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加快构筑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大连的金融业持续发展,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其辐射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但在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法律制度发展、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大连市目前经济、金融的发展概况,从多个角度对金融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加快构筑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步伐。
   关键词: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体系;金融市场
   一、大连市的经济、金融发展概况
   据大连市统计局于2018年在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大连市国民经济总量持续稳健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7668.5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了6.5%。这其中,三次结构分别为5.7:42.3:52.0,它们分别对经济增长有3.0%、11.9%和2.9%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且近三年来,港航、物流业发展尤其迅速,据统计,港航全年的货物吞吐量高达4.7亿吨,空港旅客吞吐量相比之前增长7.2%。港口建设是大连利用先天港口优势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法之一,为大连当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它不仅提升了大连地区港口产业的经济效率,还为大连当地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我国政府指出,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大连市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不仅能够促进大连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力和影响力日趋增强。近年来,大連的金融发展状况良好,城市的经济实力、居民生活水平都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截至2019年9月,在Z/Yen集团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大连连续四年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榜单。“十二五”期间,大连市资本市场累积大量资本,共实现融资3573.87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3.8倍,并引进内外资银行机构70多家,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9%。大连是中国北方地区外资银行较为集中的区域,并且拥有中国四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的大连商品交易所,该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家期货交易所。大连地区金融的发展,增强了大连市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大连市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体系存在着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
   城市金融业的发展是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结构平衡的金融业可以快速、有效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不过据近几年来的统计结果显示,大连的金融体系存在着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在金融机构方面,证券业和保险业所占的规模比重明显偏小,同时又由于银行部门在金融系统中所处的长期支配地位,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大连市的保险业及证券业发展不够充分。此外,大连市的金融系统相对而言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间接融资一直占据融资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直接融资发展速度又较为缓慢,导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分配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使大连市金融系统的结构性缺陷明显增大。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足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足,主要原因是在供求关系上,即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不足。而导致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与之相反的无效供给过度,金融资源结构性错配加剧,导致金融体系更加脆弱。另外,由于政府金融集权度和银行垄断程度偏高,这种集权垄断的监管模式导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相对下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备受挑战。
   (三)法律制度的发展速度相比于金融生态环境较为落后
   宏观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业能否持续、高效发展。尽管大连地区金融机构数量较多,具有相对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相比于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而言,大连市有关金融行业的相关法律制度仍然还不完善,相关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是很到位。很多投资者对金融机构没有充分了解,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因此对缺乏诚信的融资者提供的虚假信息缺乏鉴别能力,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很多金融方面的法律纠纷还没有得到恰当、合理的解决,金融的相关法律制度急需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四)高端金融人才相对稀缺
   人才的创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的创新水平,大连金融业的发展取决于专业性金融人才的培养。尽管大连市有很多高校开设金融专业,每年也会为金融行业培养输送大量的从业人员。但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相比,大连高校学生在视野的开阔性、思维的广度、深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它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既需要他们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让他们站在国际的视野高度上去看待问题,但这种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十分稀缺。大连地区现有金融从业人员的创新性、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较弱,缺乏处理实际业务的决策力、判断力以及创新能力,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对从业人员越来越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另外,大连地处东北三省,加之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政策,导致无法引进足量的高端金融人才,更造成了大量金融从业人才的外流。
   三、对大连市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的建议
   (一)调整并完善金融市场结构
   大连市拥有着数量较多的外资银行,在保持银行业的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需要打破银行业“一枝独秀”的局面,要给予其他行业一定的重视,比如证券业与保险业,可以针对这些行业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以此来带动证券业与保险业在大连地区的发展,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大连拥有中国四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的大商所,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已有的优势继续发展当地的金融行业,增强东北地区的区域影响力和辐射作用,逐步登上金融领域的国际舞台。除此之外,保险业也应该不断创新,在开发新型保险险种的同时,也要注重完善已有的保险产品服务体系,提高保险行业的服务质量,带来更大的效益。
   (二)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大连市作为辽宁省自贸区试点区域之一,应充分利用其自身运营发展的优势,大力推广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大连地区整体商业的发展,以提升实体经济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参考福建、上海等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首先,大连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海上航运枢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地域优势,加大自贸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影响力。其次,要革故鼎新,牢牢抓住自贸区试点区域先行先试的机会,完善已有的金融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后,在发展改革的基础上,可以开放金融服务,实施人民币可跨境使用等各项政策,增强货币流通,以此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与法律制度建设
   在促进大连当地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生态环境与法律制度十分重要。加强金融生态环境与法律制度建设是大连市首要任务之一。具体措施如下:
   1. 除了响应国家政策统筹规划之外,大连市可以针对其经济、金融发展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决策,制定适合自身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以此确保金融行业高速迅猛的发展,为大连市提供一个安全并完善的金融交易环境。
   2. 在一定标准上,适当降低金融机构入驻门槛,鼓励并号召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大连,以此给予当地的金融环境一定的支持与帮助。除此之外,大连市政府还可以鼓励扶持具有大连市当地经济优势、金融发展特色的金融机构。
   3. 完善大连市金融服务平台。一个城市经济、金融的发展不可能只靠当地政府或者当地的金融机构就可以完成,更需要城市公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而激励大连市民积极主动地为大连市经济、金融的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的根本方法就是要维护他们的利益,完善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大连市民才会为促进大连当地经济、金融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4. 积极完善并发展金融专业服务体系。由于大连市金融机构经常从事国际金融交易,这就需要熟悉国际结算业务的会计师和律师。加快相关行业的发展,完善大连市金融专业服务体系,才能为大连市经济、金融发展做出贡献。
   5. 建立健全金融相关法律制度,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使国际结算、外汇交易、航运保险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四)注重對金融行业人才的培养
   大连地区拥有很多知名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有的教育资源,比如硬件软件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大力开展金融培训教学,使教学、实训、科研实现全方位一体化,从而培养出大量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备决策力、判断力的高素质金融从业人才。政府还应加大金融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引进人才政策,以此吸引越来越多优秀的从业人才,把大连打造成为金融人才高地,加快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步伐。
   (五)利用或有金融衍生品的理念,构筑层次化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巴塞尔协议提出采用或有资本来增强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通过发行或有可转债等金融衍生品,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在危机发生时的救助压力、减少公众或纳税人对政府救助的不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或有可转债等的发行,让众多的债券持有者共同分担危机带来的损失,以及增强投资者对危机的防范意识,从而将有助于减轻金融危机对地区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构筑起层次化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唐弋夫,姚领.重庆构建功能性金融中心的框架设计与路径选择[J].区域经济,2017(02).
   [2]韩悦.大连地区金融业的发展前景展望——基于中韩自贸区建立视角[J].财会通讯,2015(04).
   [3]龙珍,崔晓敏,杨素花.金融产业集聚及区域金融中心构建探讨——基于山东城市样本的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02).
   [4]陈向阳,吴嘉舜.基于广州样本的华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8(01).
   [5]胡苏迪.中国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水平研究——基于科技金融中心指数的构建与测算[J].金融与经济,2018(09).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创业企业发展的耦合互益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WJ2019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042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