,也避免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扈微.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54+57.
  [2]刘彦忠.浅析土地整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宏观管理对策[J].华北自然资源,2020(02):118-119+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92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