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生返乡就业机遇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生选择重新返乡就业的人数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为自身未来工作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带来新的机遇。然而,在返乡就业过程中,高职大学生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和挑战。分析2020年疫情之后的整体形势,可见高职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主要受到政策导向、就业期望、机会选择与职业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为此,高职大学生应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以克服自身劣势;政府应当加大返乡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鼓励高职学生加入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队伍。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返乡就业;高职学生;就业机遇
   课题信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美好生活视角: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编号:19YQ01)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3日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人,又创历史新高。同时,由于经济压力与疫情影响,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走出乡村的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选择重新返乡就业是否能够缓解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并且是否能够给自身带来更多的工作与发展机遇?本文主要结合后疫情时代的现实情况从政策导向、就业心态、专业机会以及市场威胁四个视角对高职生返乡就业机遇进行SWOT分析。
   一、优势(S):政策导向
  后疫情时代下,政府部門帮扶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现在扩量和帮扶两个层面。扩量主要指专升本、研究生招生名额扩量,“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以及参军、科研、社区、医疗等基础岗位数量提升,帮扶主要是对湖北籍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政策支持以及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双创”方面的支持;此外,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逐步趋于完善,各大高校都有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课程、培训以及创新创业大赛,拥有各类产学结合的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实践就业提供了平台。伴随着美丽乡村、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提升新农村基础建设的一系列措施,由此产生的劳动力解放、消费力释放,为疫情后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勃勃生机。2020年3月2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通知》指出:“……要不断挖掘农业农村内部就业潜力,积极引导农村创新创业、强化农民技能培训,也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为了确保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乡村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领域,扩大就业增收渠道。
   后疫情时代下,为保障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就业,政府从政策导向层面为高职大学生拓宽了学历提升通道以及基础性岗位的就业机会。结合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乡村经济领域,拥有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加工与检测、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食品营养与检测、茶艺与茶叶营销等涉农专业知识与技术的高职毕业生选择返乡就业,不仅为舒缓长期存在的城市就业压力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为“新常态”下的乡村人才建设提供了殷实保障。
   二、劣势(W):就业期望落差
   高职学生选择返乡就业的一大挑战是需要直面就业期望落差。一方面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对个体的就业心理状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观念上,“走出农村”、“光宗耀祖”等传统思想上束缚,乡村大学生父母不希望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依然回家“务农”,乡村大学生在家庭责任方面的承担普遍要高于城市大学生,也肩负着更多的舆论压力。根据笔者在校园中进行的访谈调查,超过半数的高职大学生打算在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情况下选择返乡就业,同时由于乡村的生活成本、工资待遇以及就业环境等各方面与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及沿海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有将近一半的高职学生会选择考虑在城市就业,且技术性较强的理工类专业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小于经管类、文史类专业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与知识储备依然不足。高职大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且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在就业意向上更为务实,但是在理论知识积累、社会阅历以及市场观念方面有所欠缺,有限的知识储备无法完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一旦遭遇大的风险或者挫折,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因此,大学生返乡就业需要克服传统观念和就业环境上带来的落差,调整就业期望,承认当下农村和城市之间仍然面临着资源、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找准目标和定位。
   三、机会(O):行业选择
   在职业发展上,不同区域的乡村工资水平、发展空间和人才吸引度等方面差异仍然较大。疫情之下,相对于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村社基层岗位的稳定性与抵御风险能力更强,在稳定就业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高职学生在应聘“铁饭碗”类岗位的竞争力上稍显不足,返乡就业若集中在具有特定“品牌特色”的乡村行业就业与发展才相对有优势。
   (一)大学生村官。从往年来看,除了定向培养计划或者部分专业限定的特殊性岗位,高职学生由于受到学历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直接考取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另一方面,回到农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村官往往由于工作环境艰苦、晋升机会有限等原因而“待不住”。然而疫情之后,乡村基层建设的人才需求增加,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大学生村官被广大大学生群体(尤其是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大学生)看作就业的最后保障,有着电商、农业相关专业相关背景的大学生村官将会更加“吃香”。将来,各个省份中越来越多的乡村基层岗位会对涉农专业的高职学生开放。
   经过此次疫情,保障农业生产和销路、扎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了大学生村官的首要完成目标。除了常规工作外,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及信息技术优势,为乡村建设搭建“桥梁”:一是搭建平台,为农户(散户、电商创业农户)搭建各方网络销售平台,拓宽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宣传电商发展政策,做好后勤服务、宣传推广,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建立通道,与各上下游公司、物流运输公司协商合作,突破“最后一公里”。三是壮大队伍,组织动员乡村党员、大中专文凭农户扩大农村电商队伍。大学生村官也可以联合驻村干部进行上下级资源整合,撮合甚至自荐成为合作社领头人带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强化经营合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联农带农作用,形成农业产业联合体。此外,“抗疫”经历也将成为大学生村官将来职业晋升与发展的宝贵资源。    (二)新型职业农民。随着政府对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以及高职院校的新一轮扩招,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熟悉市场的年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逐渐扩大。后疫情时代下,多地农产品滞销,新型职业农民转型休闲农业产业是一条可能的“出路”。
   创意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户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以提供服务产品作为主要内容,运用科技、文化、艺术等手段,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农业农村部发布《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并整合各类产业资源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随着疫情逐步走向稳定,受疫情整体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将逐步复苏,城市周边乡村体验、短线旅游将逐渐恢复,普通民众的消费需求也将得以释放。
   相较于疫情之前,现阶段的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将更注重服务过程的专业、卫生与安全,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专业知识、乡土情怀的大学生,既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新传媒技术做好旅游规划、经营管理与人员培训、卫生设施规范标准等工作,利用新媒体营销、网络直播、虚拟体验等信息化手段推进乡村农业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三)农村银行人。疫情期间不少县域农村采取了封闭管理措施,致使部分农户的销售经营和资金流通受到了阻碍,乡村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大。熟悉地方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加入走在支农前沿的农村信用合作团队,既能利用所学给予广大农民技术支持,又能有效引导信贷资金向真正需要资金的农户倾斜,帮助农户树立金融风险意识,推出更符合农户需求的服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定位是农村和农民,相比于追求薪资和工作环境的本科生、研究生,思维活跃、善于沟通协调、愿意放下“身段”且具备农村金融知识、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服务工作经验或大学生村官等定向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将会得到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青睐。
   (四)乡村物流从业人员。在疫情中,物流网络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而在物流网络较不发达的乡村地区,日常采购不得不依靠村干部、志愿者采购的方式解决基本物资。进一步整合乡村快递物流网络,完善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也是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消费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交通运输和人力成本等原因,我国农村地区承担的物流价格比一线城市高30%以上,物流成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的“路障”,因而推动优化乡村物流体系、繁荣乡村消费市场的需求尤为迫切。当然,普通基层运送业务的乡村快递员收入仍然较为有限,作为熟悉职业技能的高职学生,应当更聚焦于乡村物流管理、技术支持等更有技术含量的岗位,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建立属于自己的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下一步,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需要聚焦于信息网络、智慧体系、冷链物流、电子交易等服务型设施,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因此急需此类专业技术的人才。
   四、挑战(T):职业发展空间
   受国内外疫情影响,乡村就业依然面临挑战。第一,乡村企业复工复市要滞后于城市。相较于一二线城市的逐步恢复,乡村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条件限制、产业结构单一以及市场订单需求减少等因素,经济恢复速度落后于城市,且部分返乡人员就业技能缺乏,导致返乡就业“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现象并存。第二,尽管乡村发展迅速,但是在许多配套服务与硬件支持方面仍落后于城市,在个体生活需求方面也存在差距。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部分北方地区,由于地形限制、交通不便,加之农村人口转移,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下一代的教育资源也有限,政府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配套支持有限。第三,乡村就业机会仍然以“三农”行业为主,服务业相对较少,就业选择和发展空间都比城市小。由于中国乡村的熟人社会特点,乡村的基层治理以及法律规范方面没有城市健全,社会关系网络对返乡就业未来发展影响也较大,是否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支持网络将意味返乡就业人员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晋升空间。
   五、后疫情時代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建议
   2020年,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缓解疫情带来的就业问题,必须把握好乡村就业这一突破口,稳住返乡人员的就业。高职生接受的教育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因此要发挥自身优势并充分利用外部机会,积极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客、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等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队伍中,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专业技能与当地农民的人力资源结合,做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高职生在返乡就业过程中面临社会舆论、就业机会有限等威胁同时又缺乏工作经验与创业资源,需要其改善自身条件、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来克服劣势,如通过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法规学习强化自己的职业素养、深化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在政府的支持下合理利用民间资本,规避可能的行业风险。
   学生生源地政府的优惠支持政策是影响高职学生返乡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级政府需加大对返乡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社会组织、各种信息渠道提高返乡青年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整合关于农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信息、企业招工需求以及优秀青年返乡就业创业经验,建立专门的发布平台,向有意愿返乡就业创业的青年简化审批流程,及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工作,创立良好的返乡就业氛围。
   后疫情时代,在城市的生存压力加大、就业竞争激烈,“返乡潮”现象将愈来愈突出。从总体上看,受到疫情限制,高职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有所增强,“雁归效应”正在凸显,但并不能说明高职学生返乡就业已成燎原之势,是否拥有落地的就业资源、优惠的就业政策以及良好的经济发展空间是影响返乡就业吸引力的主要因素。经历疫情的考验,未来高职学生的就业观会趋向于成熟、理性、务实。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EB/OL].http://www.gov.cn,2020.5.2.
  [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通知[EB/OL].http://www.moa.gov.cn,2020.3.2.
  [3]中青在线.“雁归效应”凸显,更需直面返乡就业难题[EB/OL].http://qnsx.cyol.com,2019.8.9.
  [4]傅颖,隋勇.“双创”时代重庆市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中国市场,2017(36).
  [5]王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就业保护与社会保障[J].经济纵横,20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48261.htm