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慢性病与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急速上升,但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资源利用率、管理效率却并不理想,医养服务供需脱节。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该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以政府监管为保障,以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合作为支点,共同搭建医养结合服务平台,创建线上、线下齐运行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以提高医养服务供需匹配度。
  关键词: 医养结合 互联网 大数据
  [J1 35mm]一、引言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更加严峻,00年,预计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7 8%。其中,高龄老人将增加到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 18亿人左右。高龄人群是失能和患慢性病的高危人群,需要长期性、连续性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对医养服务的需求很大。但目前绝大多数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养老院仅能提供日常照料,无法满足失能及慢性病老人对失能护理和康复治疗的复杂需求。有效创建养老服务兼顾医疗服务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针对性地解决我国失能及慢性病老人的养老医疗问题,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虽然,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出后,各地区也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提出了相关方案,但该模式目前的运行情况不甚乐观,供需严重失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依然有待创新。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多头管理导致政策难以协同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涉及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健委、国土资源等部门,难免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在相关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不同部门对政策的认识及落实方面不一致,各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实现政策协同、发挥政策合力。虽然目前我国养老院的数量在逐步增加,但是能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微乎其微,因为养老院获取基本医养的资质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因此无法满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养老需求。
  (二)资金投入有限
  [JP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时间较短,需要持续、充足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开发、大数据库建设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除部分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提供配套扶持资金外,大部分城市政府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民间资本也很难进入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市场。由于筹资渠道较窄,资金的充足性和持续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专业护理人员供需失衡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所需护理人员在质量和数量上均有所欠缺,降低了养老服务的供需适配度。在数量上,专业护工多年来一直处于短缺状态。目前我国约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4063万人,有近1 5亿老人患有慢性病。根据政府的规定,老年护理机构中失能老人和护理人员的比例应为4:1,但目前失能老人与护理人员的数量比远超该比例,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达到50%以上。由于工资待遇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原因,多数医护人员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加之原有护理人员流失率高,医养结合服务业正面临“护工荒的困境。
  在服务质量上,“供和“需的匹配度也较低。与提供日常照料的养老服务模式不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还需要提供治疗护理、保健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对服务的要求标准更高。然而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显示,我国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低于护理人员总数的30%,持有专业护理资格证书的人员更少,很多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供需匹配度低。
  (四)现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缺陷
  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第一种模式是内设模式,即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将“医和“养结合在一起,但是面临高配置造成服务成本高、收费高、入住率低的局面。根据国家标准,内设养老机构的医务室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护理站至少有名注册护士,其中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养老机构医务室、护理站基本标准[J].社区医学杂志,014,1(1) ,在我国医护人员本就缺乏的情况下,这种模式会使人才缺口增大;另外购置相关仪器、设施的运行成本也会增加。高配置高成本导致的高收费会将很多老年人拒之门外,从而出现机构入住率偏低,床位闲置浪费,同时很多老年人的医养需求却无法实现的状况。
  第二种模式是两方合作模式,即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运行,构建养老、护理、保健、康复、医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其运行是将医、养机构远程连接,合作医院医护人员定期给养老机构的老人进行检查和治疗,当老人患病时,合作医院就会开通绿色就诊通道,进行及时救治。这种模式虽然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以及对医护人才数量的要求,但仅能满足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对医养服务的需求,而目前我国4000多万的失能老人中,有85%的老人是选择居家养老,因此这部分老人的医养需求得不到满足。
  第三种模式是四元联动机制模式,即建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会团体、家庭四元联动机制,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这种模式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居家養老群体,但缺乏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只依靠市场力量协调运行,易出现信息不通畅、各方主体之间衔接不充分的问题,使得医疗和养老服务相互补充的程度较低,服务效率达不到最大化。
  三、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新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医养结合有序发展
  [JP3]完整的制度设计是实现目标的先行条件,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首先,应建立并完善相关保险制度。一方面,优化完善社会长期护理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其兜底作用;另一方面,明确对保险公司参与医养结合的政策导向,给予人才补贴、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支持,提高保险公司发展商业长期护理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其次,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明确各部门的业务范围,避免出现分工不明、权责不清的情况。另一方面,采取一个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配合的方式,整合有效资源,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实现共赢。   (二)建立资金长效机制,拓宽筹资渠道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长期健康的发展需要持续、有效的资金保障,构建多元化长效筹资机制势在必行。首先,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资金投入机制。例如设立医养结合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切实保障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平稳运行。其次,加强政策引导,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拓宽筹资渠道。如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建立补贴机制;加强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探索PPP模式的优化方案,进一步延伸资金链条,确保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医养结合养老人才建设,推动供需平衡
  充足的服务人才供给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人才建设,一是要从源头上提升专业素养;二是要建立保障机制,减少人才流失率。首先,引导高等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以此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输送人才,从源头上解决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其次,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提升医护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践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以及定期审查制度,提倡持证上岗,保证服务质量。第三,建立基本保障和激励机制。将服务人员的薪酬与劳动强度、技能水平挂钩,形成有梯度、科学的薪酬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从长期来看,上述三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难以持续,为此,本文提出以政府为主导,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统筹协调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家庭等多方主体共同打造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创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见图1)。
  第一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信息集成平台。“互联网使海量信息的获取和存储变得简单,“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快速整理出目标信息以供使用。将二者融合,从而构建从数据收集、存储到数据整理、分析、输出的综合性平台。
  第二步,导入供需主体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一方面整合养老服务供给方,诸如医疗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心理咨询机构、专业护工服务机构、可穿戴设备供应商等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收集、存储养老服务需求方,诸如失能、半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以及通过可穿戴设备记录的实时健康监测数据。以此融合多方信息,打通信息阻隔墙,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互联、互动、互用,完成线上医养結合模式构建。例如将线上的远程问诊应用于养老服务中,能有效解决老人行动不便造成的就医难和医疗资源匮乏问题。
  第三步,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各方主体,实现线下医养结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的平台对医、养、护服务方的供给情况以及老年人实时健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若检测到老人出现患病征兆,及时通知家庭进行预防,减少重大疾病及慢性病的发生。若患病老人需要及时救助,则联系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平台集中调度离患病老人最近的医疗机构上门服务,同时反馈给养老机构、专业护工服务机构,以便为老人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
  线下医养结合以家庭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辅助,机构服务为补充,是一个多层次的服务模式。家庭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联系紧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除了提供基础性养老服务外还充当家庭与其他养老服务供应方沟通的媒介。当老年人需要更高层次、更复杂的治疗、护理时,如保健服务、慢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以及临终关怀等,统一由社区通过平台与专业机构、企业沟通,从而实现精准供需匹配。
  综上所述,该创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引入政府监管机制,创造优良养老环境,让服务与被服务更加有序。通过线上融合医、养、护资源,可以减少服务成本;线下根据老人需求精准匹配相应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线上线下结合,让老人即使不离开家庭也能享受专业、全面的照顾,能有效解决失能、半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养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磊,费文清 健康老龄化视域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优化探析[J].老区建设,019(16).
  []焦荟燕 医养结合视域下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019(06).
  [3]倪语初,王长青,陈娜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J].医学与社会,016,9(05).
  [4]朱雪雪,张玉,刘宏宇,周令 健康老龄化下的失能老人医养整合[J].中国老年学杂志,019,39(0).
  [5]王霜,郭威,何铁强,赵晖 保险业参与医养结合的主要路径[J].老龄科学研究,00,08(01).
  [6]朱志伟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体系的构建性研究——以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分析视角[J].医学与哲学(A),017,38(10).
  〔本文系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型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019041814369761)阶段性成果〕
  〔陈青霞、周晓丽(通讯作者)、王言、彭雪,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02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