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江西省某县120份农村居民的调查问卷,文章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农村地区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拮据时的融资观念、网购频率、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了解程度对农村居民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存在正向关系,性别存在负向关系。从4个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居民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信贷;农村居民;影响因素;Logistic 模型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消费信贷可获得性有利于提升农户的家庭消费(温雪,2018)。但是我国农村地区存在较大的资金空缺,金融机构主要投放生产性贷款在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信贷规模的逐年递增,农村互联网消费金融将有助于解决农村居民融资难问题。因此,研究农村居民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扩展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在农村的市场,有利于解决农村居民融资难问题,促进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
   一、相关研究综述及本文研究思路
   已有的研究表明,农村居民信贷行为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收入、所需金额、期限时间、家庭位置、金融知识和受教育水平,[Iqbal(1983);吴雨等(2016)]。易法敏、耿蔓一(2019)的研究表明:农户对电商金融业务的价值评价、偏好程度、行为示范、周围人支持度、信息数量、资金资源以及过去融资行为影响农户使用电商平台进行融资的意愿;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调研组(2019)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的信用问题制约农户使用网络借贷。
   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取决于他们申请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意愿和申请是否成功。已有研究从意愿角度进行了分析,因此,本文将从实际行为角度进行分析,將农村居民是否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作为一个因变量,将影响因素作为一个自变量,运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制约农村居民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的因素,为农村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一)模型构建
   由于因变量(农村居民是否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是一个虚拟变量,只有0和1,不满足方差的正态性和同质性,因此不能直接用线性回归进行检验,通常借助于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设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P,P 的取值为 0~1 之间。将 P 转换成Ω。
   式中,Ω为优势比(Odds),表示被研究的事件发生概率与没有发生概率之比,取值范围为 0~+∞。将上式两边取对数,进行 Logit 变换得:
   式中,lnΩ称为 Logit经过 Logit 变换后,LogitP 的取值范围为-∞ ~+∞。这可以在一般回归模型思想上建立二项 Logistic 回归方程。设自变量分别为 X1、X2、X3……Xn,得到二项 Logistic 回归方程为:
   式中:α0表示常数项,ε 表示模型的残差。
   (二)变量选择与赋值
   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居民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的因素。被解释变量为是否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解释变量是农村居民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借鉴相关研究基础上,本研究选择了10个解释变量,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三、样本数据来源及统计特征描述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作者对江西省某县周边农户的“一对一”实地调研。调研时间是2019年2月8日~2019年2月20日,实地调研地点分布广泛,以县城为中心,挑选了涵盖城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村庄。
   在调查的过程中,对样本的选择较为严格,受访农户的年龄大多集中在31-50岁,其原因是这一年龄段比较具备研究价值,在这一年龄段中,大多数人具备充足的经济条件、有着众多的消费欲望与支出。此外,在这一年龄段中,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差,研究他们是否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120个样本中,男女比例均衡,避免因样本分布不均而带来的结果偏差,力求结果的准确性。此次调研共收集到133份问卷,其中有效的问卷有120份,有13份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率为90.2%。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1. 农村居民基本特征。
   (1)受访者中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人数。通过问卷数据整理可得,在120户被访农村居民中,有62人使用过互联网消费信贷,使用人数超过半数,说明互联网消费信贷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
   (2)受访者性别。就性别而言,被访问者中男女性比例接近一半,其中有64人为男性,占比53.3%,女性为56人,占比46.7%。
   (3)受访者年龄。从年龄上看,以中老年为主,年龄在31岁至40岁之间的农村居民有28人,占比23.3%;41岁至50岁之间的农村居民有43人,占比35.8%。
   (4)受访者文化水平。从文化水平上看,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农村居民人数最多,有34人,占比28.3%。从年收入上来看,受访农村居民家庭年收入集中在5万至10万的人数最多为52人,占比43.3%,说明被访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可观。从年支出上看,家庭年支出在1万至3万的人数最多,有41人,占比34.2%,说明被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为合理。
   2. 农村居民个人观念。
   (1)受访者的收入预期。当谈及到对自己的收入预期时,认为自己未来收入会增加的农村居民最多,有56人。
   (2)受访者的消费观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农村居民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这一因素有可能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释放消费动力。从消费观念上看,而当被问及对于借钱消费的观点时,大多数认为会如果有好的消费时机或商品会考虑,持这一观点的有77人,占比64.1%,暗藏着农村居民具有使用消费信贷的意愿。    (3)受访者的网购频率。从网购频率上看,经常网购的人较多,有43人,占比35.8%。网购意味着农村居民接触且开始信任互联网金融,使农村居民树立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
   (4)受访者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了解程度。从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了解程度来看,有47人对互联网消费信贷较少了解,占比39.1%。说明农村居民不是特别了解互联网消费信贷,互联网平台应该加强宣传。
   (5)受访者的拮据时的融资偏好。当农户拮据时必须要买一件比较昂贵烦生活必须品,有40人会选择放弃购买,占比33.3%;選择向亲友借钱和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有35人和29人,占比29.2%和24.2%;这一选择说明了互联网消费信贷已慢慢走入大众生活中,农户逐渐了解这一新型产品。
   四、实证结果与结论分析
   通过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和模型适用性检验后,本文采用进入筛选方式筛选解释变量,得到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得知,在给定显著性水平为5%时,最终的模型中包括了性别、拮据时的融资观念、网购频率、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了解程度四个变量。其中,拮据时的融资观念、网购频率、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了解程度与农村居民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存在正向关系,性别存在负向关系。
   五、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建议
   第一,加大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的制定,完善互联网技术应用监管体系。随着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监管和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农村居民对互联网存在怀疑态度、认为其不安全,不敢轻易使用。加之,农村居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互联网金融诈骗识别能力,给了网络骗子一个可乘之机,使正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推广更为艰难。推进相关法律的制定,加强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能够保障众多农村居民的利益,建立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
   第二,加大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宣传,可以通过电视、官网、进村宣传等方式,展示消费信贷产品,精准宣传,给农村居民留下深刻的印象,挖掘潜在客户。农村居民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了解程度是影响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为的一个正向因素,而在实地调研时,很多农村居民表示不了解互联网消费信贷,当了解到其优点时,表示如果有需求会尝试使用,这一数据表明加大宣传力度的重要性。
  第三,创新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目前,互联网消费信贷种类较少。重视研究和开发符合农民消费需求、适合农村发展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开拓市场,可以推出一系列用于婚姻、子女教育、购车等临时性支出的信贷产品,为农村居民服务,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提供简单舒适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
   第四,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对互联网诈骗的防范意识。在重视农村居民文化水平的前提下,应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农村居民认识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清楚其业务、办理方式等知识。其次,要解决农村居民不信任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因此要普及互联网金融安全知识,提高农村居民互联网安全意识,通过编织顺口溜、拍摄小视频等形式让农村居民掌握信息安全知识和防骗手段。
   参考文献:
   [1]Iqbal F.The demand for funds by agricultural households:Evidences from rural Ind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83,20(01):68-86.
   [2]吴雨,宋全云,尹志超.农户正规信贷获得和信贷渠道偏好分析—基于金融知识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视角的解释[J].中国农村经济,2016(05):43-55.
   [3]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调研组,吕鹰飞,王帅,张文娟等.吉林省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1):54-69.
   [4]易法敏,耿蔓一.农户电商融资选择行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94-103.
   *基金项目:2015自然科学基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融资约束和社会网络交互作用机理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项目编号71563017。
   (作者单位:赖娟,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彭静,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07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